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混合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0394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混合机,涉及粉末涂料加工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包括主体、设置在主体上的安装座以及设置在安装座上的混合筒,主体上设置有竖直延伸至混合筒内的搅拌轴,混合筒上端设置有筒盖,搅拌轴上设置搅拌桨叶,混合筒包括两端为开口的圆柱筒和与圆柱筒下端连接的底板,圆柱筒下端外周侧上设置有与底板贴合的连接板,连接板与底板通过若干螺栓螺母组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便于对混合筒内部和搅拌桨叶进行清洁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式混合机
本技术涉及粉末涂料加工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卧式混合机。
技术介绍
粉末涂料是一种100%不含溶剂的固体粉末状涂料,与现有一般涂料的形态完全不同,它以微细粉末的状态存在,由于其使用时不使用溶剂,所以称为粉末涂料。目前,在粉末涂料的加工过程中,一般会使用混合机对多组分粒状、块状固体物进行混合,在进行混合的同时对物料进行破碎。在公告号为CN20604588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卧式混合机,包括混合机主体、支撑腿、驱动转盘、驱动轴、电机、从动转盘、皮带、混合筒安装座、混合筒、筒盖、筒盖把手、混合搅拌轴、搅拌桨叶、卸料仓、揽料杆、揽料板和出料口。现有技术中类似于上述的新型卧式混合机,其一般由电机、驱动转盘、驱动轴和皮带构成驱动机构,作为搅拌混合物料的动力来源,带动混合搅拌轴及搅拌桨叶转动,最后物料从混合筒一侧的卸料仓进行出料;且在物料混合完毕后,可以把混合筒的筒盖取下,对混合筒内部进行清洗以便下次使用,该装置结构简单易操作,投入成本低,安全高效。但是在清洗时,由于搅拌轴的周侧上沿着其高度方向均设置有搅拌桨叶,因此对混合筒的壁进行清洁时会造成不便;且搅拌轴和搅拌桨叶是设置在混合筒的内部,会受到混合筒的干涉,当对靠近混合筒下端的搅拌桨叶以及搅拌桨叶的下表面清洁时会造成不便,难以清洁到位,因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混合机,其具有便于对混合筒内部和搅拌桨叶进行清洁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卧式混合机,包括主体、设置在主体上的安装座以及设置在安装座上的混合筒,所述主体上设置有竖直延伸至混合筒内的搅拌轴,所述混合筒上端设置有筒盖,所述搅拌轴上设置搅拌桨叶,所述混合筒包括两端为开口的圆柱筒和与圆柱筒下端连接的底板,所述圆柱筒下端外周侧上设置有与底板贴合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底板通过若干螺栓螺母组件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螺栓螺母组件将连接板锁紧在底板上,进而将圆柱筒固定在底板上,最后形成罩住搅拌轴和搅拌桨叶的混合筒;当需要对混合筒内部进行清洁时,可以松开螺栓螺母组件,将混合筒从底板上取下,使得搅拌轴和搅拌桨叶的周侧完成敞开,因此不会受到圆柱筒的干涉,便于对搅拌桨叶以及其下表面进行全面的清洁;且在清洁圆柱筒内壁时不会受到搅拌桨叶的干涉,清洁完后再将圆柱筒安装在底板上,实现便于对混合筒内部和搅拌桨叶进行清洁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板与底板之间设置有环形的密封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圆柱筒与底板连接形成混合筒时,密封片能够提高连接板与底板贴合面之间的密封性,避免原料从底板与连接板之间的缝隙泄露,提高圆柱筒与底板的连接密封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片的两侧面沿着其长度方向均设置有弧形凸块,所述连接板与密封片贴合的一面设置有与弧形凸块相互配合的弧形槽,所述底板与密封片贴合的一面也设置有与弧形凸块相互配合的弧形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密封片被夹紧于连接板和底板之间时,密封片两侧面的弧形凸块会卡入弧形槽内,提高密封片与连接板和底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密封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穿过定位孔的定位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连接板与底板通过螺栓螺母组件固定连接在一起时,可以将定位块穿过定位孔,实现圆柱筒与底板之间的初步定位,便于连接板和底板上螺栓穿过的孔的对齐,便于螺栓螺母组件对连接板的锁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孔为方形孔,所述定位块的上端呈半球状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定位孔设置方形孔,能够避免定位孔与定位块配合后圆柱筒发生转动,能够实现圆柱筒与底板之间更加准确的定位;且通过设置半球状的定位块上端具有导向作用,方便定位孔穿过定位块实现定位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柱筒的外壁上设置有透明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透明窗,当混合筒内部在搅拌混合时,通过透明窗便于直接观察内部的搅拌情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柱筒的上端周侧设置有外螺纹部,所述筒盖的周侧上设置有与外螺纹部螺纹连接的内螺纹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内螺纹部和外螺纹部之间的配合,当需要进料时,可以将筒盖从外螺纹部上旋下,即可从圆柱筒上拆卸下来,方便快捷。