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OC危废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0310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VOC危废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VOC危废处理装置。其中,该VOC危废处理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脱附管、检测管、第一排气管、第二排气管、循环管和第一净化管,装置本体由下至上依次设有粗过滤间、设有分子筛层的细过滤间、检测间和脱附间,粗过滤间侧面底部连通连接有进气管,细过滤间的顶端与检测间通过检测管连通,检测间的顶端设有第一气体浓度传感器,检测间的一侧通过第一净化管与进气管连通,检测间的另一侧通过第一排气管与大气连通,细过滤间的顶端与脱附间通过脱附管连通,循环管的两端均与细过滤间连通、且两端分别位于分子筛层的上方和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效果:1.减少了VOC处理成本;2.VOC的处理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VOC危废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VOC危废处理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VOC危废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VOC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organiccompounds)的英文缩写。普通意义上的VOC就是指挥发性有机物;但是环保意义上的定义是指活泼的一类挥发性有机物,即会产生危害的那一类挥发性有机物。VOC危废即为对人体健康有巨大影响的挥发性有机物,当居室中的VOC达到一定浓度时,短时间内人们会感到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严重时会出现抽搐、昏迷,并会伤害到人的肝脏、肾脏、大脑和神经系统,造成记忆力减退等严重后果。所以,如何对VOC危废进行处理是急需解决的课题。现有的对VOC危废进行的较为有效的处理方式是:在各个排放口安装吸附罐,废气中的异味VOC成分被吸附罐内的吸附材料吸附,吸附净化后的废气达标排放,再对吸附饱和后的吸附罐运送至集中脱附净化区进行脱附处理,脱附后的VOC经热氧化装置氧化处理。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处理方式需要将吸附罐运送至指定的地点,由于吸附和脱附设备分开,增加了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VOC危废处理装置,具有吸附脱附一体,减少VOC处理成本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本技术的一种VOC危废处理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进气管、脱附管、检测管、第一排气管、第二排气管、循环管和第一净化管,装置本体由下至上依次设有粗过滤间、细过滤间、检测间和脱附间,所述粗过滤间侧面底部连通连接有进气管,所述粗过滤间设有过滤网和活性炭层,过滤网和活性炭层依次设置在进气管上方;所述粗过滤间的上端与细过滤间连通,所述细过滤间设有分子筛层,所述细过滤间设有用于检测分子筛层是否吸附饱和的VOC检测器,所述VOC检测器为两个,两个VOC检测器分别设置在分子筛层的上下两端;所述细过滤间的顶端与检测间通过检测管连通,所述检测管上设有第二控制阀,检测间的顶端设有第一气体浓度传感器,所述检测间的一侧通过第一净化管与进气管连通,第一净化管上设有第三控制阀,所述检测间的另一侧通过第一排气管与大气连通,第一排气管上设有第四控制阀;所述细过滤间的顶端与脱附间通过脱附管连通,所述脱附管上设有第一控制阀,所述循环管的两端均与细过滤间连通、且两端分别位于分子筛层的上方和下方;所述循环管上设有第一加热器和第五控制阀;所述脱附间设有第二加热器和氧化触媒层,所述脱附间的顶端通过第二排气管与大气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VOC废气会先经过粗过滤间,此时VOC废气中含有的大的固体颗粒会被过滤网所过滤,小的固体颗粒会被活性炭层吸附,此时只含VOC的废气会进入细过滤间,细过滤间的分子筛层能够对VOC进行浓缩吸附,位于分子筛层上下两端的VOC检测器能够对VOC进行检测,当两个检测器数值差较大时,说明分子筛层还未饱和,此时第二控制阀打开,经过分子筛层的气体通过检测管排放至检测间,检测间顶端的第一气体浓度传感器会对气体中的VOC浓度进行检测,检测合格时第四控制阀开启,达标的废气排放至大气中。检测不合格时第三控制阀开启,不达标的废气经过第一净化管传送至进气管再次进行处理,直至检测合格。此过程进一步保障了对VOC的处理效果,VOC的处理效果好。当两个检测器数值相近时,说明分子筛层吸附饱和,此时第五控制阀先开启,空气经由循环管的第一加热器被加热,然后排放至分子筛层的下方,VOC在热空气的作用下从分子筛层脱附,循环管与细过滤间形成循环,循环脱附一段时间,第一控制阀开启,脱附后的VOC气体经过脱附管进入脱附间,此时第二加热器开启,脱附后的VOC气体在高温和氧化触媒层的作用下催化氧化,处理后的气体经过第二排放管排入大气中。由于此过程吸附和脱附过程采用同一台装置,处理VOC的过程中,无需拆除分子筛,操作方便,故该装置吸附脱附一体,减少了VOC处理成本。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还包括第二净化管和第二气体浓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气体浓度传感器设置在脱附间的顶端,所述第二净化管的两端均与脱附间连通,且分别位于氧化触媒层的上方和下方,所述第二净化管上设有第六控制阀,所述第二排气管上设有第七控制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脱附间顶端的第二气体浓度传感器能够对VOC浓度进行检测,检测合格时第七控制阀开启,达标后的气体从第二排气管排放进入大气之中,检测不合格时第六控制阀开启,含有VOC的气体通过的第二净化管进入脱附间再次进行催化氧化,此过程进一步保障了对VOC的处理效果,VOC的处理效果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过滤网的下方设有抽屉和用于阻挡抽屉开口的推拉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VOC气体中含有较多固体颗粒时,固体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一部分会掉落到过滤网下方的推拉板上,此时拉出推拉板,固体颗粒便会进入抽屉中被收集,抽屉可方便的抽出,从而固体颗粒的处理较为方便。