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肖美占专利>正文

一种可在线更换换热介质的自适应高效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1395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可在线更换换热介质的自适应高效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的左侧设有第一介质开闭控制箱,所述第一介质开闭控制箱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介质转换器。该可在线更换换热介质的自适应高效换热器,通过设置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第四连接管、第一通闭板、第二通闭板、第三通闭板、第四通闭板、第一驱动齿轮、第二驱动齿轮、第三驱动齿轮、第四驱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第三从动齿轮、第四从动齿轮、第一从动轴、第二从动轴、第三从动轴和第四从动轴,通过转动第一驱动轴,解决了当前换热器在对介质进行更换时费时费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在线更换换热介质的自适应高效换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
,具体为一种可在线更换换热介质的自适应高效换热器。
技术介绍
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当前换热器在对介质进行更换时十分麻烦,需要将介质入口的管道拆卸,更换成另一种介质的管道,极其费时,虽然部分现有专利技术中采用设置多个冷/热介质输入口,但是在不同温度的介质的更换过程中,尤其是当前热介质流出后另一种不同温度的热介质倒入的过程中,在换热器本体中残留的热气,以及新倒入的热介质会产生强大的热气流,该热气流严重的会引起换热器本体内的折流板压缩形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在线更换换热介质的自适应高效换热器,具备快速对两种不同的介质进行更换的优点,解决了当前换热器在对介质进行更换时费时费力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快速对两种不同的介质进行更换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在线更换换热介质的自适应高效换热器,包括圆柱形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的左侧设有第一介质开闭控制箱,所述第一介质开闭控制箱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介质转换器,所述第一介质转换器的右侧设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介质开闭控制箱的内部设有第一驱动轴,所述第一驱动轴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齿轮,所述第一驱动齿轮的侧表面啮合有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介质开闭控制箱的内部设有第一从动轴,所述第一从动轴的左端贯穿第一介质开闭控制箱的左侧内壁和第一介质转换器的右侧内壁,所述第一从动轴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通闭板,所述第一通闭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一介质通孔,所述第一介质转换器的左侧设有第一介质入口,所述第一介质入口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右端连通有分流器,所述分流器的右侧连通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侧表面穿插连接有第一环形隔板,所述分流管的右端连通有合流器,所述分流管的侧表面穿插连接有第二环形隔板,第一环形隔板和第二环形隔板在换热器本体内壁内滑动连接,所述换热器本体的内侧曲面滑动连接有折流挡板,在换热器本体的内壁曲面上设置有滑动支撑折流挡板的凹槽型滑道;在合流器与第二环形隔板之间的换热器本体的顶部内壁上设置有一与外部联通的第一单向阀,在分流器与第一环形隔板之间的换热器本体的顶部内壁上设置有一与外部联通的第二单向阀,上述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为由换热器本体流向外界,第一和第二单向阀的开启需要满足一定气压阈值;所述合流器右侧连通有第一导流管,所述第一导流管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导流管的右端连通有第一混合介质排出仓,所述第一混合介质排出仓的底部连通有第一排出管,所述第一混合介质排出仓的右侧设有第二介质转换器,所述第二介质转换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介质开闭控制箱,所述第二介质转换器的左侧设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介质开闭控制箱的内部设有第二驱动轴,所述第二驱动轴