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后三元材料微裂纹的表征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锂电池正极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循环后三元材料微裂纹的表征方法。
技术介绍
虽然三元材料被认为是极具应用前景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然而高镍三元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由于晶粒间的各向异性应力,使其随着循环的进行,会产生微裂纹。随着充放电次数的增加,这些裂纹会扩展到颗粒表面,引起电解液的侵入,导致颗粒内部和外部产生类NiO杂相层,从而引起材料的电荷交换阻抗增加,阻碍了离子和电子在晶界处的转移,并最终导致某些一次颗粒被钝化层包裹失活。因此,在研发过程中,能对三元材料微裂纹程度进行准确的表征是三元材料性能改性突破的关键。目前一般采用聚焦离子束技术(FocusedIonbeam,简称FIB)对三元材料进行切割,与扫描电镜或透射电镜联合使用来进行截面形貌表征。聚焦离子束技术是利用电透镜聚焦成非常小尺寸的离子束轰击材料表面,实现材料的剥离、沉积、注入、切割和改性。配合扫描电镜(SEM)等高倍数电子显微镜实时观察,成为了纳米级分析的主要方法。但该表征方法操作复杂,价格昂贵,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后三元材料微裂纹的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a:样品前处理/n将循环前后的正极片进行前处理,使其满足静态物理气体吸脱附测试的要求,得到待测试样品;/nb:样品测试/n设置测试参数,将待测试样品分别进行气体吸脱附测试,得到吸脱附等温曲线;/nc:数据处理/n将吸脱附等温曲线拟合,得到孔结构信息,对比循环前后正极片的孔结构信息差异,判断循环后三元材料是否形成微裂纹以及微裂纹的分布情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后三元材料微裂纹的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样品前处理
将循环前后的正极片进行前处理,使其满足静态物理气体吸脱附测试的要求,得到待测试样品;
b:样品测试
设置测试参数,将待测试样品分别进行气体吸脱附测试,得到吸脱附等温曲线;
c:数据处理
将吸脱附等温曲线拟合,得到孔结构信息,对比循环前后正极片的孔结构信息差异,判断循环后三元材料是否形成微裂纹以及微裂纹的分布情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后三元材料微裂纹的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处理包括:将循环前后的正极片在极性有机溶剂中浸泡,真空干燥,然后脱气,得到待测试样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后三元材料微裂纹的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有机溶剂为DMC、DMF、EMC中的至少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后三元材料微裂纹的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泡温度为室温,浸泡时间为4-6h。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后三元材料微裂纹的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干燥的温度为80-100℃,真空干燥的时间为10-12h。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后三元材料微裂纹的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君瑶,何凤荣,郑保平,黄健,陈祥斌,时振栓,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东阳光科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