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茂春专利>正文

一种电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1568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表,它包括外壳、接线盒、线圈、转动装置,在外壳上设置一个插匣窗以及与该插匣窗相匹配的控电匣;控电匣由盒体、齿轮组及断电装置构成,齿轮组的主动轮与电表的转动装置连接,并通过传动拨轮与剩电指示盘相连,断电装置设在剩电指示盘一侧。该电表构造简单,用电户必须先购匣,后用电。电表在用完控电匣的容量后便能自动断电,无需电管人员家家户户抄电表数。同时,也解决了农村电管人员电费难收的难题。(*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表。目前,市售的电表包括外壳、接线盒、线圈、转动装置。这种电表装入线路后,当用户用电时,电流流经电表线圈产生磁场,在磁力的作用下,电表铝盘开始转动,从而带动数码器计数。电管人员必须抄表数,算电费,用户再缴电费,操作起来非常繁琐。用户如果耽误了缴费期限,还需补缴滞纳金,由此引起许多争端。对于农村用户,电费的收缴更是个难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造简单,先缴费,后用电的电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电表包括外壳、接线盒、线圈、转动装置,在外壳上设置一个插匣窗以及与该插匣窗相匹配的控电匣;在插匣窗的内壁上设有两个导电触点,且分别与电表的线圈及火线接线桩相连;所述控电匣由盒体、齿轮组及断电装置构成,齿轮组的主动轮与电表的转动装置连接,该齿轮组并通过传动拨轮与剩电指示盘相连;所述断电装置设在剩电指示盘一侧并通过导线与控电匣的盒体外壁上的两个导电触点相连接,控电匣的盒体外壁上的两导电触点与插匣窗内壁上的两导电触点相对应。上述断电装置包括凸轮、断电开关,凸轮与剩电指数盘相连,断电开关由金属片及“U“形金属片构成,且通过导线与控电匣盒体外壁上的两导电触点相连。该断电装置还可以由金属轮与金属片构成,金属轮与剩电指示盘相连,金属轮的边沿处设置了一个凸起,该金属轮通过导线与金属片相连,且串联有发光管、电池,在盒体外壁两导电触点之间的导线上设有一光电开关,该光电开关靠近发光管。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之后,由于在电表上设有插匣窗及其相匹配的控电匣,用户装上电表后,电路处于断开状态,不能供电。只有插上控电匣,其中相对应的两导电触点相接触,电路才自动接通。当用户用电时,电流流经电表线圈产生磁场,在磁力的作用下,电表铝盘开始转动,带动数码器计数外,由于控电匣的齿轮组的主动轮与电表的转动装置相连接,从而带动齿轮组转动,在传动拨轮的带动下,剩电指示盘转动,随着用户不断用电,剩电指示盘度数越来越少,当剩电指示盘度数用完时,由于断电装置的作用,电路便自动断开,自然也就对用户停止了供电,用户只有购买新的控电匣,换出用完的废匣,或将废匣送电力部门校正后方才可以继续用电。这样,将传统的先用电,后收费的方式变成了先购匣,后用电的程序,从而电管人员也不用家家户户抄电表数,花时间算电费,用户也不用急于在规定的期限内缴费,方便了许多。同时,也解决了农村电管人员电费难收的问题。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表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电表第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电表控电匣的断电开关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电表控电匣另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控电匣中金属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电表的侧视图;图7是电表控电匣的侧视图。由图1可见,本技术电表包括外壳1、接线盒2、线圈、转动装置,在外壳1的右侧设置一个插匣窗3以及与该插匣窗相匹配的控电匣,该插匣窗及匹配的控电匣也可设在其它各侧。插电匣可以设计为录音机磁带窗。又如图2可见,在插匣窗3的内侧壁上设有上、下两个导电触点5、5′,且分别与电表的线圈6及火线接线桩7相连,线圈6又与另一火线接线桩相连。所述控电匣4由盒体8、齿轮组及断电装置构成,盒体8外侧壁上设有上、下两个导电触点9、9′,且与插匣窗内侧壁上的两导电触点5、5′相对应,当控电匣4插入插匣窗3内,相对应的导电触点紧密接触。