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齿轮,所述第二驱动齿轮的侧表面啮合有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介质开闭控制箱的内部设有第二从动轴,所述第二从动轴的左端贯穿第二介质开闭控制箱的左侧内壁和第二介质转换器的右侧内壁,所述第二从动轴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通闭板,所述第二通闭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二介质通孔,所述第二介质转换器的右侧设有第一介质出口,所述第一介质出口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换热器本体的顶部设有第三介质开闭控制箱,所述第三介质开闭控制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介质转换器,所述第三介质转换器的底部设有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介质开闭控制箱的内部设有第三驱动轴,所述第三驱动轴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驱动齿轮,所述第三驱动齿轮的侧表面啮合有第三从动齿轮,所述第三介质开闭控制箱的内部设有第三从动轴,所述第三从动轴的顶端贯穿第三介质开闭控制箱的内顶壁和第三介质转换器的内底壁,所述第三从动轴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通闭板,所述第三通闭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三介质通孔,所述第三介质转换器的顶部设有第二介质入口,所述第二介质入口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换热器本体的底部连通有第二导流管,所述第二导流管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导流管的底端连通有第二混合介质排出仓,所述第二混合介质排出仓的左侧连通有第二排出管,所述第二混合介质排出仓的底部设有第四介质转换器,所述第四介质转换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四介质开闭控制箱,所述第四介质转换器的顶部设有第四连接管,所述第四介质开闭控制箱的内部设有第四驱动轴,所述第四驱动轴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四驱动齿轮,所述第四驱动齿轮的侧表面啮合有第四从动齿轮,所述第四介质开闭控制箱的内部设有第四从动轴,所述第四从动轴的顶端贯穿第四介质开闭控制箱的内顶壁和第四介质转换器的内底壁,所述第四从动轴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四通闭板,所述第四通闭板的内部开设有第四介质通孔,所述第四介质转换器的底部设有第二介质出口,所述第二介质出口的数量为两个。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右端贯穿换热器本体的左侧并延伸至其内部,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左端贯穿第一介质转换器的右侧并延伸至其内部。优选的,所述第一介质入口的位置与第一连接管的位置对应,且所述第一介质入口的内径与第一连接管的内径相同,所述第一介质通孔的直径小于第一连接管的内径。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右端贯穿第二介质转换器的左侧,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右端延伸至第二介质转换器的内部。优选的,所述第一介质出口、第二连接管和第一导流管,三者的位置对应,且第一介质出口、第二连接管和第一导流管,三者的内径相同,所述第二介质通孔的直径小于第一导流管的内径。优选的,所述第三连接管的底端贯穿换热器本体的内顶壁并延伸至其内部,所述第三连接管的顶端贯穿第三介质转换器的底部并延伸至其内部。优选的,所述第二介质入口的位置与第三连接管的位置对应,且所述第二介质入口的内径与第三连接管的内径相同,所述第三介质通孔的直径小于第三连接管的内径。优选的,所述第四连接管的底端贯穿第四介质转换器的顶部,所述第四连接管的底端延伸至第四介质转换器的内部。优选的,所述第二介质出口、第四连接管和第二导流管,三者的位置对应,且第二介质出口、第四连接管和第二导流管,三者的内径相同,所述第四介质通孔的直径小于第二导流管的内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在线更换换热介质的自适应高效换热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带有旋转通闭板特殊设计的介质入口,使得实现安全稳定加注热介质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在加注过程中的均匀换热;2、当需要更换冷介质时,首先转动第一驱动轴带动第一通闭板转动,接通另一组对应的管道,此时新的冷介质流入换热器本体内部,但是换热器本体内部的管道中还残留有上一次使用冷介质,打开第一排出管的阀门,使得这一部分的混合介质排出后,再转动第二驱动轴使得第二通闭板转动,接通相对应的管道,达到对冷介质的更换,解决了当前换热器在对介质进行更换时费时费力的问题。