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维模块化建筑连接框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1032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维模块化建筑连接框架结构,涉及建筑框架连接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框架、第一限位板和第一支板,所述框架顶端与底端相邻面之间均匀固定焊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相邻面之间固定焊接有支撑杆,所述框架顶端内壁镶嵌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顶端与底端均贯穿框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限位杆和限位槽的设置,在对框架进行安装时,能将另一个框架放置在框架顶端,此时限位杆插接在限位槽内,然后通过合页进行固定,然后使用固定螺母固定在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第三螺纹孔和第四螺纹孔内进行固定,能提升框架的连接稳固性,便于对框架进行组装,大大提升了建筑框架的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维模块化建筑连接框架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框架连接
,特别是涉及一种三维模块化建筑连接框架结构。
技术介绍
建筑指人工建筑而成的资产,属于固定资产范畴,包括房屋和构建物两大类。房屋是指供人居住、工作、学习、生产、经营、娱乐、储藏物品以及进行其他社会活动的工程建筑。与建筑物有区别的是构筑物,构建物指房屋以外的工程建筑,如围墙、道路、水坝、水井、隧道、水塔、桥梁和烟囱等。建筑行业在进行搭建时需要使用到建筑框架进行支撑,但现有技术中的建筑框架的连接结构存在着缺陷,例如:建筑框架在进行连接时存在着连接不稳的情况,并且不便于安装,不便于进行组装,大大降低了建筑框架的使用效率,故而无法满足现有技术所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维模块化建筑连接框架结构,通过限位杆、限位槽、第一支板、第二支板、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的设置,解决了现有建筑框架不便于组装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三维模块化建筑连接框架结构,包括框架、第一限位板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维模块化建筑连接框架结构,包括框架(1)、第一限位板(13)和第一支板(15),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顶端与底端相邻面之间均匀固定焊接有固定杆(11),所述固定杆(11)相邻面之间固定焊接有支撑杆(12),所述框架(1)顶端内壁镶嵌有第二限位板(17),所述第二限位板(17)顶端与底端均贯穿框架(1),所述第二限位板(17)顶端均匀开设有第三螺纹孔(18),所述框架(1)底端内壁镶嵌有第一限位板(13),所述第一限位板(13)位于第二限位板(17)正下方,所述第一限位板(13)顶端与底端均贯穿框架(1),所述第一限位板(13)顶端均匀开设有第一螺纹孔(14),所述框架(1)顶端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维模块化建筑连接框架结构,包括框架(1)、第一限位板(13)和第一支板(15),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顶端与底端相邻面之间均匀固定焊接有固定杆(11),所述固定杆(11)相邻面之间固定焊接有支撑杆(12),所述框架(1)顶端内壁镶嵌有第二限位板(17),所述第二限位板(17)顶端与底端均贯穿框架(1),所述第二限位板(17)顶端均匀开设有第三螺纹孔(18),所述框架(1)底端内壁镶嵌有第一限位板(13),所述第一限位板(13)位于第二限位板(17)正下方,所述第一限位板(13)顶端与底端均贯穿框架(1),所述第一限位板(13)顶端均匀开设有第一螺纹孔(14),所述框架(1)顶端两侧内壁均镶嵌有第二支板(22),所述第二支板(22)顶端与底端均贯穿框架(1),所述第二支板(22)顶端均匀开设有第四螺纹孔(23),所述框架(1)底端两侧内壁均镶嵌有第一支板(15),所述第一支板(15)位于第二支板(22)正下方,所述第一支板(15)顶端与底端均贯穿框架(1),所述第一支板(15)顶端均匀开设有第二螺纹孔(16),所述框架(1)顶端均匀固定焊接有限位杆(19),所述框架(1)底端对应限位杆(19)处开设有限位槽(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模块化建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刚
申请(专利权)人:江都恒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