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靳青松专利>正文

一种多芯电缆快速校线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1069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芯电缆快速校线仪,它由接线盒电路和检测显示电路两部分组成,它以被校电缆芯线为连线,将校线转换成测量相应串联电阻中某一电阻的电压值,从而在显示器上显示出相应芯线标号“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设有对讲电路,可使电缆两端的校线工方便地联络,本校线仪适用于通信、信号、控制等各种电缆校线施工。(*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辨识电缆芯线的仪器,属电测量装置领域。在电缆施工时,辨识同一芯线的两头并加以标识是件费工时的烦人工作,常见的办法是利用校线灯法,即两人分别在电缆的两端,一人用校线灯的接头分别接触各电缆芯线,当灯亮时,说明这两个线头是同一根芯线的线头,即套以相同标记。每根芯线都要采用这种办法逐一标志出来。这种办法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校线工在联络时需另备通讯工具,颇为不便。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缆芯线校线仪,它能迅速对芯线线头加以检测辨识,具有方便迅速的特点。同时,本技术的另一个专利技术目的是解决电缆两头校线工的通讯联系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一种多芯电缆块速校线仪,它包括接线盒电路(1)和检测显示电路两部分,所述接线盒电路(1)内为若干串联在一起的电阻,每一电阻的两端分别接在彼此独立的接线端子排上,所述检测显示电路由基准电压电路(2)、积分电路(3)、时钟电路(4)、A/D转换电路(5)和显示器(6)所组成。其中基准电压电路(2)由电阻R77、R74和二极管D1组成;积分电路(3)由电阻R76、电容C76组成,并分别接至A/D转换电路(5)相应管脚上,时钟电路(4)由电阻R71、电容C71组成,并分别接至A/D转换电路(5)的相应管脚上,A/D转换电路(5)的数据输出端接至显示电器(6)。为了便于校线工在电缆两端进行通话联系,本技术还可以在上述电路基础上增设一个对讲电路(7)、(8),所述对讲电路由麦克风MIC送话放大器,受话放大器,扬声器SP及转换开关K2组成,在接线盒电路一端,在每个电阻两端都加接一电容,该电容的另一端并接在一起,并接至转换开关K2。在检测显示电路部分,对讲电路(8)中的开关K2接至被校测电缆的任一芯线。所谓对讲电路中的放大电路是非常成熟的电路,有多种线路和元器件可供选择,本技术给出的一个具体电路是送话放大器采用晶体管BG1构成放大电路,该放大电路的偏置电阻为R82,负载电阻为R83,耦合电容为C81,MIC接C81,BG1集电极输出接开关的“a”端,开关K2的“c”端经电容C82、被测电缆接至另一个对讲电路,开关K2的“b”端接受话放大电路IC2的输入端,其输出端经电容C83接扬声器SP。接本技术制作的电缆校线仪,在使用时,只要把电缆的一端接在接线盒的接线端子上,在另一端,只要对芯线检测一次就可以把每一根芯线的线号对出。再不用象过去那样,每校一根芯线就必须把所有的芯线都查对一遍。所以使用起来方便迅速,工效提高4倍,准确率达100%,而且,利用仪器的对讲电路,工作人员可以方便地进行通话联系,解决了以往电缆施工中,校线慢、误差大,用工多的难题,可适用于各种电缆,如信号、控制通信等电缆。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原理框图;图2是对讲电路电原理图3是检测显示部分电原理图;图4是接线盒部分电原理图。本技术在检测电缆芯线时,是将电缆一端的每一芯线与接线盒端子排相接,此时,接线盒中串联电阻的每一个引出头上的电位都经电缆传输到另一端。因此,检测每一芯线的电压值即可确定该芯线相应于另一端处哪一个电阻。电缆在其中检测的角色既是被测物,亦是本校线仪使用中不可缺少的连接线。接线盒中的电阻最好选择等值电阻,选择,其分电压规律易于辨识和检测,本例选1—50K。串联电路的两头分别经电缆接至检测显示部分的基准电压端和接地端。A/D转换电路是本技术中的关键器件,可选7106型3位集成块,其管脚功能可在产品样本上查到。时钟电路中的电阻R71接管脚40和39,C71接40和38;基准电压电路中的R77接K1,另一端接管脚36,R77和二极管D1串联,D1将电位嵌位在0.6—07V,R74一端接D1,另一端接至“O”检测表笔插孔上。