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碳源投加优化控制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0612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碳源投加优化控制装置及方法,反硝化曝气生物流化池包括依次相连通的第一反应区、第二反应区、第三反应区及第四反应区,其中,在线电磁流量计及第一在线总氮仪设置于第一反应区的入口处,第二在线总氮仪设置于第四反应区的出口处,碳源储罐的出口与第一碳源投加泵的入口及第二碳源投加泵的入口相连通,第一碳源投加泵的出口与第一反应区的加药口相连通,第二碳源投加泵的出口与第三反应区的加药口相连通,该装置及方法能够实现反硝化曝气生物流化池碳源投加的优化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碳源投加优化控制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的
,涉及一种新型碳源投加优化控制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我国大多数城镇污水、工业废水C/N比较低,为使得处理后出水总氮达标,须在生物脱氮工艺反硝化阶段投加甲醇、乙酸、乙酸钠、葡萄糖等外加碳源。常用的生物脱氮工艺除包括A/O、A/A/O和氧化沟工艺,还包括在废水提标改造、深度处理阶段常用的反硝化生物滤池、曝气生物流化池工艺等。理论上,碳源投加可通过进水中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等的含量来计算,如反硝化1kg的硝酸盐氮需要消耗2.86kg的有机碳源(以COD计),反硝化1kg的亚硝酸盐氮需要消耗1.71kg的有机碳源(以COD计)。然而,实际中反硝化阶段由于存在多种复杂微生物菌群系统且受水中溶氧、温度等各种因素的干扰,外加来水水质、水量波动,造成碳源投加难以准确确定。由于碳源通常占到反硝化生物滤池或曝气生物流化床运行费用的70%~90%,碳源投加过量会造成运行费用增加,且出水COD易超标;碳源投加过少又会造成出水总氮不达标。为此,研究者们依据脱氮原理,并结合自控技术,开发了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碳源投加优化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11)、在线电磁流量计(5)、第一在线总氮仪(6)、第二在线总氮仪(7)、第一碳源投加泵(8)、第二碳源投加泵(9)及碳源储罐(10),其中,反硝化曝气生物流化池包括依次相连通的第一反应区(1)、第二反应区(2)、第三反应区(3)及第四反应区(4),其中,在线电磁流量计(5)及第一在线总氮仪(6)设置于第一反应区(1)的入口处,第二在线总氮仪(7)设置于第四反应区(4)的出口处,碳源储罐(10)的出口与第一碳源投加泵(8)的入口及第二碳源投加泵(9)的入口相连通,第一碳源投加泵(8)的出口与第一反应区(1)的加药口相连通,第二碳源投加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碳源投加优化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11)、在线电磁流量计(5)、第一在线总氮仪(6)、第二在线总氮仪(7)、第一碳源投加泵(8)、第二碳源投加泵(9)及碳源储罐(10),其中,反硝化曝气生物流化池包括依次相连通的第一反应区(1)、第二反应区(2)、第三反应区(3)及第四反应区(4),其中,在线电磁流量计(5)及第一在线总氮仪(6)设置于第一反应区(1)的入口处,第二在线总氮仪(7)设置于第四反应区(4)的出口处,碳源储罐(10)的出口与第一碳源投加泵(8)的入口及第二碳源投加泵(9)的入口相连通,第一碳源投加泵(8)的出口与第一反应区(1)的加药口相连通,第二碳源投加泵(9)的出口与第三反应区(3)的加药口相连通,在线电磁流量计(5)的输出端、第一在线总氮仪(6)的输出端及第二在线总氮仪(7)的输出端与控制器(11)的输入端相连接,控制器(11)的输出端与第一碳源投加泵(8)的控制端及第二碳源投加泵(9)的控制端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碳源投加优化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碳源投加泵(8)及第二碳源投加泵(9)均为变频隔膜计量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碳源投加优化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器(11)通过信号线与在线电磁流量计(5)、第一在线总氮仪(6)、第一碳源投加泵(8)、第二碳源投加泵(9)以及第二在线总氮仪(7)相连接。


4.一种新型碳源投加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碳源投加优化控制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器(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未雨高沛荣杨辉范志东刘欢王晓乾刘炎伟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