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集尘水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0533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过滤集尘水帘装置,包括有外壳、储水箱、引流板以及过滤盒子;该外壳内形成一容置腔,外壳的内底部形成有储水槽,外壳的顶部开设有抽风口,外壳的侧面底部开设有连通储水槽的出水口;储水箱的顶部前侧具有一溢水槽;该引流板固定在储水箱的底部;该过滤盒子固定在引流板的背面并正对对应的过滤通槽,过滤盒子与引流板之间形成有缝隙,缝隙连通容置腔和过滤通槽之间。通过储水箱、溢水槽、引流板和过滤盒子的互相配合,在装置中形成水帘,并设置抽风口,吸引空气进入进风窗口,使空气中的雾状胶会与水帘接触并溶入水中,过滤后的空气再经过过滤盒子的二次过滤之后向外排出,达到过滤空气、减少污染、净化环境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过滤集尘水帘装置
本技术涉及除尘设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过滤集尘水帘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喷胶均含有三苯(苯、甲苯、二甲苯)类有毒或者高毒性溶剂,在产品生产使用过程中都会不同程度地造成工人中毒,而且严重污染环境。在许多鞋材生产企业中,通常需要采用喷胶设备对鞋材进行喷胶,在喷胶的过程中会产生雾状胶,雾状胶弥漫在空气中。现有的喷胶设备普遍采用了普通风扇作为排气装置进行排气,不具备过滤雾状胶的功能,导致雾状胶随空气排出外界,从而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工厂附近的人造成伤害。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过滤集尘水帘装置,其能有效解决现有排气装置无法过滤雾状胶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过滤集尘水帘装置,包括有外壳、储水箱、引流板以及过滤盒子;该外壳内形成一容置腔,外壳的内底部形成有储水槽,储水槽位于容置腔的下方,外壳的正面开设有进风窗口,该进水窗口连通容置腔,外壳的顶部开设有抽风口,该抽风口连通容置腔,外壳的侧面底部开设有连通储水槽的出水口;该储水箱设置于容置腔中并位于外壳的内顶部,储水箱的顶部前侧具有一溢水槽,该储水箱的进水口外露于外壳;该引流板固定在储水箱的底部并位于容置腔中,引流板正对进风窗口,引流板的底部悬于储水槽中,引流板的顶部位于溢水槽的下方,引流板具有多个横向间隔排布的平板部,相邻两平板部之间形成有过滤通槽;该过滤盒子固定在引流板的背面并正对对应的过滤通槽,过滤盒子与引流板之间形成有缝隙,缝隙连通容置腔和过滤通槽之间。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的背面开设有维修窗口,该维修窗口连通容置腔,且维修窗口封盖有可打开的门板。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水口位于外壳的一侧,且储水箱中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悬于储水箱中,进水管的外壁开设有多个出水孔,进水管连通进水口。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储水箱、溢水槽、引流板和过滤盒子的互相配合,在装置中形成水帘,并设置抽风口,使装置产生负压,吸引空气进入进风窗口,使空气中的雾状胶会与水帘接触并溶入水中,过滤后的空气再经过过滤盒子的二次过滤之后向外排出,达到过滤空气、减少污染、净化环境的作用。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截面图;图3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角度截面图。附图标识说明:10、外壳101、容置腔102、储水槽103、进风窗口104、抽风口105、出水口106、维修窗口11、门板20、储水箱201、出水孔21、溢水槽22、进水口23、进水管30、引流板301、过滤通槽31、平板部40、过滤盒子41、缝隙。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外壳10、储水箱20、引流板30以及过滤盒子40。