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流式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0219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平流式沉淀池,包括入流渠、出流渠、至少两个用于沉降处理且首尾依次连通的沉砂池,沉砂池的底部设有用于积蓄污泥的贮砂斗,贮砂斗与用于排出污泥的排砂管连接;入流渠的入口处设有用于控制污水流速的闸板,入流渠与沉砂池间设有至少两个入水口,且两个入水口设置于不同的沉砂池上,出流渠与沉砂池之间设有出水口。由于两个入水口设置于不同沉砂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平流式沉淀池可以通过关闭不同的入水口实现部分沉砂池清理沉砂的同时、其余部分沉砂池正常工作,得以实现污水的连续处理和排放,不仅避免了污染环境,同时保证了施工现场的正常施工,保障了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流式沉淀池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的平流式沉淀池。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现场,由于产生的污水过多,为了及时排放污水且不污染环境,建造有沉淀池以对污水进行沉降处理。但是由于抽泥时无法继续对污水进行沉降处理,现有的沉淀池在污泥沉积后无法及时进行抽泥,影响施工现场的正常施工,进而可能导致工期延误。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可以连续处理污水的沉淀池,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平流式沉淀池,设有至少两个入水口,可实现部分沉砂池清理沉砂的同时其余部分沉砂池正常工作,从而实现了污水的连续处理和排放。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平流式沉淀池,包括入流渠、出流渠、至少两个用于沉降处理且首尾依次连通的沉砂池,所述沉砂池的底部设有用于积蓄污泥的贮砂斗,所述贮砂斗与用于排出所述污泥的排砂管连接;所述入流渠的入口处设有用于控制污水流速的闸板,所述入流渠与所述沉砂池间设有至少两个入水口,且两个所述入水口设置于不同的沉砂池上,所述出流渠与所述沉砂池之间设有出水口。优选的,所述闸板控制所述污水流速的范围为0.1m/s-0.35m/s。优选的,所述沉砂池的数量为九个。优选的,所述入水口包括设置于第一沉砂池上的第一入水口和设置于第四沉砂池上的第二入水口。优选的,所述沉砂池的池壁和所述沉砂池的池底均铺设有钢筋,以加强墙体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沉砂池的池壁和所述沉砂池的池底均设有混凝土层。本技术提供的平流式沉淀池,包括入流渠、出流渠、至少两个用于沉降处理且首尾依次连通的沉砂池,沉砂池的底部设有用于积蓄污泥的贮砂斗,贮砂斗与用于排出污泥的排砂管连接;入流渠的入口处设有用于控制污水流速的闸板,入流渠与沉砂池间设有至少两个入水口,且两个入水口设置于不同的沉砂池上,出流渠与沉砂池之间设有出水口。根据距离出水口的远近关系,以距离出水口较近的入水口为近端入水口,距离出水口较远的入水口为远端入水口。沉淀池正常工作时,关闭近端入水口,污水自入流渠的入口进入后,依次通过入流渠、远端入水口进入设有远端入水口的沉砂池,依次通过多个沉砂池逐级对污水进行沉降处理,最后通过出水口进入出流渠排出。当需要对沉淀池进行排砂时,关闭远端入水口,污水自入流渠的入口进入后,依次通过入流渠、近端入水口进入设有近端入水口的沉砂池,依次通过多个沉砂池逐级对污水进行沉降处理,最后通过出水口进入出流渠排出。由于污水不会流经设有近端入水口的沉砂池前的沉砂池,因此可对上述沉砂池进行排砂处理,通过机械刮砂、重力或水力提升器等方式经由排砂管排出贮砂斗内沉积的泥沙。因此,本技术提供的平流式沉淀池可以实现部分沉砂池清理沉砂的同时其余部分沉砂池正常工作,得以实现污水的连续处理和排放,不仅避免了污染环境,同时保证了施工现场的正常施工,保障了工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平流式沉淀池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1为入流渠、11为第一入水口、12为第二入水口、2为第一沉砂池、3为第二沉砂池、4为第三沉砂池、5为第四沉砂池、6为第五沉砂池、7为第六沉砂池、8为第七沉砂池、9为第八沉砂池、10为第九沉砂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平流式沉淀池,设有至少两个入水口,可实现部分沉砂池清理沉砂的同时其余部分沉砂池正常工作,从而实现了污水的连续处理和排放。