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机床金属切削加工用刀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0121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数控机床金属切削加工用刀具,涉及切削刀具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刀柄部、连接部和刃口部,连接部连接在刀柄部一端,刃口部连接在连接部的末端,刃口部长度为2‑3mm,刃口部末端为圆角,刃口部的材质为硬质合金材料,表面设置有镀钛层。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改短刃口部长度,减少切屑对刃口部的挤压,使刃口部得到有效保护,从而提高了刀具使用寿命,通过圆角的设计,能够提高刀具的耐用度,同时采用硬质合金材料提高刀具的使用寿命,提升了机加工效率,通过上述三点的改进,能够大大延长刀具的使用时间,减少刀具更换次数,降低切削加工成本,提高切削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控机床金属切削加工用刀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切削刀具
,具体涉及一种数控机床金属切削加工用刀具。
技术介绍
对于不锈钢开窄深的小尺寸槽,目前都采用高速钢立铣刀或日本进口含钻高速钢铣刀,不绣钢本身就不易加工,平面加工还可以,但碰到小(窄)的槽就会因刀具不耐磨导致效率低下,存在着难加工、效率低、刀具耗损极大等缺陷。现有技术中,刀具的刀头部刃口较长,铣槽时上部刃口并不参加切削,容易导致上部刃口因切屑挤压而损坏,甚至切屑将刃口上部的刀刃挤碎而崩刃,并且向下传导至切削刃口导致刀具报废,同时挤下刀具材料又会损坏刀尖部份,例如,在吃刀深0.5mm情况下,只能加工80m左右的刀程,刀具就需更换,频繁换刀,频繁对刀造成加工效率低下,加工成本提高,且增加了加工零件报废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数控机床金属切削加工用刀具,使用时可提高对刀具刃口部位的保护作用,从而提高刀具使用寿命。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数控机床金属切削加工用刀具,包括刀柄部、连接部和刃口部,连接部前端与刀柄部相连,刃口部连接在连接部的末端,刃口部顶端开设有圆角。其目的是提高刃口部的耐用度。优选地,缩短刃口部长度,刃口部长度设置为2-3mm,将普通刀具上部刃带改为圆柱状,减小直径,增加容屑率,易于排屑,保护刀具的刃口部;优选地,刃口部采用硬质合金材料制成,并且表面设置有镀钛层,以提高刃口部的耐用度。优选地,连接部的直径为5-15mm,刃口部的直径为6-16mm。优选地,圆角的大小为0.75-1mm。优选地,刀柄部和连接部材质均为硬质合金材料,提高整个刀具的耐用度。优选地,连接部的表面均设有镀钛层,进一步提高整个刀具的耐用度。优选地,连接部设置有3-4条螺旋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1、本专利技术将现有刀具的呈刀尖状的刃口部改为圆角,通过圆角的设计能够显著增加刀具的耐用度,使得刀具更加耐磨。整体的材料改用硬质合金材料,并在刃口部上增加镀钛层,来提高刀具的耐用度,减少换刀对位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另外一方面将刃口部改短,设置为2-3mm,能够增加容屑率,易于排屑,保护刀刃部,避免刀刃被积碎崩刀。通过上述结构的改进,能够显著增加刀刃部的耐用度,很好保护刀具的刀刃部,这样就会大大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刀具的次数,提高对于不锈钢开窄深的小尺寸槽加工的效率,降低加工成本。2、本专利技术连接部设置有螺旋槽,在切削铣槽时,改短后的刃口部可减少切屑在刃口部内的堆积而造成的挤压损坏,增加了容屑率,易于排屑,同时一部分切屑可通过连接部的螺旋槽排出,保证在槽深处加工时仍正常切削,提高了对刀具刃口部的保护作用,从而提高刀具使用寿命,使用时刀程最长可达到526m,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刀具使用寿命,减少更换刀具和对刀之间,并提高加工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数控机床金属切削加工用刀具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刀柄部,2-连接部,2.1-螺旋槽,3-刃口部,3.1-圆角。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出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不锈钢本身就难加工,平面加工还可以,但碰到小(窄)的槽就很头疼,因刀具不耐磨导致效率低下;在铣槽时上部刃口不参加切削,组切下来的切削都打在刃口上,以至上部刃口损坏,甚至切削将刀刃挤坏崩刀导致刀具报废。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主要作了如下改进:将刃口部改为圆角,并改用硬质合金材料,另外一方面就是将刃口改短。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势:1.圆角设置能够增加耐磨性;2,将刀刃部长度改短,增加容屑率,易于排屑,保护刀刃部;3,将刀刃部的材质由普通高速钢或含钴高速钢改为硬质合金材料,并利用镀钛层技术进一步增加刀具耐用度,减少换刀对位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控机床金属切削加工用刀具,包括刀柄部1、连接部2和刃口部3,连接部2前端与所述刀柄部1连接,连接部2上开设有3-4条螺旋槽2.1,刃口部3前端与连接部2后端相连,刃口部3长度为2-3mm,刃口部3顶端开设有圆角3.1,圆角3.1的大小为0.75-1mm,刃口部3采用硬质合金材料制成,连接部2也采用硬质合金制成,且刃口部3表面设有镀钛层,连接部2的表面也设有镀钛层。具体地,刀柄部1、连接部2和刃口部3一体连接。具体地,连接部2的直径为5-15mm,所述刃口部3的直径为6-16mm,刃口部3的直径大于连接部2的直径,方便刃口部3对准并接触加工工件。在上述实施例中,将现有刀具中的刃口部位进行改短,并将原有不参与切削的刃口部位改为连接部2,在切削铣槽时,改短后的刃口部3可减少切屑在刃口部3内的堆积而造成的挤压损坏,增加了容屑率,易于排屑,同时一部分切屑可通过连接部2的螺旋槽2.1排出,保证在槽深处加工时仍正常切削,提高了对刀具刃口部3的保护作用,同时刃口部末端设有圆角,材料改为硬质合金材料,并设置镀钛层,从而提高刀具耐用度,延长刀具使用寿命,进而提高不锈钢小(窄)的槽加工效率,降低加工成本,本专利技术主要针对不锈钢开窄深的小尺寸槽的加工。本专利技术相对传统普通的含钻高速钢刀具比较,以加工一个SUS304不锈钢为例,其连结平面上有三条周长为12m、深度为15mm的密封槽,将两种刀具进行比较:(1)含钻高速钢刀具:切削深度为0.5mm,进给速度为0.5m/min,走刀总行程为720m,因此加工槽切削总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控机床金属切削加工用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刀柄部;/n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前端与所述刀柄部连接;/n刃口部,所述刃口部前端与连接部后端相连,刃口部顶端开设有圆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控机床金属切削加工用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刀柄部;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前端与所述刀柄部连接;
刃口部,所述刃口部前端与连接部后端相连,刃口部顶端开设有圆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机床金属切削加工用刀具,其特征在于:刃口部长度为2-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数控机床金属切削加工用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刃口部采用硬质合金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数控机床金属切削加工用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刃口部表面设有镀钛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铭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精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