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舱容船舶及大舱容船舶的内壳布置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0446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舱容船舶及大舱容船舶的内壳布置方法,该大舱容船舶包括船首部、船尾部、平行中体部和甲板,船首部和船尾部之间形成有船体过渡部;船体过渡部包括上折部、中间部和下折部,上折部、中间部和下折部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连接;中间部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上侧与上折部固定连接,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下侧与下折部固定连接;第一侧板的第一端与平行中体部固定连接,第一侧板的第二端和第二侧板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二侧板的第二端与船首部固定连接;第一侧板与甲板之间的夹角为α,第二侧板与甲板之间的夹角为β,夹角α大于夹角β;该大舱容船舶及大舱容船舶的内壳布置方法工艺简单、且货舱舱容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舱容船舶及大舱容船舶的内壳布置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船舶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舱容船舶及大舱容船舶的内壳布置方法。
技术介绍
钢质运输船船体是用各种规格钢板和型材焊接而成,由船底、两舷、首端、尾端和甲板组成的水密空心结构。船底有单底和双底结构,由船底外板(包括平板龙骨)、内底板和内底边板、纵向骨架、横向骨架等构件组成。船底骨架有横骨架式和纵骨架式两种。横骨架式结构由肋板(横向构件)、中桁材(位于船底纵向中心线处的纵桁,又称中内龙骨)、旁桁材(位于船底纵向中心线两侧的纵桁,又称旁内龙骨)等构件组成;纵骨架式结构减少肋板数,但增加船底纵骨。两舷由水密的舷侧外板和加强它的骨架(肋骨和舷侧纵桁、纵骨等)组成。船体内部设若干道舱壁,形成不同用途的舱室。船的首部和尾部设有防撞舱壁,分别形成首尖舱、尾尖舱,以保安全。安装主机、辅机及其附属设备的机舱一般设在船中部或尾部。船体垂直方向则用甲板和平台分隔,贯通首尾的最上一层设置水密甲板称上甲板。船舶货舱区内壳为保证货舱舱容采用多折线布置方式,平行中体部分采用一条折线,货舱首尾部(即靠近船首和船尾的货舱)采用两或三折。当不同肋位折角线不平行时,则需采用三角板过度,折角位置应力大,建造工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简化工艺、增大舱容的大舱容船舶及大舱容船舶的内壳布置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舱容船舶,包括船首部、船尾部、平行中体部和甲板,所述船首部和所述船尾部之间形成船体过渡部;所述船体过渡部包括上折部、中间部和下折部,所述上折部、中间部和下折部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连接;所述中间部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上侧与所述上折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下侧与所述下折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一端与所述平行中体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二端与所述船首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甲板之间的夹角为α,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甲板之间的夹角为β,夹角α大于夹角β。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相交形成固定焊接区,所述固定焊接区的上端与所述上折部连接,所述固定焊接区的下端与所述下折部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甲板之间的夹角为α为32°-42°。优选地,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甲板之间的夹角为β为28°-38°。优选地,所述夹角α比所述夹角β大3-8°。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甲板之间的夹角为α为37°,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甲板之间的夹角为β为3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大舱容船舶的内壳布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船首部、船尾部和平行中体部,所述船尾部和所述平行中体部固定连接;S2、提供甲板,将所述甲板固定在所述船首部、船尾部和平行中体部上;S3、提供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平行中体部焊接固定,且使第一侧板与甲板形成夹角α;S4、提供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船首部焊接固定,且使第二侧板与甲板形成夹角β,其中,夹角α大于夹角β;S5、将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焊接固定,得到船舶。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上部设置有上折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下部设置有下折部;还包括如下步骤:S6,将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上侧与所述上折部焊接固定,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下侧与所述下折部焊接固定。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甲板之间的夹角α为32°-42°;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甲板之间的夹角β为28°-38°。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甲板之间的夹角α为37°,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甲板之间的夹角β为3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平行中体部和船首部之间设置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上侧和下侧分别与上折部和下折部固定连接,且第二侧板相对甲板的倾斜角度小于第一侧板相对甲板的倾斜角度,增加了货舱容量,且避免了使用三角板连接的位置,简化了工艺。