附图说明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在线更换换热介质的自适应高效换热器,包括圆柱形换热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本体(1)的左侧设有第一介质开闭控制箱(5),所述第一介质开闭控制箱(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介质转换器(3),所述第一介质转换器(3)的右侧设有第一连接管(2),所述第一介质开闭控制箱(5)的内部设有第一驱动轴(9),所述第一驱动轴(9)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齿轮(8),所述第一驱动齿轮(8)的侧表面啮合有第一从动齿轮(7),所述第一介质开闭控制箱(5)的内部设有第一从动轴(6),所述第一从动轴(6)的左端贯穿第一介质开闭控制箱(5)的左侧内壁和第一介质转换器(3)的右侧内壁,所述第一从动轴(6)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通闭板(10),所述第一通闭板(10)的内部开设有第一介质通孔(11),所述第一介质转换器(3)的左侧设有第一介质入口(4),所述第一介质入口(4)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管(2)的右端连通有分流器(12),所述分流器(12)的右侧连通有分流管(13),所述分流管(13)的侧表面穿插连接有第一环形隔板(14),所述分流管(13)的右端连通有合流器(16),所述分流管(13)的侧表面穿插连接有第二环形隔板(15),第一环形隔板(14)和第二环形隔板(15)在换热器本体(1)内壁内滑动连接,所述换热器本体(1)的内侧曲面滑动连接有折流挡板(30),在换热器本体(1)的内壁曲面上设置有滑动支撑折流挡板(30)的凹槽型滑道;在合流器(16)与第二环形隔板(15)之间的换热器本体(1)的顶部内壁上设置有一与外部联通的第一单向阀,在分流器(12)与第一环形隔板(14)之间的换热器本体(1)的顶部内壁上设置有一与外部联通的第二单向阀,上述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为由换热器本体(1)流向外界,第一和第二单向阀的开启需要满足一定气压阈值;/n所述合流器(16)右侧连通有第一导流管(17),所述第一导流管(17)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导流管(17)的右端连通有第一混合介质排出仓(18),所述第一混合介质排出仓(18)的底部连通有第一排出管(19),所述第一混合介质排出仓(18)的右侧设有第二介质转换器(20),所述第二介质转换器(20)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介质开闭控制箱(23),所述第二介质转换器(20)的左侧设有第二连接管(21),所述第二介质开闭控制箱(23)的内部设有第二驱动轴(27),所述第二驱动轴(27)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齿轮(26),所述第二驱动齿轮(26)的侧表面啮合有第二从动齿轮(25),所述第二介质开闭控制箱(23)的内部设有第二从动轴(24),所述第二从动轴(24)的左端贯穿第二介质开闭控制箱(23)的左侧内壁和第二介质转换器(20)的右侧内壁,所述第二从动轴(24)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通闭板(28),所述第二通闭板(28)的内部开设有第二介质通孔(29),所述第二介质转换器(20)的右侧设有第一介质出口(22),所述第一介质出口(22)的数量为两个;/n所述换热器本体(1)的顶部设有第三介质开闭控制箱(45),所述第三介质开闭控制箱(4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介质转换器(46),所述第三介质转换器(46)的底部设有第三连接管(44),所述第三介质开闭控制箱(45)的内部设有第三驱动轴(50),所述第三驱动轴(50)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驱动齿轮(51),所述第三驱动齿轮(51)的侧表面啮合有第三从动齿轮(53),所述第三介质开闭控制箱(45)的内部设有第三从动轴(52),所述第三从动轴(52)的顶端贯穿第三介质开闭控制箱(45)的内顶壁和第三介质转换器(46)的内底壁,所述第三从动轴(52)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通闭板(47),所述第三通闭板(47)的内部开设有第三介质通孔(48),所述第三介质转换器(46)的顶部设有第二介质入口(49),所述第二介质入口(49)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换热器本体(1)的底部连通有第二导流管(31),所述第二导流管(3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导流管(31)的底端连通有第二混合介质排出仓(32),所述第二混合介质排出仓(32)的左侧连通有第二排出管(33),所述第二混合介质排出仓(32)的底部设有第四介质转换器(35),所述第四介质转换器(3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四介质开闭控制箱(38),所