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抗震性快装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8115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钢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抗震性快装钢结构。解决传统施工技术带来的安装效率低以及抗震成本高等弊端。包括垂直设置的框架柱和若干水平设置的框架梁组成的框架结构,在上侧框架梁的下侧面设有自复位耗能支撑器,自复位耗能支撑器通过斜支撑连接下侧框架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自复位耗能支撑器的构造,通过内部的高强钢环簧组的变形来缓冲框架柱和框架梁之间的变形,吸收冲击能量确保了结构整体不变形,安全性更高,自复位耗能支撑器还不受到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抗震性快装钢结构
本技术涉及钢结构
,具体为一种高抗震性快装钢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钢结构作为装配式建筑的主流应用形式之一,正受到国家以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广和应用。但传统钢结构技术体系已不能很好满足目前市场需求,在具体实施中需结合项目所在地域特点、构件加工能力、施工技术水平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在传统钢结构技术体系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创新。究其原因主要有:1、传统钢结构技术不能很好适应目前钢结构发展,应根据地域特点、设计高度、设防烈度等要求,因地制宜,针对性选择结构方案;2、在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等方面要求相对较高,传统技术已不能很好满足;3、传统施工方法施工效率低、质量不易控制。对于钢结构建筑体系的抗震能力,现有技术已经做了详细的研究。CN107724710公开了一种轻钢结构抗震房,其中记载了混凝土框架上设置有减震槽,在减震槽内设置有阻尼器,阻尼器用于提供混凝土框架和底部钢梁柱之间竖直方向上外力的卸载;在混凝土框架内开设有减震槽,在减震槽当中设置有气垫,在地震来临的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抗震性快装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垂直设置的框架柱(1)和若干水平设置的框架梁组成的框架结构,在上侧框架梁(2)的下侧面设有自复位耗能支撑器(4),自复位耗能支撑器(4)通过斜支撑(3)连接下侧框架梁(9);所述的自复位耗能支撑器(4)包括外套筒(46),在外套筒(46)内设有高强钢环簧组(45),外套筒(46)一端内部设有卡台,卡台内设有带有中心孔的卡板一(47),外套筒(46)另一端设有缓冲座(49),缓冲座(49)内设有缓冲室以及中心孔的卡板二(48),卡板二(48)外侧为缓冲室,所述的高强钢环簧组(45)位于卡板一(47)和卡板二(48)之间,在外套筒(46)一端设有耳板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抗震性快装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垂直设置的框架柱(1)和若干水平设置的框架梁组成的框架结构,在上侧框架梁(2)的下侧面设有自复位耗能支撑器(4),自复位耗能支撑器(4)通过斜支撑(3)连接下侧框架梁(9);所述的自复位耗能支撑器(4)包括外套筒(46),在外套筒(46)内设有高强钢环簧组(45),外套筒(46)一端内部设有卡台,卡台内设有带有中心孔的卡板一(47),外套筒(46)另一端设有缓冲座(49),缓冲座(49)内设有缓冲室以及中心孔的卡板二(48),卡板二(48)外侧为缓冲室,所述的高强钢环簧组(45)位于卡板一(47)和卡板二(48)之间,在外套筒(46)一端设有耳板一(41),耳板一(41)设有内杆(43),耳板一(41)穿过卡板一(47)、卡板二(48),在内杆(43)的末端设有固定螺母(44);所述的固定螺母(44)位于缓冲室内,缓冲座(49)底部连接耳板二(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抗震性快装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侧框架梁(2)上设有框架梁耳板(6),所述的框架梁耳板(6)连接耳板二(42),所述的斜支撑(3)上端连接耳板一(41)。


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新华李小丽刘刚郭江李进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