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水管道穿墙防水的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1254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水管道穿墙防水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墙体的预留位置放入保护管套,在所述保护管套与墙体接触面的缝隙中填充密封膨胀材料;步骤2,在热水管道的外表面涂覆防水隔热层,之后穿插在所述保护管套的内部,然后将所述热水管道与保护管套之间填充密封膨胀材料;步骤3,将保护管套与所述热水管道调整好位置后,通过法兰固定在墙体上,即可完成热水管道的穿墙防水施工。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如今建筑物热水管道的施工存在施工效率较低、防水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水管道穿墙防水的施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水管道穿墙防水的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现代建筑中,热水管道安装工程的质量,不仅关系到人民的生活、工作,还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而且对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也有很大影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建筑物规模和功能的增加,对热水管道安装工程的质量要求也愈来愈高。其中,防水是施工建筑热水管道工程中的重要施工环节,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物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但现如今,建筑物热水管道的施工存在施工效率较低、防水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水管道穿墙防水的施工工艺,其方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施工操作简便且防水效果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热水管道穿墙防水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墙体的预留位置放入保护管套,在所述保护管套与墙体接触面的缝隙中填充密封膨胀材料;步骤2,在热水管道的外表面涂覆防水隔热层,之后穿插在所述保护管套的内部,然后将所述热水管道与保护管套之间填充密封膨胀材料;步骤3,将保护管套与所述热水管道调整好位置后,通过法兰固定在墙体上,即可完成热水管道的穿墙防水施工。优选地,所述保护管套的长度小于墙体的厚度,所述保护管套的直径小于墙体预留位置的直径。优选地,所述法兰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墙体上。优选地,所述法兰与所述保护管套通过卡扣方式连接。优选地,所述保护管套与所述热水管道之间的缝隙中填充密封膨胀材料。优选地,所述密封膨胀材料为发泡苯乙烯。优选地,所述隔热防水层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成分:功能型聚丙烯酸酯超微乳液40~80份、改性有机硅防水剂5~12份、无机填料10~20份、空心玻璃微珠5~15份、聚丙烯纤维5~10份、发泡剂5~10份、助剂4~10份。优选地,所述无机填料为超细云母粉和/或煅烧高岭土。优选地,所述助剂为分散剂、消泡剂、增稠剂和防冻剂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功能型聚丙烯酸酯超微乳液是通过功能型纳米材料与改性聚丙烯酸酯超微乳液复合得到。优选地,所述功能型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为:S1.称取氯化钪和氯化铈加入至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均匀后,依次加入月桂酸、丙酮和油胺,超声分散至均匀,得到前置反应液;其中,氯化钪、氯化铈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1.2~1.5:6~10;月桂酸、丙酮、油胺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5~8:1.5~2:30~50。S2.向所述前置反应液中加滴加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至液体pH=10.0~11.0后,加入氟化铵,置于冰水浴下搅拌0.2~0.5h,之后倒入反应釜中,升温至160~220℃,密封反应0.5~1h,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取固体,先使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洗涤液为中性,再使用丙醇洗涤三次,减压干燥,得到钪/铈氟化复合晶体;其中,氟化铵与所述前置反应液的质量比为1:12~18;S3.称取聚氧乙烯壬基苯基醚加入至四氢呋喃中,搅拌至均匀后,加入所述钪/铈氟化复合晶体,室温下搅拌2~5h,再加入正硅酸四乙酯,继续搅拌10~18h,静置2~5h,过滤取固体,先使用去离子水洗涤三次,再使用二氯甲烷洗涤三次,减压干燥,得到功能型纳米材料;其中,聚氧乙烯壬基苯基醚、所述钪/铈氟化复合晶体、正硅酸四乙酯与四氢呋喃的质量比为1:2~3.5:1.2~3.6:8~16。优选地,所述功能型聚丙烯酸酯超微乳液的制备方法为:S1.称取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乙二醇加入至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均匀后,第一次加入甲基丙烯酸月桂酯和苯乙烯,搅拌至均匀后,升温至70~80℃,滴加质量分数为20~30%的过硫酸铵溶液,搅拌反应1~3h后,第二次加入甲基丙烯酸月桂酯和苯乙烯,继续搅拌反应2~5h,降温至45~50℃,滴加氨水至液体pH=8.0~9.0,得到聚丙烯酸酯超微乳液;其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乙二醇、过硫酸铵溶液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0.2~0.5:0.05~0.1:15~30;两次共加入的甲基丙烯酸月桂酯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5~10;第一次与第二次加入的甲基丙烯酸月桂酯质量比为2:1;两次共加入的苯乙烯与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6~8;第一次与第二次加入的苯乙烯质量比为2:1;S2.称取巴比妥酸加入至N,N-二甲基甲酰胺中,搅拌至均匀后,再加入二甲基磷酰氯,升温至120~150℃,搅拌反应1~2h,之后降温至40~50℃,滴加质量分数为20~25%的氨水,继续搅拌反应1~3h,旋蒸除去溶剂,使用乙醚洗涤三次,减压干燥,得到多氨基嘧啶盐;其中,巴比妥酸、二甲基磷酰氯、氨水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0.1~0.3:0.03~0.08:8~12;S3.将所述多氨基嘧啶盐加入至聚丙烯酸酯超微乳液中,室温下搅拌5~10h,得到改性聚丙烯酸酯超微乳液;再向所述改性聚丙烯酸酯超微乳液中加入所述功能型纳米材料,超声分散1~2h,得到功能型聚丙烯酸酯超微乳液;其中,所述多氨基嘧啶盐、所述功能型纳米材料与聚丙烯酸酯超微乳液的质量比为1:3~6:15~20。