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气动延时换向模块,包括阀体,阀体集成有两个延时换向机构,延时换向机构包括两位三通换向阀、单向节流阀及蓄能腔;两位三通换向阀包括换向阀腔和换向阀杆,阀体内设有与单向节流阀配合的控制气道,单向节流阀的输入口与控制气道相通,单向节流阀的输出口与蓄能腔相通,蓄能腔与换向阀腔的一端相通,换向阀腔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换向阀杆相抵配合的复位弹簧;阀体还设置有一个快排阀,快排阀设置于其中一个延时换向机构中,快排阀具有一个快排口。本发明专利技术工作时,两个气动延时换向机构既能够保持独立工作,同时在功能上也会相互促进,使得能够同时控制两个执行元件进行先后分级动作。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工作性能稳定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动延时换向模块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动换向元件
,特别涉及一种气动延时换向模块。
技术介绍
延时换向阀常用于控制气体的换向频率和通断时间比。目前的延时换向阀的控制方式有以下几种:电磁控制、气压控制、手工控制及机械控制。其中,电磁控制的延时换向阀需要提供外部电源;手工控制的延时换向阀自动化程度太低,很难准确控制延时时间,且动作速度慢;机械控制的延时换向阀结构又过于复杂,并且可靠性不高;采用气压控制的气动延时换向阀结构相对简单,可靠性较高,因此应用比较广泛。现有的气动延时换向阀的结构主要由节流阀部分、气室部分以及换向部分等组成,工作时,压缩气体经节流阀部分节流后进入气室内,当气室中压力升高到设定值时,压缩气体便会控制换向部分进行换向动作。一般来说,气室大小决定了延时时间的控制范围。在机械工程领域中,很多机械装置往往需要进行分级控制。例如,对于蝶阀的启闭控制而言,为确保阀口在截断时的密封可靠性,通常会在蝶阀的阀口处设置与阀板配合的气囊,当蝶阀关闭时,要求先使蝶阀的阀板关闭,然后再对蝶阀阀口处的气囊充气,使阀板的外周与气囊紧密接触,以此来提高密封性,防止阀口泄露,而当蝶阀开启时,则要求先对气囊快速泄压,然后再将阀板打开。因此,需要通过延时的方式来对阀板和气囊的动作进行分级控制。然而,现有的气动延时换向阀通常仅能对某一个执行元件的动作进行延时控制,而无法同时控制两个执行元件进行先后分级动作。故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以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工作性能稳定可靠的气动延时换向模块。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气动延时换向模块,包括阀体,所述阀体集成有两个延时换向机构,所述延时换向机构包括两位三通换向阀、单向节流阀及蓄能腔;所述两位三通换向阀包括设于所述阀体内的换向阀腔、活动设于所述换向阀腔内的换向阀杆,所述阀体分别设有与所述换向阀腔连通的进气通道、工作通道及排气通道,所述换向阀杆通过换向动作控制所述进气通道、所述工作通道及所述排气通道之间的气路通断,所述阀体还分别设有与所述进气通道、工作通道及排气通道一一对应的进气口、工作口及排气口;所述单向节流阀设有节流输入口、节流输出口、单向输入口及单向输出口,所述节流输入口与所述节流输出口连通,所述单向输入口与所述单向输出口连通;所述阀体内设有与所述单向节流阀配合的控制气道,所述单向节流阀的节流输入口、单向输出口分别与所述控制气道相通,所述单向节流阀的节流输出口、单向输入口分别与所述蓄能腔相通,所述蓄能腔与所述换向阀腔的一端相通,所述换向阀腔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换向阀杆相抵配合的复位弹簧;所述阀体还设置有一个快排阀,所述快排阀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延时换向机构的工作通道中,所述快排阀具有一个快排口;当所述换向阀杆控制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工作通道导通时,所述快排口关闭,所述进气口的压缩气体从所述工作口排出;当所述换向阀杆控制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工作通道截断时,所述快排口开启,所述工作口的压缩气体从所述快排口排出。进一步地,所述换向阀腔内设置有换向阀套,所述换向阀杆活动设置于所述换向阀套内;所述换向阀套的外壁与所述换向阀腔的内壁密封配合,所述换向阀套的内壁与所述换向阀杆密封配合;所述换向阀套分别设有与所述进气通道、工作通道及排气通道一一对应的避让口。进一步地,所述阀体设置有控制口,其中一个所述控制气道与所述控制口相连通,另一个所述控制气道与相应所述延时换向机构的进气通道直通。进一步地,设置有所述快排阀的延时换向机构的控制气道与所述控制口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单向节流阀包括设于所述阀体内的节流阀腔,所述节流阀腔内分别设有节流套、节流体及节流柱,所述节流体与所述阀体螺纹连接,所述节流柱螺纹连接于所述节流体内,所述节流套套设于所述节流柱的外部,所述节流套套设有密封圈,所述节流套的一端通过所述密封圈与所述阀体密封相抵,所述节流套的另一端与所述节流体抵接,所述节流套开设有与所述控制气道相通的缺口,所述节流柱设置有与所述节流套节流配合的锥面。进一步地,所述阀体密封设置有与所述蓄能腔配合的腔盖,所述腔盖通过挡圈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蓄能腔呈柱状,所述蓄能腔的入口处沿气体进入蓄能腔的方向呈倒漏斗状。进一步地,所述快排阀包括设于所述阀体内的快排阀腔,所述快排阀腔位于所述工作通道中,所述快排阀腔内活动设置有“Y”形活塞、固定设有与所述“Y”形活塞相抵配合的快排阀盖,所述“Y”形活塞的外缘与所述快排阀腔的内壁单向密封配合,所述快排口设于所述快排阀盖内且与所述“Y”形活塞的端面密封配合。进一步地,所述“Y”形活塞包括活塞本体,所述活塞本体的外周延伸有呈喇叭状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外缘与所述快排阀腔的内壁单向密封配合,所述延伸部的喇叭口朝向所述快排阀盖。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气动延时换向模块,通过在阀体上集成两个气动延时换向机构,并设置一个与气动延时换向机构配合的快排阀,气动延时换向机构包括两位三通换向阀、单向节流阀及蓄能腔,工作时,两个气动延时机构既能够保持独立工作,同时在功能上也会相互促进,使得能够同时控制两个执行元件进行先后分级动作。