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T构转体连续梁施工中转体球铰用清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06116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T构转体连续梁施工中转体球铰用清理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安装有吸尘器,所述吸尘器的吸气口连接有吸尘管,所述吸尘管的末端固定连接有吸头,所述吸头的下端设有向外延伸的卡接环,所述卡接环外套接有转筒,所述转筒的下端周圈固定连接有毛刷,所述转筒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内齿圈,所述内齿圈的轴线与转筒的轴线一致,所述吸头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位于内齿圈内侧并与内齿圈通过齿轮啮合传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旋转刷毛对清洁表面能够进行刷扫,从而将附着在铰接面的泥土去除,提高清理的清洁度,提高清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T构转体连续梁施工中转体球铰用清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构转体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双T构转体连续梁施工中转体球铰用清理装置。
技术介绍
:桥梁转体施工是上世纪4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架桥工艺。它是在河流的两岸或适当的位置.利用地形成使用简便的支架先将半桥预制完成,之后以桥梁结构本身为转动体,使用一些机具设备,分别将两个半桥转体到桥位轴线位置合拢成桥。其特点有:可利用地形,方便预制;施工不影响交通;施工设备少,装置简单;节省施工用料。施工工序简单,施工迅速;它适合于单跨和三跨桥梁,可在深水、峡谷中建桥采用,同时也适应在平原区及城市跨线桥。构转体连续梁施工作为跨越峡谷、河流、铁路、公路等不能做支撑部位的一种桥梁,可以将障碍上空的作业转化为岸上或近地面的作业,在铁路系统已有较多的利用。转体系统中包括了球铰支架和上下球铰,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球铰安装部位进行清理,以免灰尘沙土留存在铰接面影响铰接效果。现有的球铰部位清理方式为采用吸尘器进行吸出,但是其中存在附着在铰接面上的泥土灰尘不易清理干净,给施工带来较大不便,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T构转体连续梁施工中转体球铰用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安装有吸尘器(2),所述吸尘器(2)的吸气口连接有吸尘管(21),所述吸尘管(21)的末端固定连接有吸头(3),所述吸头(3)内为中空结构,所述吸头(3)的下端设有向外延伸的卡接环(31),所述卡接环(31)外套接有转筒(4),所述转筒(4)的下端周圈固定连接有毛刷(5),所述毛刷(5)上固定有一圈刷毛;所述转筒(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内齿圈(41),所述内齿圈(41)穿套在吸头(3)的外侧,所述内齿圈(41)的轴线与转筒(4)的轴线一致,所述吸头(3)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6),所述驱动电机(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T构转体连续梁施工中转体球铰用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安装有吸尘器(2),所述吸尘器(2)的吸气口连接有吸尘管(21),所述吸尘管(21)的末端固定连接有吸头(3),所述吸头(3)内为中空结构,所述吸头(3)的下端设有向外延伸的卡接环(31),所述卡接环(31)外套接有转筒(4),所述转筒(4)的下端周圈固定连接有毛刷(5),所述毛刷(5)上固定有一圈刷毛;所述转筒(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内齿圈(41),所述内齿圈(41)穿套在吸头(3)的外侧,所述内齿圈(41)的轴线与转筒(4)的轴线一致,所述吸头(3)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6),所述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61),所述第一齿轮(61)位于内齿圈(41)内侧并与内齿圈(41)通过齿轮啮合传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T构转体连续梁施工中转体球铰用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筒(4)外侧穿套有保护罩(7),所述保护罩(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筒(71),所述固定筒(71)位于吸头(3)的外侧且位于驱动电机(6)的上方,所述固定筒(71)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中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固定螺栓(72),所述第一固定螺栓(7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慧鹏蒋凯雄贾绪建谢广豪马涛任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第八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