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柱筒外壁相对的两侧上设置有把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圆柱筒安装或者拆卸时,需要将圆柱筒套设在搅拌桨叶周侧或者取出,通过两侧的把手便于对圆柱筒进行操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圆柱筒和底板构成的混合筒,且圆柱筒与底板之间通过螺栓螺母组件进行拆卸连接,当需要对圆柱筒内部和搅拌桨叶进行清洁时,可以将圆柱筒拆卸下来,因此不会对搅拌桨叶造成干涉,且清洁拆卸下来的圆柱体不会受到搅拌桨叶的干涉,实现便于对混合筒内部和搅拌桨叶进行清洁的效果;(2)通过设置密封片,能够提高圆柱筒与底板之间的连接密封性,且通过设置弧形凸块和弧形槽之间的配合,能够进一步提高密封条的密封效果,且提高密封条的安装稳定性;(3)通过设置定位块和定位孔之间的配合,且定位孔为方形孔,能够实现圆柱筒与底板连接时的定位,方便螺栓螺母组件的锁紧固定。附图说明图1是卧式混合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卧式混合机的爆炸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主体;2、安装座;3、混合筒;31、圆柱筒;32、底板;4、出料仓;5、搅拌轴;6、搅拌桨叶;7、电机;8、密封片;9、弧形凸块;10、弧形槽;11、定位孔;12、定位块;13、筒盖;14、外螺纹部;15、透明窗;16、把手;17、连接板;18、支撑脚。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一种卧式混合机,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主体1、设置在主体1上的安装座2以及安装在安装座2上的混合筒3,主体1的四周下表面设置有支撑脚,在混合筒3外侧上安装有用于出料的出料仓4;主体1上安装有竖直延伸至混合筒3内的搅拌轴5,搅拌轴5的周侧上设置用于对物料进行搅拌的搅拌桨叶6;搅拌轴5通过安装在主体1上的电机7和皮带(图中未示出)进行传动,皮带安装在主体1内部。其中,混合筒3包括两端为开口的圆柱筒31和与圆柱筒31下端连接的底板32,底板32与安装座2连接,在圆柱筒31下端外周侧上焊接有与底板32贴合的连接板17,连接板17与底板32通过若干螺栓螺母组件连接,以实现圆柱筒31与底板3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当需要对混合筒3内部和搅拌桨叶6进行清洁时,可以松开螺栓螺母组件,将圆柱筒31从底板32上拆卸下来,使得搅拌桨叶6的周侧敞开,实现便于对混合筒3内部和搅拌桨叶6进行清洁的效果。连接板17与底板32之间设置有环形状的密封片8,密封片8可选择橡胶材料制成,能够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卧式混合机,包括主体(1)、设置在主体(1)上的安装座(2)以及设置在安装座(2)上的混合筒(3),所述主体(1)上设置有竖直延伸至混合筒(3)内的搅拌轴(5),所述混合筒(3)上端设置有筒盖(13),所述搅拌轴(5)上设置搅拌桨叶(6),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筒(3)包括两端为开口的圆柱筒(31)和与圆柱筒(31)下端连接的底板(32),所述圆柱筒(31)下端外周侧上设置有与底板(32)贴合的连接板(17),所述连接板(17)与底板(32)通过若干螺栓螺母组件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混合机,包括主体(1)、设置在主体(1)上的安装座(2)以及设置在安装座(2)上的混合筒(3),所述主体(1)上设置有竖直延伸至混合筒(3)内的搅拌轴(5),所述混合筒(3)上端设置有筒盖(13),所述搅拌轴(5)上设置搅拌桨叶(6),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筒(3)包括两端为开口的圆柱筒(31)和与圆柱筒(31)下端连接的底板(32),所述圆柱筒(31)下端外周侧上设置有与底板(32)贴合的连接板(17),所述连接板(17)与底板(32)通过若干螺栓螺母组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混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7)与底板(32)之间设置有环形的密封片(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卧式混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片(8)的两侧面沿着其长度方向均设置有弧形凸块(9),所述连接板(17)与密封片(8)贴合的一面设置有与弧形凸块(9)相互配合的弧形槽(10),所述底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其望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国丽静电粉末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