齿轮组的主动轮10与电表内部转动装置中数码器的第一轮轴右端的加长轴11连接,也可以与电表转动装置上其他合适的轴相连,加长轴11的轴头外圆为对称的两梗形状,齿轮组的主动轮10的插入孔的内圆也为对称的两梗形状,与加长轴11的轴头相匹配,以便加长轴11拨动齿轮组转动。齿轮组的第二齿轮12与主动轮10相啮合,第二齿轮12与第三齿轮13相连,且安装在固定轴14上,第三齿轮13与第四齿轮15相啮合,第四齿轮15安在固定轴16上,且第四齿轮15的一边设有两个拨齿17,并通过一个传动拨轮18与剩电指示盘19相连。该传动拨轮18与电表数码器上的传动拨轮结构相同,通过轴20与盒体8两侧壁固定连接,剩电指示盘19也安在固定轴16上,靠近传动拨轮18的一边设有若干个拨齿,每两个拨齿之间的空格为一度电,拨齿的多少即剩电指示盘容量的大小根据齿轮组各级齿轮的齿数决定。齿轮组的第四齿轮15转一圈后,通过拨齿17带动传动拨轮18转动,传动拨轮18再带动剩电指示盘19转动一个空格,即一度电。结合图3可见,所述断电装置包括凸轮21及断电开关,凸轮21与剩电指数盘19相连,断电开关由金属片22及“U”形金属片23构成,金属片22由弹性较好的铜制成,其一端与盒体连接。“U”形金属片23设在一轴上,其折弯处可在轴上转动,该轴与盒体连接。“U”形金属片23一边靠近凸轮21,另一边与金属铜片22相接触。金属铜片22通过导线与导电触点9相连接,“U”金属片通过导线与导电触点9′相连接。上述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电表装入电路后,安装方法如现有的电表相同,再插上控电匣4,相应的导电触点紧密结合,电路接通,开始供电。当用户用电时,电流流经电表线圈产生磁场,在磁力的作用下,电度表铝盘开始转动,铝盘除带动数码器计数外,还通过数码器的第一轮轴带动控电匣4的主动轮10转动,并同时驱动第二齿轮12、第三齿轮13、第四齿轮15转动,通过传动拨轮18拨动剩电指示盘19转动,凸轮21也随之转动,当剩电指示盘的度数标为零时,凸轮21正好旋转一周,凸轮的凸点顶起“U”形金属片23的一边,“U”形金属片23便在轴上转动,其另一边与金属片22脱离接触,线路便断开,电度表不再工作。用户必须购买新的控电匣,换出用完的废匣,方可继续用电。控电匣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制作出各种度数的容量,如10度、20度、50度、100度或其它容量。图4是控电匣另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其构造与第一种实施方式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该控电匣的断电装置由金属轮24和金属片25构成,所述金属轮24与剩电指示盘19相连。又如图5所示,金属轮24的边沿处设置了一凸起26。该金属轮24通过导线与所述金属片25相连,并串联有发光管27、电池28。所述金属片25的一端与盒体固定,另一端靠近金属轮24。在盒体外侧壁上、下两导电触点9、9′之间的导线上设有一光电开关29,该光电开关29靠近发光管27。其工作原理是这样的,齿轮组部分的工作原理同上所述,金属轮24随着剩电指示盘19而转动,当剩电指示盘19的度数标为零时,金属轮24正好旋转一圈,其凸起26与金属片25相碰接,便形成了电池正极—发光管—金属轮—金属片—电池负极的发光电路,发光管27发光,光电开关29因发光管27的照射而自动断开,切断了电源,电表便不工作。用户必须购买新的控电匣,换出用完的废匣,方可继续用电。另外,为了防止将控电匣的齿轮组拨回重复使用,如图2、图4可见,在固定轴16和齿轮组的第四齿轮15之间设有一防退支撑片32,支撑片32的一端与固定轴16连接,另一端与第四齿轮15的轮边接触,该轮边设有与支撑片32相向的锯齿,以保证第四齿轮15顺着支撑片32向前转动。若将齿轮组向回拨动,防退支撑片32便撑住第四齿轮15而无法回拨。为了控制用电户在电价低的地区购买控电匣到电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表,它包括外壳、接线盒、线圈、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外壳(1)上设置一个插匣窗(3)以及与该插匣窗(3)相匹配的控电匣(4),在插匣窗(3)的内壁上设有两个导电触点(5、5′),且分别与电表线圈(6)及火线接线桩(7)相连;所述控电匣(4)由盒体(8)、齿轮组及断电装置构成,齿轮组的主动轮(10)与电表的转动装置相连接,该齿轮组又通过传动拨轮(18)与剩电指示盘(19)连接;所述断电装置设在剩电指示盘(19)一侧,且通过导线与控电匣(4)的盒体(8)外壁上的两个导电触点(9、9′)相连接,该两导电触点(9、9′)与插匣窗(3)内壁上的两导电触点(5、5′)相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茂春
申请(专利权)人:黄茂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