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炼铁加工的硅铁球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08728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炼铁加工的硅铁球及其生产工艺,硅铁球由硅泥粉、硅铁粉和粘结剂制作而成,各组分重量份配比如下:硅泥粉50‑60份、硅铁粉35‑50份、粘结剂1‑4份;硅泥粉粒度为0.1‑0.5mm;硅铁粉粒度为0.5‑1.5mm;粘结剂为聚阴离子纤维素;该硅铁球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原材料称重备料,第二步、搅拌混合,第三步、压球成型机压制成球,第四步、筛分出料包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硅铁球质地均匀、成球率高,其生产工艺简单易操作,合理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炼铁加工过程中提温、合金化、脱氧工艺的辅助材料硅铁合金成本高、选择性单一的问题,制得的硅铁球可直接作为硅铁合金的替代品投入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炼铁加工的硅铁球及其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炼铁加工用硅铁球制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炼铁加工的硅铁球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硅铁是以焦炭、钢屑、石英或硅石为原材料,用电炉冶炼制成的铁硅合金。由于硅和氧很容易化合成二氧化硅,所以硅铁常用于炼铁时作脱氧剂,同时由于二氧化硅生成时放出大量的热,在脱氧的同时,对提高铁水温度也是有利的。硅铁还可作为合金元素加入剂,广泛应用于低合金结构钢、弹簧钢、轴承钢、耐热钢及电工硅钢之中,硅铁在铁合金生产及化学工业中,常用作还原剂。高硅硅铁或硅质合金在铁合金工业中用作生产低碳铁合金的还原剂。硅铁加入铸铁中可作球墨铸铁的孕育剂,且能阻止碳化物形成,促进石墨的析出和球化,改善铸铁性能。但目前硅铁合金的制备过程需要大量的能源,且制备工艺流程复杂、设备工程投资大、加工费用高;且硅铁合金在炼钢工艺过程中应用较为普遍,某些钢厂的工艺需求对硅铁合金产生了较大的依赖性,但是硅铁合金的价格较高且行情波动较大,在这样选择单一的形势下就势必会为钢铁企业带来较大的成本压力。硅铁合金再制备过程还存在对环境污染严重,不环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炼铁加工的硅铁球,其特征在于:硅铁球由硅泥粉、硅铁粉和粘结剂制作而成,各组分重量份配比如下:硅泥粉50-60份、硅铁粉35-50份、粘结剂1-4份;/n所述硅泥粉中,各组分质量百分比如下:硅75%-85%,炭3%-5%,磷0.05%,硫0.05%,二氧化硅2%,铁0.5%,铝0.5%,钙0.3%,其余为水;硅泥粉粒度为0.1-0.5mm;/n所述硅铁粉中,各组分质量百分比如下:硅72%-75%,铝1.0%,钙1.0%,锰0.5%,铬0.5%,磷0.04%,硫0.02%,炭0.2%,其余为铁;硅铁粉粒度为0.5-1.5mm;/n所述粘结剂为聚阴离子纤维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炼铁加工的硅铁球,其特征在于:硅铁球由硅泥粉、硅铁粉和粘结剂制作而成,各组分重量份配比如下:硅泥粉50-60份、硅铁粉35-50份、粘结剂1-4份;
所述硅泥粉中,各组分质量百分比如下:硅75%-85%,炭3%-5%,磷0.05%,硫0.05%,二氧化硅2%,铁0.5%,铝0.5%,钙0.3%,其余为水;硅泥粉粒度为0.1-0.5mm;
所述硅铁粉中,各组分质量百分比如下:硅72%-75%,铝1.0%,钙1.0%,锰0.5%,铬0.5%,磷0.04%,硫0.02%,炭0.2%,其余为铁;硅铁粉粒度为0.5-1.5mm;
所述粘结剂为聚阴离子纤维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炼铁加工的硅铁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硅铁球的直径范围为20-8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炼铁加工的硅铁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硅铁球的真密度为2.5-3.2g/cm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炼铁加工的硅铁球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硅泥粉、硅铁粉和粘结剂按照如下重量份进行称重备料,硅泥粉50-60份、硅铁粉35-50份、粘结剂1-4份;
第二步:先将称重后的硅泥粉和硅铁粉倒入搅拌机内充分搅拌,搅拌时间5-8分钟,然后再将粘结剂倒入搅拌机内与硅泥粉和硅铁粉搅拌混合均匀,搅拌时间15-20分钟;
第三步:将上述搅拌均匀的原材料通过压球成型机的进料斗(401)添加到压料斗(4)内,先启动真空泵(404),抽空压料斗(4)内部的空气,使原材料处于真空环境中,然后再启动第一电机(204)和第二电机(7),将原材料压制成球;压球成型机的工作压力设置在10-15MPa;
第四步:启动压球成型机的传送带(3),将硅铁球送出,经过筛板(301)将粒径合格的硅铁球和未成形原材料筛分后,按照100kg/袋进行包装堆放;对筛板(301)筛分下来的原材料进行收集,便于后续再利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炼铁加工的硅铁球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第三步和第四步中所述的压球成型机包括底座(1)、箱体(2)、第二减速机(6)和第二电机(7),箱体(2)、第二减速机(6)和第二电机(7)均固定在底座(1)的上表面,箱体(2)位于底座(1)的一端,第二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大宏童振兰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县天海耐火炉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