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推拉板和抽屉的端部均设有拉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手提高了使用者的施力面积,使使用者使用方便,使用感较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粗过滤间的内侧壁上设有电动振动器,电动振动器的一端与过滤网的下端相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上的固体杂质在电动振动器的作用下更易被震落掉入抽屉被收集,从而固体杂质不易粘附在过滤网上,过滤网使用寿命长。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粗过滤间的内侧壁上设有风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机能加快气体的传送速度,提高装置的处理效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装置本体的内壁设有耐压层和耐腐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装置本体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装置本体的底端设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数量不低于三个。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装置本体在放置时较为稳定。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该装置吸附脱附一体,减少了VOC处理成本;2.该装置进一步保障了对VOC的处理效果,VOC的处理效果好;3.使用者使用方便,使用感较好;4.装置本体在放置时较为稳定;5.装置本体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VOC危废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VOC危废处理装置的左视图。图3是图1中A-A处的剖面图。图中,1、装置本体;2、脱附管;3、检测管;4、第一排气管;5、第二排气管;6、循环管;7、第一净化管;8、粗过滤间;9、细过滤间;10、检测间;11、脱附间;12、进气管;13、过滤网;14、活性炭层;15、分子筛层;16、VOC检测器;17、第一控制阀;18、第二控制阀;19、第三控制阀;20、第四控制阀;21、第五控制阀;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VOC危废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本体(1)、进气管(12)、脱附管(2)、检测管(3)、第一排气管(4)、第二排气管(5)、循环管(6)和第一净化管(7),装置本体(1)由下至上依次设有粗过滤间(8)、细过滤间(9)、检测间(10)和脱附间(11),所述粗过滤间(8)侧面底部连通连接有进气管(12),所述粗过滤间(8)设有过滤网(13)和活性炭层(14),过滤网(13)和活性炭层(14)依次设置在进气管(12)上方;/n所述粗过滤间(8)的上端与细过滤间(9)连通,所述细过滤间(9)设有分子筛层(15),所述细过滤间(9)设有用于检测分子筛层(15)是否吸附饱和的VOC检测器(16),所述VOC检测器(16)为两个,两个VOC检测器(16)分别设置在分子筛层(15)的上下两端;/n所述细过滤间(9)的顶端与检测间(10)通过检测管(3)连通,所述检测管(3)上设有第二控制阀(18),检测间(10)的顶端设有第一气体浓度传感器(37),所述检测间(10)的一侧通过第一净化管(7)与进气管(12)连通,第一净化管(7)上设有第三控制阀(19),所述检测间(10)的另一侧通过第一排气管(4)与大气连通,第一排气管(4)上设有第四控制阀(20);/n所述细过滤间(9)的顶端与脱附间(11)通过脱附管(2)连通,所述脱附管(2)上设有第一控制阀(17),所述循环管(6)的两端均与细过滤间(9)连通、且两端分别位于分子筛层(15)的上方和下方;/n所述循环管(6)上设有第一加热器(24)和第五控制阀(21);/n所述脱附间(11)设有第二加热器(25)和氧化触媒层(26),所述脱附间(11)的顶端通过第二排气管(5)与大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VOC危废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本体(1)、进气管(12)、脱附管(2)、检测管(3)、第一排气管(4)、第二排气管(5)、循环管(6)和第一净化管(7),装置本体(1)由下至上依次设有粗过滤间(8)、细过滤间(9)、检测间(10)和脱附间(11),所述粗过滤间(8)侧面底部连通连接有进气管(12),所述粗过滤间(8)设有过滤网(13)和活性炭层(14),过滤网(13)和活性炭层(14)依次设置在进气管(12)上方;
所述粗过滤间(8)的上端与细过滤间(9)连通,所述细过滤间(9)设有分子筛层(15),所述细过滤间(9)设有用于检测分子筛层(15)是否吸附饱和的VOC检测器(16),所述VOC检测器(16)为两个,两个VOC检测器(16)分别设置在分子筛层(15)的上下两端;
所述细过滤间(9)的顶端与检测间(10)通过检测管(3)连通,所述检测管(3)上设有第二控制阀(18),检测间(10)的顶端设有第一气体浓度传感器(37),所述检测间(10)的一侧通过第一净化管(7)与进气管(12)连通,第一净化管(7)上设有第三控制阀(19),所述检测间(10)的另一侧通过第一排气管(4)与大气连通,第一排气管(4)上设有第四控制阀(20);
所述细过滤间(9)的顶端与脱附间(11)通过脱附管(2)连通,所述脱附管(2)上设有第一控制阀(17),所述循环管(6)的两端均与细过滤间(9)连通、且两端分别位于分子筛层(15)的上方和下方;
所述循环管(6)上设有第一加热器(24)和第五控制阀(21);
所述脱附间(11)设有第二加热器(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占金林张敏唐平冼家仪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水之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