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辊内腔成型用镗刀及应用该镗刀的车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0782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轧辊内腔成型用镗刀及应用该镗刀的车床,属于轧辊加工设备的技术领域,其包括外杆,外杆侧壁开设有沿外杆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收刀槽,外杆靠近收刀槽一端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垂直于外杆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旋转轴,旋转轴上转动连接有镗刀刀体,镗刀刀体能转动并收纳于收刀槽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对轧辊内腔实现高精度高质量的加工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轧辊内腔成型用镗刀及应用该镗刀的车床
本技术涉及轧辊加工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轧辊内腔成型用镗刀及应用该镗刀的车床。
技术介绍
目前高精度轧辊要求中部内腔光滑、圆整,保证同心度,目前进行加工的过程中,通常需要通过镗刀实现对内腔的加工,镗刀是孔加工刀具的一种,一般是圆柄的,也有较大工件使用方刀杆一般见于立车,最常用的场合就是里孔加工,扩孔,仿形等。现有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4818125U的中国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用于铣削轧辊环的小镗刀,包括刀杆基体、刀片和装夹单元,所述刀片通过所述装夹单元固定于所述刀杆基体。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进行高精度轧辊的内腔加工时,目前的镗刀因为一般都是通用型号,无法实现对内腔各个角度实现高效稳定的加工,难以保障高精度轧辊的内腔生产质量,缺少一种专用镗刀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轧辊内腔成型用镗刀,能够对轧辊内腔实现高精度高质量的加工。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轧辊内腔成型用镗刀,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轧辊内腔(14)成型用镗刀,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杆(1),外杆(1)侧壁开设有沿外杆(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收刀槽(11),外杆(1)靠近收刀槽(11)一端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垂直于外杆(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旋转轴(12),旋转轴(12)上转动连接有镗刀刀体(13),镗刀刀体(13)能转动并收纳于收刀槽(11)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轧辊内腔(14)成型用镗刀,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杆(1),外杆(1)侧壁开设有沿外杆(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收刀槽(11),外杆(1)靠近收刀槽(11)一端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垂直于外杆(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旋转轴(12),旋转轴(12)上转动连接有镗刀刀体(13),镗刀刀体(13)能转动并收纳于收刀槽(11)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辊内腔(14)成型用镗刀,其特征在于:外杆(1)对应收刀槽(11)靠近旋转轴(12)的一端位置处开设有内腔(14),内腔(14)与收刀槽(11)连通,镗刀刀体(13)能够转动至内腔(14)中,镗刀刀体(13)靠近内腔(14)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杆(15),连接杆(15)远离镗刀刀体(13)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内杆(17),外杆(1)对应连接杆(15)远离镗刀刀体(13)一端的位置处开设有沿外杆(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滑槽(16),内杆(17)滑动连接于滑槽(16)中,当内杆(17)向靠近镗刀刀体(13)的一端滑动时,镗刀刀体(13)能够转出收刀槽(11),内杆(17)上设置有用于滑动内杆(17)的控制机构(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轧辊内腔(14)成型用镗刀,其特征在于:控制机构(2)包括固定连接于内杆(17)侧壁上的控制杆(21),控制杆(21)垂直于内杆(17)的长度方向设置,外杆(1)对应控制杆(21)的位置处开设有沿外杆(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控制槽(22),控制杆(21)滑动连接于控制槽(22)中,外杆(1)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内杆(17)位置的限位机构(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轧辊内腔(14)成型用镗刀,其特征在于:限位机构(3)包括滑动连接于内杆(17)侧壁远离连接杆(15)一端位置处的限位块(31),限位块(31)垂直于内杆(17)的长度方向设置,内杆(17)侧壁远离连接杆(15)的一端开设有垂直于内杆(17)的长度方向设置的限位槽(32),限位块(31)滑动连接于限位槽(32)中,外杆(1)侧壁对应限位块(31)的位置处开设有多个限位孔(33),所有限位孔(33)沿外杆(1)的长度方向阵列设置,限位块(31)能够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赠博高玉冰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鑫盛源轧辊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