附图说明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更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的主旨。图1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大容量船舶的侧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部分船体内壳布局结构的示意图。图1和图2中:1、船首部;2、船尾部;3、平行中体部;4、甲板;5、过渡部;51、上折部;52、中间部;521、第一侧板;522、第二侧板;523、固定焊接区;53、下折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安装”、“一端”、“另一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大舱容船舶,包括船首部1、船尾部2、平行中体部3和甲板4。规范要求大于一定吨位的油船货舱必须设置内壳和外壳双壳保护,在首尾货舱部分由于船舶线型变窄,内壳也之变化,因此,在船首部1和船尾部2之间形成有船体过渡部5,船体过渡部5的内壳形状影响该位置的货舱的舱容。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中船首部1是指首尖舱及首尖舱之前的船体,过渡部5是指首尖舱和平行中体部3之间的货舱部分。船体过渡部5包括上折部51、中间部52和下折部53,上折部51、中间部52和下折部53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连接。中间部52包括第一侧板521和第二侧板522(第一侧板521和第二侧板522为过渡部内壳的一部分),第一侧板521和第二侧板522的上侧与上折部51固定连接,第一侧板521和第二侧板522的下侧与下折部53固定连接。第一侧板521的第一端与平行中体部3固定连接,第一侧板521的第二端和第二侧板522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二侧板522的第二端与船首部1固定连接。第一侧板521、第二侧板522与其他位置连接时,不需要使用三角板过渡,工艺简单,且避免应力集中造成的强度不够的问题。第一侧板521与甲板4之间的夹角为α,第二侧板522与甲板4之间的夹角为β,夹角α大于夹角β,需要说明的是夹角α和夹角β指的是两面相交形成的锐角。夹β与甲板4之间的夹角小,第二侧板522向外倾斜度大,使货舱内部的容量更大。在优选实施例中,中间部52还包括第一强框和第二强框,第一强框和第二强框为船体的骨架形成的加强框体。第一强框和第二强框固定连接,第一侧板521固定连接在第一强框上,第二侧板522固定连接在第二强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舱容船舶,其特征在于,包括船首部(1)、船尾部(2)、平行中体部(3)和甲板(4),所述船首部(1)和所述船尾部(2)之间形成有船体过渡部(5);所述船体过渡部(5)包括上折部(51)、中间部(52)和下折部(53),所述上折部(51)、中间部(52)和下折部(53)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连接;/n所述中间部(52)包括第一侧板(521)和第二侧板(522),所述第一侧板(521)和所述第二侧板(522)的上侧与所述上折部(5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板(521)和所述第二侧板(522)的下侧与所述下折部(5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板(521)的第一端与所述平行中体部(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板(521)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侧板(522)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侧板(522)的第二端与所述船首部(1)固定连接;/n所述第一侧板(521)与所述甲板(4)之间的夹角为α,所述第二侧板(522)与所述甲板(4)之间的夹角为β,夹角α大于夹角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舱容船舶,其特征在于,包括船首部(1)、船尾部(2)、平行中体部(3)和甲板(4),所述船首部(1)和所述船尾部(2)之间形成有船体过渡部(5);所述船体过渡部(5)包括上折部(51)、中间部(52)和下折部(53),所述上折部(51)、中间部(52)和下折部(53)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连接;
所述中间部(52)包括第一侧板(521)和第二侧板(522),所述第一侧板(521)和所述第二侧板(522)的上侧与所述上折部(5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板(521)和所述第二侧板(522)的下侧与所述下折部(5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板(521)的第一端与所述平行中体部(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板(521)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侧板(522)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侧板(522)的第二端与所述船首部(1)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侧板(521)与所述甲板(4)之间的夹角为α,所述第二侧板(522)与所述甲板(4)之间的夹角为β,夹角α大于夹角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舱容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521)和所述第二侧板(522)相交形成固定焊接区(523),所述固定焊接区(523)的上端与所述上折部(51)连接,所述固定焊接区(523)的下端与所述下折部(53)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舱容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521)与所述甲板(4)之间的夹角α为32°-4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舱容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522)与所述甲板(4)之间的夹角β为28°-38°。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舱容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α比所述夹角β大3-8°。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舱容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521)与所述甲板(4)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晓琴王亮
申请(专利权)人: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