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篷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0326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篷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篷布技术领域,该篷布材料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底膜、基布、中膜和面膜,底膜包括重量比为100:40‑60:20‑50:7‑12:2‑4的PVC、增塑剂、钙粉、钛白粉和稳定剂;中膜包括重量比为100:40‑60:50‑80:1‑3:2‑5:2‑4的PVC、增塑剂、钙粉、钛白粉、碳黑和稳定剂;面膜包括重量比为100:45‑65:10‑40:12‑20:2‑4的PVC、增塑剂、钙粉、钛白粉和稳定剂;通过E‑PVC糊剂将底膜、基布和中膜连接,E‑PVC糊剂的上糊量为10‑30gsm。该篷布材料遮蔽效果佳,成品克重在610g/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篷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篷布
,具体涉及一种篷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篷布通常坚牢耐折,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常用于汽车运输和露天仓库的遮盖以及野外搭篷。基于这种应用,目前篷布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阻燃性、防水性和强度的改进。如申请号为201610757625.1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篷布涂层工艺,通过在聚氯乙烯糊状树脂中配加化学助剂,改进对基布涂敷的工艺,进而提高涂层浆的性能,使得篷布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候性。再如申请号为201510934049.9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高强度篷布及其生产方法,通过在面层添加特定种类的抗紫外光稳定剂和阻燃剂,在芯层设置连续纤维,使得所得篷布不仅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还具有较佳的阻燃性和抗老化性。但是目前市面上提供的这类篷布,使用时均为直接固定后遮盖使用,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应用需求。如部分商家需要利用篷布搭建能够满足7-15天一定程度上稳定的空间,有时需要在篷布搭建的空间内进行温度的控制,就需要在篷布之间进行微充气,但是现有的篷布无法满足微充气所需的气密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篷布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底膜、基布、中膜和面膜;/n所述底膜包括重量比为100:40-60:20-50:7-12:2-4的PVC、增塑剂、钙粉、钛白粉和稳定剂;/n所述中膜包括重量比为100:40-60:50-80:1-3:2-5:2-4的PVC、增塑剂、钙粉、钛白粉、碳黑和稳定剂;/n所述面膜包括重量比为100:45-65:10-40:12-20:2-4的PVC、增塑剂、钙粉、钛白粉和稳定剂;/n所述底膜、基布和中膜通过E-PVC糊剂连接,所述E-PVC糊剂的上糊量为10-30gs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篷布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底膜、基布、中膜和面膜;
所述底膜包括重量比为100:40-60:20-50:7-12:2-4的PVC、增塑剂、钙粉、钛白粉和稳定剂;
所述中膜包括重量比为100:40-60:50-80:1-3:2-5:2-4的PVC、增塑剂、钙粉、钛白粉、碳黑和稳定剂;
所述面膜包括重量比为100:45-65:10-40:12-20:2-4的PVC、增塑剂、钙粉、钛白粉和稳定剂;
所述底膜、基布和中膜通过E-PVC糊剂连接,所述E-PVC糊剂的上糊量为10-30gs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篷布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或对苯二甲酸二辛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篷布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布为聚酯网格布,所述聚酯网格布的每个网格为2-4mm2。


4.一种篷布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底膜和中膜的一侧上E-PVC糊剂,上糊量为10-30gsm;
步骤2、将底膜和中膜上E-PVC糊剂的一侧热压合在经过预烫平的基布的两侧,得到预复合材料;
步骤3、将面膜预热后与预复合材料的中膜热压合;
其中,所述底膜包括重量比为100:40-60:20-50:7-12:2-4的PV...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生雄何超金姚兴南吴佳森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思嘉环保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