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纪平专利>正文

电力线路漏电的探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0348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力线路漏电的探测装置,其由是逆变电路产生的交流高压,一端接大地,一端通过R↓[1]接探测头可转动的金属片(7),金属片(7)和电力线路G点接触,再与互感器M结合即形成定向探测头电路,通过定向探测头移位,探测出漏电点H,其输出接比例放大器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在探测漏电时,不需爬杆分解线路,在地面上即可操作,既快捷又简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思新颖,设计简单合理,制作成本低。(*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力线路漏电的探测装置。现有电力线路漏电的查寻装置,在查寻漏电时还存在着工作量大、方法繁琐,很难查找漏电位置,且易对电力设施造成损坏等现象。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致使线路发生漏电现象时难以得到及时排除,即浪费了电能又威协了电力线路的安全运行。本技术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设计提供一种电力线路漏电的探测装置。本技术的目地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力线漏电的探测装置,其所述的漏电探测装置,为定向、定位探测装置,其由在大地和电力线路之间加一定幅度的交流电压,并通过定向探测头M在电力线路上移动,达到对漏电位置H点的定向探测,输出接端比例运算放大器,并在比较控制电路和报警电路的共同作用下,完成对电力线路漏电位置H点的确切定位。逆变电路和报警电路之间并接有交流高压行成电路。逆变电路和报警电路之间并接有定向探测头电路。逆变电路和报警电路之间并接有运算放大电路。逆变电路和报警电路之间并接有控制电路。逆变电路和报警电路之间并接有逆变电路。逆变电路和报警电路之间并接有报警电路。逆变电路和报警电路之间接有在外力作用下,其开口处可实现自动合扰,外力撤去后,开口处可自动敞开的定向探测头装置结构。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效果1.查寻人员不必爬上线杆,分解筛选线路。2.查寻人员在地面上,通过探测头在电力线路上的定向移动,即可查到漏电位置的确切地点。3.可明显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4.可明显降低劳动强度,增强检查人员的自身安全。5.可大量减少用工人员,一人便可独立操作使用极为方便。6.明显降低劳动资金支出。7.不损坏电力线路设施。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案,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路构成框图图2为本技术电路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电路定向探测头待测状态结构装置图图4为本技术电路定向探测头探测状态结构装置图参见图1、2为本技术电路原理图。它有如下电路组成逆变电路产生的交流高压,加在大地和电力线路G点上,由G点和互感器M组成定向探测头,通过在电力线路上定向移动,来探测漏电位置H点,其输出接运算放大电路,并通过控制电路和报警电路,实现对电力线路漏电位置的确切定位。将联动开关K2-1、K2-2、K2-3、K2-4置于“1”的位置,如图2所示。本技术装置便可启动工作。由IC1UPS模块和变压器绕组L2组成的交流振荡电路工作,通过变压器d在L1上感应出一定幅度的交流高压,此电压一端接大地,另一端通过R1接在电力线路的G点上,G点和互感器M共同组成可定向探测的探测头,其工作原理如下图2中的H为电力线路漏电位置,R20为漏电电阻,当G点和M组成的探头在H点的左侧时,这时由R20引起的漏电电流便经R1、G、从互感器M中流过,并经H、R20、大地与L1构成回路,因而在L3上也就感应出相应的漏电信号,由R3、R4加在电位器W的两端,经W调整,信号从W动臂流出,再经C3耦合到由N1、R5、R8等组成的比例运算放大器,放大后再由N2等组成二级比例放大,这时在N2的第(7)脚便输出电压幅度足够大的交流信号,经C8耦合,R13、R14的分压,D5、C9的整流滤波后便得到一定幅度的直流电压,并通过R16加在N3的第(9)脚,使(9)脚电位高于(10)脚电位,那么N3的第(8)脚便输出低电位,使发光管D6和IC3报警电路同时工作报警。当G和M组成的探测头同步移到H点的右侧时,如图示中虚线所示。这时由R20形成的漏电电流,只能经R1、G、R20大地和L1构成回路,漏电电流不能从M中流过L3上无法感应出漏电信号,本技术装置的控制电路无电压信号输入,N3的第(8)脚仍维持高电位状态,无法使后级报警电路工作报警。通过以上技术原理分析可知在本技术装置探测工作时,通过定向探测头在电力线路上移位的过程中发出报警信号的有无,使可快速探明电力线路漏电的地点和位置,起到省时省力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将联动开关K2-1、K2-2、K2-3、K2-4置于“2”位置,则探测电路不工作。外电源接通,为直流的电源EC充电。本技术定向探测头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图3为定向探测头开口待测结构状态。图3中的(5)、(7)两金属片为活动连接;(1)、(6)、(10)、(16)为可转动定位丝柱。在待测状态,金属片(5)、(7)在弹簧(3)、(9)弹力的作用下,定位到阻档柱(4)、(8)状态。探测头M便定位在图3所示的开口待测状态。在探测头应用探测时,便从开口处将待测导线F钳入,然后给探测头施加向上的压力,使待测导线F产生一个向下压金属片(5)、(7)的压力,迫使金属片(5)、(7)和探测头动端M右分别做相应转动,致至探测头M左、M右两端开口处实现铁芯合拢,如图4状态所示。这时高压电路产生的高压通过导线(13)加在金属片(7)上,因金属片(7)和待测导线F(裸露)接触处为紧压接触,所以电流就会通过金属片(7)和待测导线F,从定向探测头中流过,从而L3中便感应出相应的漏电信号。探测完毕后,将外加给探测头向上的压力撤掉,这时金属片(5)、(7)就会在弹簧(3)、(9)弹力的作用下发生转动,并推动探测头动端M右发生相应转动,使探头M开口敞开,致至金属片(5)、(7)被阻挡柱(4)、(8)挡柱停止转动为止,于是被探测的导线F从开口处很方便的释放出来,完成探测过程。从本技术装置的探测头操作的过程可知,只要将探测头适当固定在一个有一定高度的杆上,便可在地面上很方便地完成对电力线路漏电位置的探测定位。方法快捷简便,实用性强。权利要求1.一种电力线路漏电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探测电路,其由是由逆变电路产生的交流高压,一端接大地,一端通过定向探测头M,电力导线和漏电故障点H与大地构成回路,从探头M中感应出的漏电信号,经L3输入到后级的放大电路,比较控制电路,最后由报警电路发出报警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线路漏电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逆变电路和报警电路之间并接有交流高压形成电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线路漏电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逆变电路和报警电路之间并接有定向探测头电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线路漏电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逆变电路和报警电路之间并接有运放大电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线路漏电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逆变电路和报警电路之间并接有比较控制电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线路漏电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逆变电路和报警电路之间并接有逆变电路。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线路漏电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逆变电路和报警电路之间并接有报警电路。8.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力线路漏电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向探测头,在外力作用下,其开口处可实现开口自动合拢,外力撒去后开口又可自动敞开的装置结构。专利摘要一种电力线路漏电的探测装置,其由是逆变电路产生的交流高压,一端接大地,一端通过R文档编号G01R31/08GK2403035SQ99214878公开日2000年10月25日 申请日期1999年7月7日 优先权日1999年7月7日专利技术者李纪平 申请人:李纪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力线路漏电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探测电路,其由是由逆变电路产生的交流高压,一端接大地,一端通过定向探测头M,电力导线和漏电故障点H与大地构成回路,从探头M中感应出的漏电信号,经L↓[3]输入到后级的放大电路,比较控制电路,最后由报警电路发出报警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纪平
申请(专利权)人:李纪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