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静峰专利>正文

无触验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0976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非接触式感应验电器,该验电器主要包括六个反相器、一个多谐振荡电路和一个由三极管控制的发光二极管显示电路,利用其中一个反相器的高输入阻抗感应外界电场微弱的交变信号,然后经放大和整形去控制多谐振荡电路和三极管,当被测物带电时,振荡电路起振驱动蜂鸣片发声,三极管导通使连在其集电极的二极管发光,利用这种同时的声光显示判断被测物是否带电。(*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非接触式检验电信号的装置。现有的验电器主要是测电笔,测电笔是将金属端触及被测物体并通过人体与地之间形成回路,利用氖泡的显示检测物体是否带电。这种测电笔的最大缺点是必须与物体接触,无法查找隐蔽的带电体,测高压时还会有电击伤人的危险。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不用接触被测物体的验电器。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涉及的无触验电器是一种感应式验电器,利用一高输入阻抗的感应端感应外界电场的微弱交变信号,然后将该感应信号进行放大和整形,尔后去控制一多谐振荡器,从振荡器是否起振判断被测物体是否带电。本技术的验电器是由蜂鸣片和发光二极管同时实现声光显示的。使用这种验电器,不需触及任何东西,就可判断供电线路是否通电,辨别火线和中线以及查找线路断点。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技术做具体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提出的无触验电器的电路图。图中的符号G1-G6表示六个相同的反相器,R1-R7表示电阻,C1和C2表示电容,D1-D3表示二极管,BG表示晶体三极管,Y表示蜂鸣片,K表示开关,E为电源(3V)。反相器G1的输入端作感应端,它具有很高的输入阻抗,G2将G1输出的放大的感应信号整形并输出50赫兹的方波信号,G5和G6以及R5、R6和C2构成多谐振荡器,G3和G4起反相作用并分别控制上述多谐振荡器和三极管BG,最后由蜂鸣器Y和发光二极管D2指示带电情况。该验电器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闭合电源开关K,D3发光表示验电器电源接通。若被测物带电,当感应端靠近时则有感应信号输入G1,经G1放大后的输出信号高于G2的阈值电压(1.5V),G2的输出端为低电平,经G3反相后成为高电平使D1截止,多谐振荡器的输入端为高电平,因此振荡器起振,蜂鸣器Y发声,G4反相输出给三极管BG基极使BG导通,D2发光。若被测物不带电,则上述各元件的工作状态正好翻转过来(反相),D2和Y均无反应。调节R4和R5能改变该验电器的灵敏度和蜂鸣片Y的音量。图1中的六个反相器可用六个分离的反相器(非门),也可用一集成块代替,虚线所包含的元件可用一块集成电路CD4069实现,数字1-14分别表示该集成块的脚码。权利要求1.一种无触验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六个相同的反相器G1-G6,电阻R1-R7、电容C1和C2、二极管D1-D3、三极管BG以及蜂鸣片Y,R1-R4及电容C1组成反相器G1的输入阻抗,G1的输出端与G2的输入端相连G2的输出端与G3和G4的输入端相连,G3的输出端通过二极管D1与G5的输入端相连,G5的输出端与G6的输入端相连,G4的输入端连接三极管BG的基极,D2连在BG的集电极上,R5、R6和C2分别连接G5的输入端和G6的两端形成多谐振荡电路,蜂鸣片Y接在G6的输出端和电源负极之间,R7和D1串联后接在电源正负极之间。专利摘要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非接触式感应验电器,该验电器主要包括六个反相器、一个多谐振荡电路和一个由三极管控制的发光二极管显示电路,利用其中一个反相器的高输入阻抗感应外界电场微弱的交变信号,然后经放大和整形去控制多谐振荡电路和三极管,当被测物带电时,振荡电路起振驱动蜂鸣片发声,三极管导通使连在其集电极的二极管发光,利用这种同时的声光显示判断被测物是否带电。文档编号G01R31/02GK2048591SQ8920479公开日1989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1989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1989年4月25日专利技术者郭静峰 申请人:郭静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触验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六个相同的反相器G↓〔1〕—G↓〔6〕,电阻R↓〔1〕—R↓〔7〕、电容C1和C↓〔2〕、二极管D↓〔1〕—D↓〔3〕、三极管BG以及蜂鸣片Y,R1—R↓〔4〕及电容C↓〔1〕组成反相器G↓〔1〕的输入阻抗,G↓〔1〕的输出端与G↓〔2〕的输入端相连,G↓〔2〕的输出端与G↓〔3〕和G↓〔4〕的输入端相连,G↓〔3〕的输出端通过二极管D↓〔1〕与D↓〔5〕的输入端相连,G↓〔5〕的输出端与G↓〔6〕的输入端相连,G↓〔4〕的输入端连接三极管BG的基极,D↓〔2〕连在BG的集电极上,R↓〔5〕、R↓〔6〕和C↓〔2〕分别连接G↓〔5〕的输入端和G↓〔6〕的两端形成多谐振荡电路,蜂鸣片Y接在G↓〔6〕的输出端和电源负极之间,R↓〔7〕和D↓〔1〕串联后接在电源正负极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静峰
申请(专利权)人:郭静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