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工作性能稳定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均断电时的工作原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均通电时的工作原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气动延时换向模块的剖视图一。图4是本专利技术气动延时换向模块的剖视图二。图5是本专利技术气动延时换向模块的剖视图三。图1-5中:1、气源;2、第一电磁阀;3、第二电磁阀;4、气动延时换向模块;41、阀体;421、第一两位三通换向阀;4211、第一换向阀腔;4212、第一换向阀杆;4213、第一进气通道;4214、第一工作通道;4215、第一排气通道;4216、第一复位弹簧;4217、第一换向阀套;4218、第一避让口;4219、第一控制气道;422、第一蓄能腔;423、第一单向节流阀;4231、第一节流阀腔;4232、第一节流套;4233、第一节流体;4234、第一节流柱;4235、第一密封圈;4236、第一缺口;4237、第一锥面;431、第二两位三通换向阀;4311、第二换向阀腔;4312、第二换向阀杆;4313、第二进气通道;4314、第二工作通道;4315、第二排气通道;4316、第二复位弹簧;4317、第二换向阀套;4318、第二避让口;4319、第二控制气道;432、第二蓄能腔;433、第二单向节流阀;4331、第二节流阀腔;4332、第二节流套;4333、第二节流体;4334、第二节流柱;4335、第二密封圈;4336、第二缺口;4337、第二锥面;434、快排阀;4341、快排阀腔;43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动延时换向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所述阀体集成有两个延时换向机构,所述延时换向机构包括两位三通换向阀、单向节流阀及蓄能腔;/n所述两位三通换向阀包括设于所述阀体内的换向阀腔、活动设于所述换向阀腔内的换向阀杆,所述阀体分别设有与所述换向阀腔连通的进气通道、工作通道及排气通道,所述换向阀杆通过换向动作控制所述进气通道、所述工作通道及所述排气通道之间的气路通断,所述阀体还分别设有与所述进气通道、工作通道及排气通道一一对应的进气口、工作口及排气口;/n所述单向节流阀设有节流输入口、节流输出口、单向输入口及单向输出口,所述节流输入口与所述节流输出口连通,所述单向输入口与所述单向输出口连通;/n所述阀体内设有与所述单向节流阀配合的控制气道,所述单向节流阀的节流输入口、单向输出口分别与所述控制气道相通,所述单向节流阀的节流输出口、单向输入口分别与所述蓄能腔相通,所述蓄能腔与所述换向阀腔的一端相通,所述换向阀腔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换向阀杆相抵配合的复位弹簧;/n所述阀体还设置有一个快排阀,所述快排阀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延时换向机构的工作通道中,所述快排阀具有一个快排口;当所述换向阀杆控制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工作通道导通时,所述快排口关闭,所述进气口的压缩气体从所述工作口排出;当所述换向阀杆控制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工作通道截断时,所述快排口开启,所述工作口的压缩气体从所述快排口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动延时换向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所述阀体集成有两个延时换向机构,所述延时换向机构包括两位三通换向阀、单向节流阀及蓄能腔;
所述两位三通换向阀包括设于所述阀体内的换向阀腔、活动设于所述换向阀腔内的换向阀杆,所述阀体分别设有与所述换向阀腔连通的进气通道、工作通道及排气通道,所述换向阀杆通过换向动作控制所述进气通道、所述工作通道及所述排气通道之间的气路通断,所述阀体还分别设有与所述进气通道、工作通道及排气通道一一对应的进气口、工作口及排气口;
所述单向节流阀设有节流输入口、节流输出口、单向输入口及单向输出口,所述节流输入口与所述节流输出口连通,所述单向输入口与所述单向输出口连通;
所述阀体内设有与所述单向节流阀配合的控制气道,所述单向节流阀的节流输入口、单向输出口分别与所述控制气道相通,所述单向节流阀的节流输出口、单向输入口分别与所述蓄能腔相通,所述蓄能腔与所述换向阀腔的一端相通,所述换向阀腔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换向阀杆相抵配合的复位弹簧;
所述阀体还设置有一个快排阀,所述快排阀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延时换向机构的工作通道中,所述快排阀具有一个快排口;当所述换向阀杆控制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工作通道导通时,所述快排口关闭,所述进气口的压缩气体从所述工作口排出;当所述换向阀杆控制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工作通道截断时,所述快排口开启,所述工作口的压缩气体从所述快排口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延时换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阀腔内设置有换向阀套,所述换向阀杆活动设置于所述换向阀套内;所述换向阀套的外壁与所述换向阀腔的内壁密封配合,所述换向阀套的内壁与所述换向阀杆密封配合;所述换向阀套分别设有与所述进气通道、工作通道及排气通道一一对应的避让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延时换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小燕,卞立桃,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坤易气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