该外壳10内形成一容置腔101,外壳10的内底部形成有储水槽102,储水槽102位于容置腔101的下方,外壳10的正面开设有进风窗口103,该进水窗口103连通容置腔101,外壳10的顶部开设有抽风口104,该抽风口104连通容置腔101,外壳10的侧面底部开设有连通储水槽102的出水口105,该外壳10的背面开设有维修窗口106,该维修窗口106连通容置腔101,且维修窗口106封盖有可打开的门板11。该储水箱20设置于容置腔101中并位于外壳10的内顶部,储水箱20的顶部前侧具有一溢水槽21,该储水箱20的进水口22外露于外壳10,在本实施例中,进水口22位于外壳10的一侧,且储水箱20中设置有进水管23,进水管23悬于储水箱20中,进水管23的外壁开设有多个出水孔201,进水管23连通进水口22。该引流板30固定在储水箱20的底部并位于容置腔101中,引流板30正对进风窗口103,引流板30的底部悬于储水槽102中,引流板30的顶部位于溢水槽21的下方,引流板30具有多个横向间隔排布的平板部31,相邻两平板部31之间形成有过滤通槽301。该过滤盒子40为多个,其均固定在引流板30的背面并正对对应的过滤通槽301,且每一过滤盒子40与引流板30之间形成有缝隙41,缝隙41连通容置腔101和过滤通槽301之间,该缝隙41呈U形。详述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使用时,本装置需要连接水泵(图中未示),将水泵的输出口连接进水口22,开启水泵后,水泵将水从进水口22抽入进水管23,然后从进水管23的各个出水孔201流出进入储水箱20中;待储水箱20中蓄满水后,水流从溢水槽21中流出并沿着引流板30向下流动形成水帘,最后流入储水槽102中并从出水口105中流出,回到水泵抽水处,由此将水进行一个循环。在水循环时,抽风装置通过抽风口104进行抽风,风将从过滤盒子40和引流板30之间缝隙41穿过,此时前侧含有雾状胶空气将被吸入进风窗口103,雾状胶将首先碰撞到水帘上,从而被水吸收,达到过滤空气中雾状胶的目的。本技术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储水箱、溢水槽、引流板和过滤盒子的互相配合,在装置中形成水帘,并设置抽风口,使装置产生负压,吸引空气进入进风窗口,使空气中的雾状胶会与水帘接触并溶入水中,过滤后的空气再经过过滤盒子的二次过滤之后向外排出,达到过滤空气、减少污染、净化环境的作用。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滤集尘水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外壳、储水箱、引流板以及过滤盒子;/n该外壳内形成一容置腔,外壳的内底部形成有储水槽,储水槽位于容置腔的下方,外壳的正面开设有进风窗口,该进水窗口连通容置腔,外壳的顶部开设有抽风口,该抽风口连通容置腔,外壳的侧面底部开设有连通储水槽的出水口;/n该储水箱设置于容置腔中并位于外壳的内顶部,储水箱的顶部前侧具有一溢水槽,该储水箱的进水口外露于外壳;/n该引流板固定在储水箱的底部并位于容置腔中,引流板正对进风窗口,引流板的底部悬于储水槽中,引流板的顶部位于溢水槽的下方,引流板具有多个横向间隔排布的平板部,相邻两平板部之间形成有过滤通槽;/n该过滤盒子固定在引流板的背面并正对对应的过滤通槽,过滤盒子与引流板之间形成有缝隙,缝隙连通容置腔和过滤通槽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滤集尘水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外壳、储水箱、引流板以及过滤盒子;
该外壳内形成一容置腔,外壳的内底部形成有储水槽,储水槽位于容置腔的下方,外壳的正面开设有进风窗口,该进水窗口连通容置腔,外壳的顶部开设有抽风口,该抽风口连通容置腔,外壳的侧面底部开设有连通储水槽的出水口;
该储水箱设置于容置腔中并位于外壳的内顶部,储水箱的顶部前侧具有一溢水槽,该储水箱的进水口外露于外壳;
该引流板固定在储水箱的底部并位于容置腔中,引流板正对进风窗口,引流板的底部悬于储水槽中,引流板的顶部位于溢水槽的下方,引流板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贤能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川利制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