请参考图1,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平流式沉淀池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的平流式沉淀池,包括入流渠1、出流渠、至少两个用于沉降处理且首尾依次连通的沉砂池,沉砂池的底部设有用于积蓄污泥的贮砂斗,贮砂斗与用于排出污泥的排砂管连接;入流渠1的入口处设有用于控制污水流速的闸板,入流渠1与沉砂池间设有至少两个入水口,且两个入水口设置于不同的沉砂池上,出流渠与沉砂池之间设有出水口。入流渠1用于将污水引入沉砂池内,并可通过闸板控制污水进入沉砂池的流速。入流渠1的具体形状及尺寸请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出流渠用于将处理后的污水排出沉砂池,出流渠的具体形状及尺寸请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在赘述。沉砂池用于对污水进行沉降处理,具有一定速度的污水进入沉砂池后,受到重力的作用,密度相对较大的无机颗粒沉降进入贮砂斗内,密度相对较小的有机颗粒随水流出。沉砂池的数量设置为多个,且多个沉降池依次连通,以便对污水进行多级沉降处理,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无机颗粒。贮砂斗设置于沉砂池的底部,一个沉砂池对应的贮砂斗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可以为两个,当然也可以设置为多个,其具体数量根据实际生产中的需要进行确定。贮砂斗设置的具体位置,可根据实际生产中无机颗粒的主要沉降区设置。贮砂斗的形状,请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贮砂斗与排砂管连通,以便在沉砂池及贮砂斗内沉砂过多时通过排砂管对其进行排砂。根据距离出水口的远近关系,以距离出水口较近的入水口为近端入水口,距离出水口较远的入水口为远端入水口。沉淀池正常工作时,关闭近端入水口,污水自入流渠1的入口进入后,依次通过入流渠1、远端入水口进入设有远端入水口的沉砂池,依次通过多个沉砂池逐级对污水进行沉降处理,最后通过出水口进入出流渠排出。多个沉砂池共同工作时,受到污水进入各级沉砂池的流速的影响,沉降的沉砂数量逐级减少,因此沉砂主要沉积于前部沉砂池内。当需要对沉淀池进行排砂时,关闭远端入水口,污水自入流渠1的入口进入后,依次通过入流渠1、近端入水口进入设有近端入水口的沉砂池,依次通过多个沉砂池逐级对污水进行沉降处理,最后通过出水口进入出流渠排出。由于污水不会流经设有近端入水口的沉砂池前的沉砂池,因此可对上述沉砂池进行排砂处理,通过机械刮砂、重力或水力提升器等方式经由排砂管排出贮砂斗内沉积的泥沙。因此,本技术提供的平流式沉淀池可以实现部分沉砂池清理沉砂的同时其余部分沉砂池正常工作,得以实现污水的连续处理和排放,不仅避免了污染环境,同时保证了施工现场的正常施工,保障了工期。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保证污水处理的效果,可以要求闸板控制污水流速的范围为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入流渠(1)、出流渠、至少两个用于沉降处理且首尾依次连通的沉砂池,所述沉砂池的底部设有用于积蓄污泥的贮砂斗,所述贮砂斗与用于排出所述污泥的排砂管连接;/n所述入流渠(1)的入口处设有用于控制污水流速的闸板,所述入流渠(1)与所述沉砂池间设有至少两个入水口,且两个所述入水口设置于不同的沉砂池上,所述出流渠与所述沉砂池之间设有出水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入流渠(1)、出流渠、至少两个用于沉降处理且首尾依次连通的沉砂池,所述沉砂池的底部设有用于积蓄污泥的贮砂斗,所述贮砂斗与用于排出所述污泥的排砂管连接;
所述入流渠(1)的入口处设有用于控制污水流速的闸板,所述入流渠(1)与所述沉砂池间设有至少两个入水口,且两个所述入水口设置于不同的沉砂池上,所述出流渠与所述沉砂池之间设有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闸板控制所述污水流速的范围为0.1m/s-0.35m/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开锋宋英杰陈桂东马星桥朱俊期张雁杨培荣钟远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