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V机的喷墨装置及UV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1376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UV机的喷墨装置及UV机,其中,喷墨装置包括横梁、直线导轨、电机定子、电机转子和喷墨部;横梁包括第一导轨区和第二导轨区,第一导轨区和第二导轨区分别设置有一直线导轨,其中,第一导轨区平行于第二导轨区;横梁还包括电机定子安装区,电机定子设置于电机定子安装区,其中,电机定子安装区位于第一导轨区和第二导轨区之间;喷墨部与直线导轨滑动连接,在直线导轨上做直线运动;电机转子设置于喷墨部靠近电机定子的一端面,与电机定子相对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的UV机的喷墨装置采用直线电机连接的结构,加快喷墨装置反应速度,延长了喷墨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UV机的喷墨装置及UV机
本技术涉及到UV机,特别是涉及到一种UV机的喷墨装置及UV机。
技术介绍
如图4所示,目前常用的UV机的喷墨部通过同步带传动,具体传动过程为由驱动电机A、电机同步轮B、第一同步带C驱动双联同步轮D,然后经第二同步带E牵引喷墨小车F在固定于钢梁上的两条直线导轨上运动。该结构有三个缺点:一是工作寿命短,第一同步带C和第二同步带E寿命只有2000小时;二是喷墨小车F和驱动电机A通过多个传动件连接,累计误差大,打印精度低;三是同步带和双联同步轮D之间摩擦,噪音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UV机的喷墨装置,以解决传统UV机的喷墨装置工作寿命短,打印精度低和噪音大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UV机的喷墨装置,包括横梁、直线导轨、电机定子、电机转子和喷墨部;横梁包括第一导轨区和第二导轨区,第一导轨区和第二导轨区分别设置有一直线导轨,其中,第一导轨区平行于第二导轨区;横梁还包括电机定子安装区,电机定子设置于电机定子安装区,其中,电机定子安装区位于第一导轨区和第二导轨区之间;喷墨部与直线导轨滑动连接,在直线导轨上做直线运动;电机转子设置于喷墨部靠近电机定子的一端面,与电机定子相对设置。优选的,喷墨部包括喷墨部本体、喷墨部固定板和滑动部;喷墨部本体包括运动板、升降电机和升降丝杆;运动板位于喷墨部本体靠近直线导轨的一端面,与喷墨部固定板相对设置,其中,喷墨部固定板与横梁相对设置,通过滑动部与直线导轨滑动连接;>升降电机与升降丝杆传动连接,带动升降丝杆旋转;升降丝杆通过固定件固定于喷墨部固定板;运动板靠近升降丝杆的一端面具有一旋转螺母,与升降丝杆配合,带动运动板做升降运动。优选的,升降电机通过传动件与升降丝杆传动连接;传动件包括同步带和同步轮;升降电机输出轴与同步带传动连接,同步带与同步轮传动连接,同步轮与丝杆传动连接。优选的,固定件位于喷墨部固定板靠近升降丝杆的一端面;固定件具有一通孔,通孔平行于喷墨部固定板设置;升降丝杆位于通孔内。优选的,固定件靠近喷墨部固定板顶部设置。优选的,电机定子可拆卸地连接于电机定子安装区。优选的,电机定子以螺接的方式固定于横梁上。优选的,电机定子和电机转子的相对距离为0.8mm。本技术还提供一种UV机,包括上述的UV机的喷墨装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方案的UV机的喷墨装置采用直线电机连接的结构,无需电机同步轮、同步带等中间传动机构,省去大量中间传动机构,加快喷墨装置反应速度;由于省去中间传动机构,减少传动机构间的累积误差,从而提高喷墨装置的运动精确度;此外,本喷墨装置没有使用同步带,不存在需要定期更换同步带的问题,从而延长了喷墨装置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UV机的喷墨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UV机的喷墨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侧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UV机的喷墨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喷墨部的内部结构部分示意图与喷墨装置的第二侧面示意图;图4为传统喷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一种UV机的喷墨装置的A部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1中一种UV机的喷墨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喷墨部的升降结构示意图;图7为包含图1中的喷墨装置的UV机的俯视图。标号说明:A、驱动电机;B、电机同步轮;C、第一同步带;D、双联同步轮;E、第二同步带;F、喷墨小车;1、横梁;2、直线导轨;3、电机定子;4、电机转子;5、喷墨部;51、喷墨部本体;52、喷墨部固定板;53、滑动部;511、运动板;512、升降电机;513、升降丝杆;514、旋转螺母。