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落球装置,包括:主架体,设置有具有测试平面的工作平台,所述测试平面的形状与待测超薄玻璃的形状相匹配;双向位移机构,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下方,可以控制所述工作平台进行前后、左右移动;并公开了一种利用该落球装置的超薄玻璃的测试方法。利用该落球装置及测试方法对超薄玻璃进行测试,可以确保超薄玻璃进行准确的抗冲击测试,同时可以对超薄玻璃进行多点位的抗冲击测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落球装置和超薄玻璃的测试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玻璃测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落球装置和超薄玻璃的测试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手环及可折叠手机的上市,超薄玻璃(0.03-0.1mm)进入了大众的视线。现有的玻璃落球测试装置中的工作平台通常是框型结构或是万能夹具,在测试时将玻璃放置在框型结构上或是实用万能夹具夹住玻璃进行测试,由于工作平台下方没有支撑物,超薄玻璃在落球的冲击下往往只有破碎这一种结果,对于超薄玻璃来说这种落球测试装置无法适用,同时现有的落球测试装置仅能对玻璃的中心点进行测试,无法进行多点位测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落球装置和超薄玻璃的测试方法,可以适用于超薄玻璃的落球测试,以及可以对超薄玻璃进行多点位测试。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落球装置,包括:主架体,设置有具有测试平面的工作平台,所述测试平面的形状与待测超薄玻璃的形状相匹配;双向位移机构,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下方,可以控制所述工作平台进行前后、左右移动。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落球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将超薄玻璃放置在与之形状匹配的测试平面上,可以很好的对超薄玻璃进行测试而不会产生因没有支撑物而产生破碎的结果,同时工作平台在双向位移机构的作用下可以进行移动,可以对超薄玻璃进行多点位测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正上方的具有中通管道的落球保持柱,所述落球保持柱的下端面设置有用于放置钢球的球形吸附面,所述中通管道的第一开口连通有第一真空泵,所述中通管道的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球形吸附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架体上的立柱,所述立柱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落球保持柱的悬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立柱上设置有可以带动所述悬臂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设置在主架体中的可以作左右转动及俯仰摆动的机械手,所述机械手可以拾取钢球并将钢球放置到所述球形吸附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械手前端设置有连通第二真空泵的吸盘,所述吸盘用于吸附钢球。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述工作平台四周设置为斜面,所述斜面连接有用于收回钢球的收纳平面。一种超薄玻璃的测试方法,利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落球装置进行测试,包括以下步骤:准备:在测试平面上放置一块2-2.5mm的亚力克板,将待测超薄玻璃放置在亚力克板上并启动落球装置;调试:通过双向位移机构使工作平台调整至中心测试位置,通过升降机构将落球保持柱调整至测试高度;测试:通过机械手将钢球由收纳平面中取出,并放置到球形吸附面中,关闭第一真空泵使钢球自由落下冲击超薄玻璃;检查:检查超薄玻璃有无破损;换点:通过双向位移机构调整工作平台至其它8个不同的位置,重复测试步骤和检查步骤,直至完成9个点位的测试。一种超薄玻璃的测试方法,利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落球装置进行测试,包括以下步骤:准备:在待测试的超薄玻璃下方贴合第一光学胶贴膜,在测试平面上放置6mm钢板,将贴好膜的超薄玻璃放置在钢板上并启动落球装置;调试:通过双向位移机构使工作平台调整至中心测试位置,通过升降机构将落球保持柱调整至测试高度;测试:通过机械手将钢球由收纳平面中取出,并放置到球形吸附面中,关闭第一真空泵使钢球自由落下冲击超薄玻璃;检查:检查超薄玻璃有无破损;换点:通过双向位移机构调整工作平台至其它8个不同的位置,重复测试步骤和检查步骤,直至完成9个点位的测试。一种超薄玻璃的测试方法,利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落球装置进行测试,包括以下步骤:准备:在待测试的超薄玻璃下方依次贴合第一光学胶贴膜、偏光片、第二光学胶贴膜、面板后,放置在测试平面上并启动落球装置;调试:通过双向位移机构使工作平台调整至中心测试位置,通过升降机构将落球保持柱调整至测试高度;测试:通过机械手将钢球由收纳平面中取出,并放置到球形吸附面中,关闭第一真空泵使钢球自由落下冲击超薄玻璃;检查:检查超薄玻璃有无破损;换点:通过双向位移机构调整工作平台至其它8个不同的位置,重复测试步骤和检查步骤,直至完成9个点位的测试。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隐藏主架体的前面板;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落球保持柱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双向位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超薄玻璃的九个点位的测试位置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超薄玻璃放置在亚力克板上测试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超薄玻璃贴合第一光学胶贴膜后放置在钢板上测试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超薄玻璃依次贴合四种贴膜后测试的示意图。附图标号如下:主架体100、工作平台110、立柱120、悬臂130、升降机构131、方槽132、双向移动机构140、第一气缸141、第一滑轨142、滑板143、第二滑轨144、第二气缸145、固定板146;落球保持柱200、中通管道201、第一开口2011、第二开口2012、球形吸附面202、第一真空泵210;机械手300、第二真空泵310、吸盘320、第一控制机构330、第二控制机构340;斜面400、收纳平面410;超薄玻璃500、测试点510、亚力克板520、第一光学胶贴膜530、钢板540、偏光片550、第二光学胶贴膜560、面板570。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和图3,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落球装置,包括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落球装置,用于测试超薄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架体,设置有具有测试平面的工作平台,所述测试平面的形状与待测超薄玻璃的形状相匹配;/n双向位移机构,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下方,可以控制所述工作平台进行前后、左右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落球装置,用于测试超薄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架体,设置有具有测试平面的工作平台,所述测试平面的形状与待测超薄玻璃的形状相匹配;
双向位移机构,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下方,可以控制所述工作平台进行前后、左右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落球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正上方的具有中通管道的落球保持柱,所述落球保持柱的下端面设置有用于放置钢球的球形吸附面,所述中通管道的第一开口连通有第一真空泵,所述中通管道的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球形吸附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落球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架体上的立柱,所述立柱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落球保持柱的悬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落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上设置有可以带动所述悬臂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落球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主架体中的可以作左右转动及俯仰摆动的机械手,所述机械手可以拾取钢球并将钢球放置到所述球形吸附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落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手前端设置有连通第二真空泵的吸盘,所述吸盘用于吸附钢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落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平台四周设置为斜面,所述斜面连接有用于收回钢球的收纳平面。
8.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落球装置的超薄玻璃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准备:在测试平面上放置一块2-2.5mm的亚力克板,将待测超薄玻璃放置在亚力克板上并启动落球装置;
调试:通过双向位移机构使工作平台调整至中心测试位置,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婷,逯正旺,赵学军,
申请(专利权)人:凯茂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