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装置和医疗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0142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装置和医疗系统,用于整个植入在患者头部,尤其是颅顶,医疗系统包括医疗装置和电极,医疗装置包括脉冲发生器和电源通讯装置,脉冲发生器用于产生电脉冲信号,电极与脉冲发生器连接,用于将电脉冲信号施加到脑组织,电源通讯装置通过导线与脉冲发生器连接,且电源通讯装置包括电池,用于向脉冲发生器供电,优选还包括与电池集成为一体的感应器,用于与外界进行无线通讯,并还用于对电池进行充电;这样的结构,降低了手术难度和手术风险,而且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便于患者术后恢复,并且尺寸小,可以较好的适应颅骨的形状和有限的操作空间,尤其是避免了电池更换时对电极造成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医疗装置和医疗系统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脑深部电刺激的医疗装置和医疗系统。
技术介绍
植入式有源医疗器械现已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病症,尤其是针对生理、心理的疾病治疗,这种治疗方式相对于传统治疗方式有着更出色、直接的疗效。其中一种植入式有源医疗器械为神经电刺激器,其通过电极向神经组织传递脉冲信号,以改善人体的正常技能运作。例如比较常见的是植入式脑深部神经刺激电极(DeepBrainStimulation:简称DBS),能有效改善帕金森患者的肢体控制及协调能力。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简称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药物治疗是在初期及中期时,主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但随着干预药物剂量的逐步增加和病症的发展,药物发生副作用的风险,患者的心理负担及患者对药物的耐药性也随之增大。因此,在帕金森病的中晚期及晚期,手术治疗是药物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手段。现有手术治疗主要有两种,神经核毁损术和脑深部神经电刺激术。其中脑深部神经电刺激术因其微创伤、安全且有效,成为了手术治疗的首选。目前经过脑深部神经电刺激手术的患者,可显著改善其肢体控制及协调能力,并减少药物的服用剂量。传统的脑深部电刺激系统分为体内植入部分和体外程控部分。体内植入部分分为:植入式脉冲发生器(IPG)、延伸导线及电极。植入式脉冲发生器安装在患者胸前位置,通过经皮下隧穿通道的延伸导线与电极在头部连接。电极通过皮下隧穿通道到达颅骨开孔位置,并植入脑组织到达刺激靶点区域进行神经刺激。由于植入式脉冲发生器植入在胸前,而刺激靶点位于脑组织内,因此延伸导线和电极需要创建较长的皮下隧穿通道将两者连接起来,不仅手术的难度和风险相对较大,而且需要在患者胸前、头部以及颅骨顶部进行多处开口,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区域广,不利于患者快速恢复。而且延伸导线从胸部穿过颈部在头部皮下与电极连接,颈部活动很容易使延伸导线受力,增加了延伸导线损伤及失效的风险。此外,由于颅骨为曲线形状,不同人之间的颅骨曲线形状不同,并且颅骨上的手术操作空间也有限,使得整个脑深部神经刺激系统的大小和形状受到很大限制,传统IPG与电池为一个整体的设计在保持现有性能下,由于其体积相对大,与颅骨切面大,并且硬度高,难以变形,所以难以适应不同人的颅骨形状和大小。另外,电池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相对于系统中其他部件,电池需要更换的几率相对较高,由于电极与IPG直接相连,电池与IPG作为一个整体,会使电极在更换电池的过程中受到一定影响,增加了电极损坏或移位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疗装置和医疗系统,用于整个植入在患者颅顶上,无需在患者身上及头部多处进行开口,也不需要在患者头部和颈部形成皮下隧道,降低了手术难度和手术风险,而且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便于患者术后恢复,并且尺寸小,可以较好的适应颅骨的形状和有限的操作空间,尤其是避免了电池更换时对电极造成的影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医疗装置,包括:脉冲发生器,用于产生电脉冲信号;以及,电源通讯装置,通过导线与所述脉冲发生器连接;其中,所述电源通讯装置包括电池,用于向所述脉冲发生器供电。可选的,所述电池为可充电电池,所述电源通讯装置还包括感应器,所述可充电电池和所述感应器集成为一体;所述感应器用于与外界进行无线通讯,并还用于对所述可充电电池进行充电。可选的,所述脉冲发生器包括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固定装置,用于将所述脉冲发生器固定在预定对象上。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延伸臂,所述第一延伸臂自所述第一外壳的外壁沿所述脉冲发生器的径向向外延伸。可选的,所述第一外壳上还设置有一个第一电源通讯接口和至少一个电极接口;所述导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通讯接口连接,所述电极接口用于与电极连接。可选的,所述电极接口为至少两个,并分布在所述第一电源通讯接口的两侧。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源通讯接口和/或所述电极接口处设置有防水结构。