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滤料容纳及更换装置和人工湿地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06143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3:5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人工湿地滤料容纳及更换装置和人工湿地,属于环保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两个容纳盒,第一容纳盒位于第二容纳盒上方,第一容纳盒设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盒远离第二容纳盒的一端设第一开口,第一容纳盒的第一下底板设第一滤水孔;第二容纳盒设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盒靠近第一下底板的一端设第二开口,第二容纳盒的第二下底板设第二滤水孔;两容纳盒可相对运动至第一或第二状态,第一状态下,第一容纳盒遮挡第二开口,第二状态下,第二开口至少部分显露;或者,第二容纳盒的目标侧板可在第一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第一位置时,目标侧板遮挡第二容纳腔,第二位置时,第二容纳腔显露。本申请能使人工湿地的滤料的更换更加方便和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工湿地滤料容纳及更换装置和人工湿地
本申请属于环保
,具体涉及一种人工湿地滤料容纳及更换装置和人工湿地。
技术介绍
近年来,环境问题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各种环保技术得到发展和应用。人工湿地是人工建造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主要用于对污水进行处理。人工湿地的表面通常设置有土壤层,土壤层中种植有植被,在土壤层之下设置有滤料层,滤料层由滤料组成,用于对污水或污泥进行过滤处理,滤料层和土壤层依次填充在容纳池内。由于滤料层和土壤层依次填充在容纳池内,因而当需要更换滤料时,往往需要将植被、土壤和滤料从容纳池中依次掏出方可完成更换,这导致人工湿地的滤料的更换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工湿地滤料容纳及更换装置和人工湿地,能够解决人工湿地的滤料的更换较为不便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工湿地滤料容纳及更换装置,包括:第一容纳盒和第二容纳盒;所述第一容纳盒位于所述第二容纳盒的上方,所述第一容纳盒设置有第一容纳腔,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工湿地滤料容纳及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容纳盒和第二容纳盒;/n所述第一容纳盒位于所述第二容纳盒的上方,所述第一容纳盒设置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盒的远离所述第二容纳盒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容纳盒的靠近所述第二容纳盒的第一下底板上设置有第一滤水孔,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一滤水孔均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n所述第二容纳盒设置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盒的靠近所述第一下底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容纳盒的远离所述第一下底板的第二下底板上设置有第二滤水孔,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二滤水孔均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且所述第二开口还与所述第一滤水孔连通;/n所述第二容纳盒与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湿地滤料容纳及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容纳盒和第二容纳盒;
所述第一容纳盒位于所述第二容纳盒的上方,所述第一容纳盒设置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盒的远离所述第二容纳盒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容纳盒的靠近所述第二容纳盒的第一下底板上设置有第一滤水孔,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一滤水孔均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
所述第二容纳盒设置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盒的靠近所述第一下底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容纳盒的远离所述第一下底板的第二下底板上设置有第二滤水孔,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二滤水孔均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且所述第二开口还与所述第一滤水孔连通;
所述第二容纳盒与所述第一容纳盒可相对运动至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容纳盒遮挡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开口至少部分显露;或者,所述第二容纳盒的位于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下底板之间的目标侧板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目标侧板遮挡所述第二容纳腔,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容纳腔显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容纳盒与所述第一容纳盒可相对运动至所述第一状态或所述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围板、第二围板、第一滚动件和第二滚动件;
所述第一围板和所述第二围板相对且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容纳盒位于所述第一围板和所述第二围板之间,所述第二容纳盒通过所述第一滚动件与所述第一围板滑动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二滚动件与所述第二围板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纳盒的朝向所述第一围板的第一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容纳盒的朝向所述第二围板的第二表面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围板的朝向所述第二容纳盒的第三表面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围板的朝向所述第二容纳盒的第四表面设置有第四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第四凹槽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第二容纳盒的长度方向相同;
所述第一滚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三凹槽滚动连接;
所述第二滚动件分别与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四凹槽滚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容纳盒与所述第一容纳盒可相对运动至所述第一状态或所述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第三滚动件和第四滚动件;
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相对且间隔设置,且均位于所述第二收纳盒的下方;
所述第二容纳盒通过所述第三滚动件与所述第一固定件滑动连接,并通过所述第四滚动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底板的朝向所述第一固定件的第五表面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五凹槽和第六凹槽,所述第五凹槽和所述第六凹槽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第二容纳盒的长度方向相同;
所述第一固定件的朝向所述第二下底板的第六表面设置有第七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来胜李娜霍炜洁吴佳鹏高继军王启文付意成吴雷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