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吸气消音器,包括消音器本体、盖子以及设置于消音器本体内上部的分隔板,分隔板的上表面与盖子的内表面之间限定第一消音腔,消音器本体的右侧部分与位于右侧部分正上方的部分分隔板的下表面之间限定第二消音腔,消音器本体的左侧部分与位于左侧部分正上方的部分分隔板的下表面之间限定第三消音腔,消音器本体的中间部分与位于中间部分正上方的部分分隔板的下表面之间限定细颈连接部,细颈连接部上设有用于连通第二消音腔和第三消音腔的横向连接通道,第三消音腔、横向连接通道、第二消音腔以及第一消音腔依次流体连通。本案的吸气消音器通过设置三个串联的消音腔,使得噪音在经过这三个腔内持续性受损,从而实现降噪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气消音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冷设备用全封闭制冷压缩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全封闭制冷压缩机的吸气消音器。
技术介绍
家用制冷设备除了具有良好的制冷性能外,低能耗、低噪音也是人们追求的目标。相关技术中,家用制冷设备主要的噪音来源为压缩机运行时产生的气流噪音。为了降低压缩机运行时产生的气流噪音,家用制冷设备通常采用噪声较低的全封闭式制冷压缩机,并在该类压缩机的冷媒吸入端配置吸气消音器,以适当防止噪音。现有技术中,吸气消音器一般有消音器本体以及消音器盖子构成,消音器本体和消音器盖子的内部限定一个或多个消音空间,这些消音空间又通过内部管路依次连通。因此,在吸气消音器,消音空间的尺寸大小以及相互之间的连通关系均会直接影响到吸气消音器的噪音消减效果以及吸气效率。虽然人们已经对吸气消音器有很多的研究以及在各个方面已经有长足进步,但是由于它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如消音空间和内部的竖直连接管路布局不合理而导致的消音降噪效果差、消音器内部结构复杂导致的制作成本增加等等。因此,基于此,消费者仍然期望市场上能够出现消音降噪效果好且制作成本低的吸气消音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消音降噪效果好的吸气消音器。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吸气消音器,包括上部具有开口的消音器本体、盖于所述开口上方的盖子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消音器本体内上部的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盖子的内表面之间限定一第一消音腔,所述消音器本体包括右侧部分、左侧部分以及中间部分,所述消音器本体的右侧部分与位于所述右侧部分正上方的部分所述分隔板的下表面之间限定一第二消音腔,所述消音器本体的左侧部分与位于所述左侧部分正上方的部分所述分隔板的下表面之间限定一第三消音腔,所述消音器本体的中间部分与位于所述中间部分正上方的部分所述分隔板的下表面之间限定一细颈连接部,所述的细颈连接部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二消音腔和第三消音腔的横向连接通道,所述的盖子上设置有具有出口孔的出气连接部,所述的消音器本体上设置有冷媒流入口,所述的冷媒流入口、所述的第三消音腔、横向连接通道、第二消音腔、所述的第一消音腔以及所述的出口孔依次流体连通。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消音器本体呈倒置的“凹”字型结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细颈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消音腔的上部和所述第三消音腔的上部之间。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消音器本体的中间部分的内表面包括一向上突出的凸台面,所述的凸台面上设置有一U形槽,所述U形槽的右端部与所述第二消音腔的上部相接、左端部与所述第三消音腔的上部相接,所述的分隔板的部分下表面紧密贴合在所述U形槽的上部槽口处,所述U形槽的内部形成所述的横向连接通道。进一步优选,所述凸台面的外轮廓为长方形,所述U形槽沿着所述凸台面的一对角线布置。上述优选方案中,连接两个消音腔空间之间的横向连接通道采用U形槽的结构设计,并且分隔板的部分下表面同时作为U形槽的上端盖结构,这样在形成横向连接通道时无需其他配件,结构更加简单;而且由于U形槽是沿对角线延伸的,这样长度较长的横向连接通道将增加噪音的通过损失,从而达到压缩机噪音大幅度降低的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消音腔包括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所述第一消音腔的左侧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消音腔的右侧部分构成一膨胀腔结构。此膨胀腔的作用能够使得噪音损失增加。进一步优选,限定所述第一消音腔的左侧部的部分所述分隔板相对于限定所述第一消音腔的右侧部分的部分所述分隔板向下侧方向凹陷。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消音腔与所述的第二消音腔之间设置有一竖直连接管,所述竖直连接管的下端部伸入到所述第二消音腔内并且位于所述连接通道的下方。进一步优选,所述竖直连接管与所述分隔板形成为一体部件。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消音腔、第二消音腔、第三消音腔的体积均不同。本专利技术的吸气消音器构造成将位于分隔板下部的消音腔室分成左右两个腔室,并通过细颈连接部上的横向连接通道相连通,使得除了分隔板上部的第一消音腔构成吸气消音器的第1道共鸣房外,左右两个腔室构成两个消音腔可以同时构成吸气消音器的第2道共鸣房和第3道共鸣房,这3道共鸣房的设计,可产生大量噪音的透过损失,从而达到压缩机噪音大幅度降低的效果。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全封闭制冷压缩机的立体图;附图2是附图1中的全封闭制冷压缩机安装吸气消音器位置的示意图;附图3是附图1中的全封闭制冷压缩机的压缩机主机的结构原理示意图;附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吸气消音器的立体图;附图5是附图4中的吸气消音器拆解图;附图6是附图4中的吸气消音器结构的主剖视图。