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O型圈的压入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0908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既能够大大提高O型圈的装配效率又能够避免发生错位现象的O型圈的压入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滑台气缸和下压机构,所述下压机构包括下压板、连接模块、推动模块、吸盘模块以及下压柱,所述下压板与所述滑台气缸传动连接,所述下压板通过若干根弹簧与所述连接模块相连接,所述推动模块穿过所述连接模块后与所述下压板相连接,所述吸盘模块与所述推动模块相连接并且设置在所述推动模块的下方,所述下压柱穿过所述吸盘模块后与所述连接模块相连接,所述下压柱的下端露出于所述吸盘模块的外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O型圈的装配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O型圈的压入机构
本技术应用于O型圈的装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O型圈的压入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通常在装配O型圈时一般是安装在产品的外部,即将O型圈套装在管壁端面的外壁上。而当O型圈需要安装在产品内部环形槽时,即O型圈的外径和环形槽的内壁相接触,在O型圈装入后,要保证O型圈与环形槽端面平行。由于产品外壳上的内圈尺寸略小于O型圈最大外径尺寸,其材质硬度较大,用人工的方式装配会出现O型圈被压入后不平整、歪斜以及波浪卷边等错位现象,从而影响产品质量。现有一公开号为209440083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能替代人工压入O型圈而提高O型圈的装配效率的高效O型圈压入治具,但在通过压环带动下压块将O型圈压入槽内之前,还是得需要通过人工先将O型圈套在安装块上,比较麻烦,效率低。如能设计出一种结构简单,既能够大大提高O型圈的装配效率又能够避免发生错位现象的O型圈的压入机构,则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既能够大大提高O型圈的装配效率又能够避免发生错位现象的O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O型圈的压入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滑台气缸(1)和下压机构,所述下压机构包括下压板(3)、连接模块(4)、推动模块(5)、吸盘模块(6)以及下压柱(7),所述下压板(3)与所述滑台气缸(1)传动连接,所述下压板(3)通过若干根弹簧(8)与所述连接模块(4)相连接,所述推动模块(5)穿过所述连接模块(4)后与所述下压板(3)相连接,所述吸盘模块(6)与所述推动模块(5)相连接并且设置在所述推动模块(5)的下方,所述下压柱(7)穿过所述吸盘模块(6)后与所述连接模块(4)相连接,所述下压柱(7)的下端露出于所述吸盘模块(6)的外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O型圈的压入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滑台气缸(1)和下压机构,所述下压机构包括下压板(3)、连接模块(4)、推动模块(5)、吸盘模块(6)以及下压柱(7),所述下压板(3)与所述滑台气缸(1)传动连接,所述下压板(3)通过若干根弹簧(8)与所述连接模块(4)相连接,所述推动模块(5)穿过所述连接模块(4)后与所述下压板(3)相连接,所述吸盘模块(6)与所述推动模块(5)相连接并且设置在所述推动模块(5)的下方,所述下压柱(7)穿过所述吸盘模块(6)后与所述连接模块(4)相连接,所述下压柱(7)的下端露出于所述吸盘模块(6)的外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O型圈的压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模块(4)包括定位板(41)和两块导轨连接板(42),两块所述导轨连接板(42)对称设置在所述定位板(41)的左右两端,所述导轨连接板(42)通过所述弹簧(8)与所述下压板(3)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O型圈的压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模块(5)包括顶杆推块(51)和连接柱(52),所述顶杆推块(51)与所述下压板(3)相连接并且位于所述定位板(41)的上方,所述连接柱(52)穿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召毓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运泰利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