优选地,所述改性有机硅防水剂的制备方法为:S1.称取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边搅拌边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以及甲醇钠,升温至80~100℃,搅拌反应2~3h,得到混合溶液L;其中,N-甲基吡咯烷酮、甲醇钠与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的质量比为1:2.2~4.5:18~22;S2.称取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加入至所述混合溶液L中,升温至120~130℃,搅拌反应5~8h后,降温至50~60℃,滴加三氟乙酸至液体的pH呈中性,在50~60℃温度下继续搅拌反应2~5h,冷却至室温,得到混合溶液M;其中,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与所述混合溶液L的质量比为1.2~1.8:14~18;S3.向所述混合溶液M中滴加三氟乙酸,至液体pH=2.5~4.0,之后加入质量分数为30~40%的聚乙烯亚胺的乙醇溶液,升温至60~80℃,搅拌反应4~6h,冷却至室温后,滴加氨水调节至中性,旋蒸除去乙醇和水,得到混合溶液N;其中,聚乙烯亚胺的乙醇溶液与所述混合溶液M的质量比为1:5~10;S4.将正己基三甲氧基硅烷、正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加入至所述混合溶液N中,搅拌至均匀,得到改性有机硅防水剂;其中,正己基三甲氧基硅烷、正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与所述混合溶液N的质量比为1:2.5~4:16~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在墙体的预留位置的防止保护管套,能够防止因热水管道漏水进而直接对墙体侵蚀造成的损坏;在保护管套与墙体间填充密封膨胀材料,能够防止因有孔洞导致的隔音不好,且容易滋生蟑螂和细菌的问题;在保护管套与热水管道中间填充隔热防水材料,不仅防止热水管道在发生渗漏时,热水对保护管套与墙体的损坏,也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热水管道因被墙体吸收而造成的热量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水管道穿墙防水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在墙体的预留位置放入保护管套,在所述保护管套与墙体接触面的缝隙中填充密封膨胀材料;/n步骤2,在热水管道的外表面涂覆防水隔热层,之后穿插在所述保护管套的内部,然后将所述热水管道与保护管套之间填充密封膨胀材料;/n步骤3,将保护管套与所述热水管道调整好位置后,通过法兰固定在墙体上,即可完成热水管道的穿墙防水施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水管道穿墙防水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墙体的预留位置放入保护管套,在所述保护管套与墙体接触面的缝隙中填充密封膨胀材料;
步骤2,在热水管道的外表面涂覆防水隔热层,之后穿插在所述保护管套的内部,然后将所述热水管道与保护管套之间填充密封膨胀材料;
步骤3,将保护管套与所述热水管道调整好位置后,通过法兰固定在墙体上,即可完成热水管道的穿墙防水施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水管道穿墙防水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墙体上;所述法兰与所述保护管套通过卡扣方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水管道穿墙防水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膨胀材料为发泡苯乙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水管道穿墙防水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防水层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成分:
功能型聚丙烯酸酯超微乳液40~80份、改性有机硅防水剂5~12份、无机填料10~20份、空心玻璃微珠5~15份、聚丙烯纤维5~10份、发泡剂5~10份、助剂4~10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热水管道穿墙防水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填料为超细云母粉和/或煅烧高岭土。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热水管道穿墙防水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为分散剂、消泡剂、增稠剂和防冻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热水管道穿墙防水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型聚丙烯酸酯超微乳液是通过功能型纳米材料与改性聚丙烯酸酯超微乳液复合得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热水管道穿墙防水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型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为:
S1.称取氯化钪和氯化铈加入至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均匀后,依次加入月桂酸、丙酮和油胺,超声分散至均匀,得到前置反应液;
其中,氯化钪、氯化铈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1.2~1.5:6~10;月桂酸、丙酮、油胺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5~8:1.5~2:30~50;
S2.向所述前置反应液中加滴加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至液体pH=10.0~11.0后,加入氟化铵,置于冰水浴下搅拌0.2~0.5h,之后倒入反应釜中,升温至160~220℃,密封反应0.5~1h,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取固体,先使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洗涤液为中性,再使用丙醇洗涤三次,减压干燥,得到钪/铈氟化复合晶体;
其中,氟化铵与所述前置反应液的质量比为1:12~18;
S3.称取聚氧乙烯壬基苯基醚加入至四氢呋喃中,搅拌至均匀后,加入所述钪/铈氟化复合晶体,室温下搅拌2~5h,再加入正硅酸四乙酯,继续搅拌10~18h,静置2~5h,过滤取固体,先使用去离子水洗涤三次,再使用二氯甲烷洗涤三次,减压干燥,得到功能型纳米材料;
其中,聚氧乙烯壬基苯基醚、所述钪/铈氟化复合晶体、正硅酸四乙酯与四氢呋喃的质量比为1:2~3.5:1.2~3.6:8~16。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热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庆豪金明春麻玉侠梁孝钧王柏军梅春燕龚孙武
申请(专利权)人:瑞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