其中:100、全封闭制冷压缩机;1、压缩机主体;11、缸体;12、气缸;13、活塞;14、曲轴;141、曲柄部;15、活塞杆;16、座簧;17、阀板;171、阀板排气孔;172、阀板吸气孔;18、吸气阀片;19、排出阀片;2、外壳部分;21、上部套件;22、下部套件;31、进气管;32、排气管;4、吸气消音器;401、出口孔;402、冷媒流入口;41、消音器本体;410、开口;411、右侧部分;412、左侧部分;413、中间部分;4131、凸台面;4132、U形槽;4133、右端部;4134、左端部;42、盖子;421、内表面;43、分隔板;430、左侧部;431、上表面;4321、下表面;4322、下表面;44、第一消音腔;441、左侧部分;442、右侧部分;45、第二消音腔;46、第三消音腔;47、细颈连接部;471、横向连接通道;48、出气连接部;49、竖直连接管;491、上端部;492、下端部。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如图1-2示出了全封闭制冷压缩机100的结构图,包括压缩机主体1、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以及由上部套件21和下部套件22构成的外壳部分2。压缩机主体1和驱动电机被置于外壳部分2的内部的。在外壳部分2的内部还设置必要的电路以及润滑系统,在此不赘述。外壳部分2上设置有供冷媒进出压缩机主体1的进气管31和排气管32。如图3所示,压缩机主体1大体上包括起到大框架作用的缸体11、固定在缸体11上端的气缸12、插入气缸12的活塞13、可转动安装在该缸体11的下部并充当传动机构的曲轴14的驱动部分、将曲轴14的回转运动转换为活塞直线运动的活塞杆15。插入气缸12的活塞13与曲轴14的曲柄部141之间连接,以将曲轴14旋转运动变为活塞杆15的直线运动。继续如图1所示,缸体11支撑着整个驱动部和机械部,其自身通过上部套件21和下部套件22分别用作缓冲和防止噪音的座簧16来支撑。这种全封闭制冷压缩机100由旋转的曲轴14通过曲柄部141和活塞杆15之间达成运动,以实现活塞13在气缸12内进行直线往复运动并将气缸内部吸入的冷媒气体压缩并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气消音器,包括上部具有开口(410)的消音器本体(41)、盖于所述开口(410)上方的盖子(42)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消音器本体(41)内上部的分隔板(43),所述分隔板(43)的上表面(431)与所述盖子(42)的内表面(421)之间限定一第一消音腔(44),所述消音器本体(41)包括右侧部分(411)、左侧部分(412)以及中间部分(413),所述消音器本体(41)的右侧部分(411)与位于所述右侧部分(411)正上方的部分所述分隔板(43)的下表面(4321)之间限定一第二消音腔(45),所述消音器本体(41)的左侧部分(412)与位于所述左侧部分(412)正上方的部分所述分隔板(43)的下表面(4322)之间限定一第三消音腔(46),所述消音器本体(41)的中间部分(413)与位于所述中间部分(413)正上方的部分所述分隔板(43)的下表面(4323)之间限定一细颈连接部(47),所述的细颈连接部(47)内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二消音腔(45)和第三消音腔(46)的横向连接通道(471),所述的盖子(42)上设置有具有出口孔(401)的出气连接部(48),所述的消音器本体(41)上设置有冷媒流入口(402),所述的冷媒流入口(402)、所述的第三消音腔(46)、横向连接通道(471)、第二消音腔(45)、所述的第一消音腔(44)以及所述的出口孔(401)依次流体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气消音器,包括上部具有开口(410)的消音器本体(41)、盖于所述开口(410)上方的盖子(42)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消音器本体(41)内上部的分隔板(43),所述分隔板(43)的上表面(431)与所述盖子(42)的内表面(421)之间限定一第一消音腔(44),所述消音器本体(41)包括右侧部分(411)、左侧部分(412)以及中间部分(413),所述消音器本体(41)的右侧部分(411)与位于所述右侧部分(411)正上方的部分所述分隔板(43)的下表面(4321)之间限定一第二消音腔(45),所述消音器本体(41)的左侧部分(412)与位于所述左侧部分(412)正上方的部分所述分隔板(43)的下表面(4322)之间限定一第三消音腔(46),所述消音器本体(41)的中间部分(413)与位于所述中间部分(413)正上方的部分所述分隔板(43)的下表面(4323)之间限定一细颈连接部(47),所述的细颈连接部(47)内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二消音腔(45)和第三消音腔(46)的横向连接通道(471),所述的盖子(42)上设置有具有出口孔(401)的出气连接部(48),所述的消音器本体(41)上设置有冷媒流入口(402),所述的冷媒流入口(402)、所述的第三消音腔(46)、横向连接通道(471)、第二消音腔(45)、所述的第一消音腔(44)以及所述的出口孔(401)依次流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气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消音器本体(41)呈倒置的“凹”字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气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细颈连接部(47)位于所述第二消音腔(45)的上部和所述第三消音腔(46)的上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气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器本体(41)的中间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成泰,言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白雪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