可选的,所述电源通讯装置包括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固定装置,用于将所述电源通讯装置固定在预定对象上。可选的,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包括第二延伸臂,所述第二延伸臂自所述第二外壳的外壁沿所述电源通讯装置的径向向外延伸。可选的,所述第二外壳上还设置有一个第二电源通讯接口,所述导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源通讯接口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二电源通讯接口处设置有防水结构。可选的,所述导线为线缆或柔性电路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医疗系统,包括电极和任一项所述的医疗装置,所述电极与所述脉冲发生器连接,用于将所述电脉冲信号施加到目标组织上。可选的,所述电极包括依次连接的远端电极部、中段和近端电极部;所述远端电极部具有电极触点,所述电极触点用于与目标组织接触;所述近端电极部与所述脉冲发生器连接;所述中段形成螺旋盘绕构型。可选的,所述医疗系统包括多个所述电极,多个所述电极分开设置,用于将所述电脉冲信号施加到目标组织的多个目标位置上。上述医疗装置将脉冲发生器与电池相分离,可较大的减小脉冲发生器的尺寸,从而便于在颅顶上小面积区域进行植入,这样做不需要在患者身上及头部多处进行开口,也不需要在患者的头部以及颈部形成皮下隧道,因此,降低了手术难度和手术风险,也减小了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利于患者术后快速恢复,且整个装置植入在患者头部,减小了对患者术后日常生活的影响。此外,由于不需要造隧,也不需要多位置的缝合和后续处理,可以显著地减少手术步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对颅内环境的影响,进而提升治疗效果。同时也降低了患者日常活动对医疗装置造成的损伤和失效的风险,更有利于提高电极性能和使用寿命。特别地,将脉冲发生器和电池分开设置,这样在不影响或移动电极的情况下,即可实现电池的更换,较大降低了电池更换对电极造成的损伤或移位,确保了患者的安全。上述医疗装置还优选将脉冲发生器与感应器相分离,且感应器与电池集成为一体,进一步减小了脉冲发生器的尺寸,更有利于在颅顶上小面积区域植入。特别地,上述医疗系统可允许同时植入一个、二个或更多个电极,可以使用一套系统满足医生和患者对左右大脑四个靶点同时刺激的需要,因此,无需植入多套系统,降低了手术难度和手术风险,也减小了对患者造成的创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医疗系统整个植入在颅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医疗系统整个植入在颅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通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提供的电极通过颅骨锁实现固定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提供的脉冲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具体的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疗装置,用于植入患者头部,并通过外部电极对患者进行电刺激治疗,其特征在于,包括:/n脉冲发生器,用于产生电脉冲信号;以及,/n电源通讯装置,通过导线与所述脉冲发生器连接;/n其中,所述电源通讯装置包括电池,用于向所述脉冲发生器供电,且所述电源通讯装置与所述脉冲发生器分开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疗装置,用于植入患者头部,并通过外部电极对患者进行电刺激治疗,其特征在于,包括:
脉冲发生器,用于产生电脉冲信号;以及,
电源通讯装置,通过导线与所述脉冲发生器连接;
其中,所述电源通讯装置包括电池,用于向所述脉冲发生器供电,且所述电源通讯装置与所述脉冲发生器分开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为可充电电池,所述电源通讯装置还包括感应器,所述可充电电池和所述感应器集成为一体;所述感应器用于与外界进行无线通讯,并还用于对所述可充电电池进行充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发生器包括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固定装置,用于将所述脉冲发生器固定在预定对象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延伸臂,所述第一延伸臂自所述第一外壳的外壁沿所述脉冲发生器的径向向外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上还设置有一个第一电源通讯接口和至少一个电极接口;所述导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通讯接口连接,所述电极接口用于与电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接口为至少两个,并分布在所述第一电源通讯接口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通讯接口和/或所述电极接口处设置有防水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依蔓吴曦唐龙军何庆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神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