R77的阻值可选2—40K,R74可选50—500K。R71为56-200K,C71、C73为100—470P,C75、C76为0.1—0.2μ,R76为50—120K,A/D集成块的2—25脚接显示器。显示器选用CD—B7015A型3位液晶显示器,其管脚功能可查阅有关产品样本。有关连接为成熟电路,在此不再赘述。对讲电路的具体线路示于图2中,送话放大器采用普通三极管,电容C18容值为0.1-0.2μ,电阻R83的阻值为2-30K,R82调整三极管工作电流后定。受话放大器利用一个运放集成块制成,本例选用LA4100,从电容C82(容值为2—10μ)来的音频信号送至IC1第9脚,经放大后,由第1脚经电容C83输出至扬声器SP。电容C83的容值为3—100μ。开关K2的作用是转换信号走向,当送话时,K2打向a挡当受话时,K2打至b挡。D2为发光二极管,由它作电源指示灯,R18和D2串联后,给话筒提供约1.5V的偏置电压。接线盒端的电阻个数直接决定一次可测芯线的根数,实施本例中选择61个电阻,即可引出60个接线端子,从而一次接入60根芯线。在电缆的另一端,将测试表笔的“P”笔接至事先约定的公用芯线或外皮上,另一表笔“O”笔分别测试各芯线引头。由于电阻上的压降和电阻值成正比,则“n”号芯线上的压降则为nV。(V0为基准电阻压降),该电压经A/D转换在显示器以数字显示出来。为了便于读数,合理设计其电阻值和电压值,使显示的有效数直接显示该倍数n,即为n号端子,则更为直观和方便。检测后,通过对讲电路,询问对方“n”号端子所穿芯线标号套管内容,即在此处亦标志相同内容的标号套管。对讲电路的地和“A”“B”端,可任意接入电缆的某一芯线,均不影响通话,这是因为音频信号可经电容C1—C61中的任一个实现耦合。权利要求1.一种多芯电缆快速校线仪,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接线盒电路(1)和检测显示电路两部分,所述接线盒电路(1)内为若干串联在一起的电阻,每一个电阻的两端分别接在彼此独立的接线端子排上,所述检测显示电路由基准电压电路(2)、积分电路(3)、时钟电路(4)、A/D转换电路(5)和显示器(6)所组成,其中,基准电压电路(2)由电阻R77、R74和二极管D1组成,积分电路(3)由电阻R76、电容C76组成,并分别接至A/D转换电路(5)相应管脚上,时钟电路(4)由电阻R71、电容C71组成,并分别接至A/D转换电路(5)的相应管脚上,A/D转换电路(5)的数据输出端接显示器(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线仪,其特征在于,它还设置一个对讲电路7、8,所述对讲电路由麦克风MIC,送话放大器、受话放大器、扬声器SP及转换开关K2组成,在接线盒电路一端,在每个电阻两端都加接一电容,该电容的另一端并接在一起,并接至转换开关K2,在检测显示电路部分,对讲电路(8)中的开关K2接至被校测电缆的任一芯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校线仪,其特征在于,送话放大器采用晶体管BG1构成放大电路,该放大电路的偏置电阻为R82、负载电阻为R83,耦合电容为C81,MIC接C81、BG1集电极输出接开关K2的a端,开关K2的c端经电容C82,被测电缆接至另一个对讲电路,开关K2的另b端接受话放大电路IC2的输入端,其输出端经电容C83接扬声器SP。专利摘要一种多芯电缆快速校线仪,它由接线盒电路和检测显示电路两部分组成,它以被校电缆芯线为连线,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芯电缆快速校线仪,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接线盒电路(1)和检测显示电路两部分,所述接线盒电路(1)内为若干串联在一起的电阻,每一个电阻的两端分别接在彼此独立的接线端子排上,所述检测显示电路由基准电压电路(2)、积分电路(3)、时钟电路(4)、A/D转换电路(5)和显示器(6)所组成,其中,基准电压电路(2)由电阻R↓[77]、R↓[76]和二极管D↓[1]组成,积分电路(3)由电阻R↓[76]、电容C↓[76]组成,并分别接至A/D转换电路(5)相应管脚上,时钟电路(4)由电阻R↓[71]、电容C↓[71]组成,并分别接至A/D转换电路(5)的相应管脚上,A/D转换电路(5)的数据输出端接显示器(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青松
申请(专利权)人:靳青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