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至图2、图5至图7,本技术提供一种UV机的喷墨装置,包括横梁1、直线导轨2、电机定子3、电机转子4和喷墨部5;横梁1包括第一导轨区和第二导轨区,第一导轨区和第二导轨区分别设置有一直线导轨2,其中,第一导轨区平行于第二导轨区;横梁1还包括电机定子安装区,电机定子3设置于电机定子安装区,其中,电机定子安装区位于第一导轨区和第二导轨区之间;喷墨部5与直线导轨2滑动连接,在直线导轨2上做直线运动;电机转子4设置于喷墨部5靠近电机定子3的一端面,与电机定子3相对设置。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横梁1的作用在于给喷墨装置提供支撑,直线导轨2的作用在于给喷墨部5提供直线运行的轨道,直线电机包括电机定子3和电机转子4,驱动喷墨部5做直线运动,喷墨部5的作用在于打印。横梁1包括第一导轨区、第二导轨区和电机定子安装区,分别设置有第一直线导轨、第二直线导轨和电机定子3。UV机通电后,电机定子3产生磁场,电机转子4切割电机定子3产生的磁场,将电能直接转换成直线运动的机械能,使得喷墨部5能在横梁1上做直线运动。本技术方案的UV机的喷墨装置采用直线电机连接的结构,无需电机同步轮、同步带等中间传动机构,省去大量中间传动机构,加快喷墨装置反应速度;由于省去中间传动机构,减少传动机构间的累积误差,从而提高喷墨装置的运动精确度;此外,本喷墨装置没有使用同步带,不存在需要定期更换同步带的问题,从而延长了喷墨装置的使用寿命。参照图3、图5和图6,喷墨部5包括喷墨部本体51、喷墨部固定板52和滑动部53;喷墨部本体51包括运动板511、升降电机512和升降丝杆513;运动板511位于喷墨部本体51靠近直线导轨2的一端面,与喷墨部固定板52相对设置,其中,喷墨部固定板52与横梁1相对设置,通过滑动部53与直线导轨2滑动连接;升降电机512与升降丝杆513传动连接,带动升降丝杆513旋转;升降丝杆513通过固定件固定于喷墨部固定板52;运动板511靠近升降丝杆513的一端面具有一旋转螺母514,与升降丝杆513配合,带动运动板511做升降运动。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喷墨部5包括喷墨部本体51、喷墨部固定板52和滑动部53。喷墨部本体51的作用在于打印,以及改变喷墨部本体51在Z轴上的位置。喷墨部固定板52、滑动部53、直线导轨2、电机定子3和电机转子4共同配合,改变喷墨部5在水平面上的相对位置。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喷墨部5改变其在Z轴上的位置(即改变其高度)的传动过程为升降电机512输出轴通过传动件(如同步带和同步轮)带动升降丝杆513旋转,由于运动板511上具有一旋转螺母514与升降丝杆513配合,升降丝杆513旋转带动旋转螺母514旋转,改变旋转螺母514在升降丝杆513上的相对高度,从而改变运动板511的高度,从而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UV机的喷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直线导轨、电机定子、电机转子和喷墨部;/n所述横梁包括第一导轨区和第二导轨区,所述第一导轨区和所述第二导轨区分别设置有一直线导轨,其中,所述第一导轨区平行于所述第二导轨区;/n所述横梁还包括电机定子安装区,所述电机定子设置于所述电机定子安装区,其中,所述电机定子安装区位于所述第一导轨区和所述第二导轨区之间;/n所述喷墨部与所述直线导轨滑动连接,在所述直线导轨上做直线运动;/n所述电机转子设置于所述喷墨部靠近所述电机定子的一端面,与所述电机定子相对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V机的喷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直线导轨、电机定子、电机转子和喷墨部;
所述横梁包括第一导轨区和第二导轨区,所述第一导轨区和所述第二导轨区分别设置有一直线导轨,其中,所述第一导轨区平行于所述第二导轨区;
所述横梁还包括电机定子安装区,所述电机定子设置于所述电机定子安装区,其中,所述电机定子安装区位于所述第一导轨区和所述第二导轨区之间;
所述喷墨部与所述直线导轨滑动连接,在所述直线导轨上做直线运动;
所述电机转子设置于所述喷墨部靠近所述电机定子的一端面,与所述电机定子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V机的喷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墨部包括喷墨部本体、喷墨部固定板和滑动部;
所述喷墨部本体包括运动板、升降电机和升降丝杆;
所述运动板位于所述喷墨部本体靠近所述直线导轨的一端面,与所述喷墨部固定板相对设置,其中,所述喷墨部固定板与所述横梁相对设置,通过所述滑动部与所述直线导轨滑动连接;
所述升降电机与所述升降丝杆传动连接,带动所述升降丝杆旋转;
所述升降丝杆通过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喷墨部固定板;
所述运动板靠近所述升降丝杆的一端面具有一旋转螺母,与所述升降丝杆配合,带动所述运动板做升降运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晏和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深思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