述第四介质转换器(35)的顶部设有第四连接管(34),所述第四介质开闭控制箱(38)的内部设有第四驱动轴(40),所述第四驱动轴(40)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四驱动齿轮(43),所述第四驱动齿轮(43)的侧表面啮合有第四从动齿轮(42),所述第四介质开闭控制箱(38)的内部设有第四从动轴(41),所述第四从动轴(41)的顶端贯穿第四介质开闭控制箱(38)的内顶壁和第四介质转换器(35)的内底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在线更换换热介质的自适应高效换热器,包括圆柱形换热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本体(1)的左侧设有第一介质开闭控制箱(5),所述第一介质开闭控制箱(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介质转换器(3),所述第一介质转换器(3)的右侧设有第一连接管(2),所述第一介质开闭控制箱(5)的内部设有第一驱动轴(9),所述第一驱动轴(9)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齿轮(8),所述第一驱动齿轮(8)的侧表面啮合有第一从动齿轮(7),所述第一介质开闭控制箱(5)的内部设有第一从动轴(6),所述第一从动轴(6)的左端贯穿第一介质开闭控制箱(5)的左侧内壁和第一介质转换器(3)的右侧内壁,所述第一从动轴(6)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通闭板(10),所述第一通闭板(10)的内部开设有第一介质通孔(11),所述第一介质转换器(3)的左侧设有第一介质入口(4),所述第一介质入口(4)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管(2)的右端连通有分流器(12),所述分流器(12)的右侧连通有分流管(13),所述分流管(13)的侧表面穿插连接有第一环形隔板(14),所述分流管(13)的右端连通有合流器(16),所述分流管(13)的侧表面穿插连接有第二环形隔板(15),第一环形隔板(14)和第二环形隔板(15)在换热器本体(1)内壁内滑动连接,所述换热器本体(1)的内侧曲面滑动连接有折流挡板(30),在换热器本体(1)的内壁曲面上设置有滑动支撑折流挡板(30)的凹槽型滑道;在合流器(16)与第二环形隔板(15)之间的换热器本体(1)的顶部内壁上设置有一与外部联通的第一单向阀,在分流器(12)与第一环形隔板(14)之间的换热器本体(1)的顶部内壁上设置有一与外部联通的第二单向阀,上述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为由换热器本体(1)流向外界,第一和第二单向阀的开启需要满足一定气压阈值;
所述合流器(16)右侧连通有第一导流管(17),所述第一导流管(17)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导流管(17)的右端连通有第一混合介质排出仓(18),所述第一混合介质排出仓(18)的底部连通有第一排出管(19),所述第一混合介质排出仓(18)的右侧设有第二介质转换器(20),所述第二介质转换器(20)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介质开闭控制箱(23),所述第二介质转换器(20)的左侧设有第二连接管(21),所述第二介质开闭控制箱(23)的内部设有第二驱动轴(27),所述第二驱动轴(27)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齿轮(26),所述第二驱动齿轮(26)的侧表面啮合有第二从动齿轮(25),所述第二介质开闭控制箱(23)的内部设有第二从动轴(24),所述第二从动轴(24)的左端贯穿第二介质开闭控制箱(23)的左侧内壁和第二介质转换器(20)的右侧内壁,所述第二从动轴(24)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通闭板(28),所述第二通闭板(28)的内部开设有第二介质通孔(29),所述第二介质转换器(20)的右侧设有第一介质出口(22),所述第一介质出口(22)的数量为两个;
所述换热器本体(1)的顶部设有第三介质开闭控制箱(45),所述第三介质开闭控制箱(4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介质转换器(46),所述第三介质转换器(46)的底部设有第三连接管(44),所述第三介质开闭控制箱(45)的内部设有第三驱动轴(50),所述第三驱动轴(50)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驱动齿轮(51),所述第三驱动齿轮(51)的侧表面啮合有第三从动齿轮(53),所述第三介质开闭控制箱(45)的内部设有第三从动轴(52),所述第三从动轴(52)的顶端贯穿第三介质开闭控制箱(45)的内顶壁和第三介质转换器(46)的内底壁,所述第三从动轴(52)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通闭板(47),所述第三通闭板(47)的内部开设有第三介质通孔(48),所述第三介质转换器(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美占
申请(专利权)人:肖美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