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助起座椅
本专利技术属座椅
,涉及一种助起座椅。
技术介绍
目前,老龄化已成为全球突出的社会问题,很多老人由于身体衰退而造成行动不便。一些身体状况差的老人,坐在座椅后难以站起,不能顺利起坐,这对老人的行动造成很大的影响,降低生活质量。同时,社会中还存在不少数量的腿脚不方便的残障人士。由于腿脚不方便,他们需要依靠臂力才能完成座椅的起坐动作。当使用者缺乏足够的体能时,对使用者的行动造成严重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助起座椅,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增强使用者大腿和小腿的力量以辅助使用者从座椅中站起。本专利技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助起座椅,其包括坐板,所述坐板下侧面上固设有四根支撑脚,还包括:所述坐板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左右内壁上转动设置有第一铰接轴,所述活动板的前端固设在第一铰接轴上,所述活动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前后边沿上分别开设有第二凹肩,所述第二凹肩内活动设置有两个能够放置大腿的上腿支架,两个所述上腿支架之间固设有横杆;提升机构,其设置在位于坐板后侧的两根支撑脚之间,所述提升机构能够带动活动板绕着第一铰接轴转动;安装架,其经第三铰接轴铰接在位于坐板前侧的两根支撑脚之间,所述安装架上下两端沿着长度方向分别滑动设置有上推杆和下推杆,所述上推杆的上端伸出安装架上端且与横杆铰接,所述下推杆的下端伸出安装架下端,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能够带动上推杆和下推杆同步反向滑动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助起座椅,其包括坐板(1),所述坐板(1)下侧面上固设有四根支撑脚(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活动板(2),所述坐板(1)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11),所述第一通孔(11)左右内壁上转动设置有第一铰接轴(21),所述活动板(2)的前端固设在第一铰接轴(21)上,所述活动板(2)上开设有第二通孔(22),所述第二通孔(22)的前后边沿上分别开设有第二凹肩(23),所述第二凹肩(23)内活动设置有两个能够放置大腿的上腿支架(7),两个所述上腿支架(7)之间固设有横杆(71);/n提升机构(3),其设置在位于坐板(1)后侧的两根支撑脚(13)之间,所述提升机构(3)能够带动活动板(2)绕着第一铰接轴(21)转动;/n安装架(6),其经第三铰接轴(61)铰接在位于坐板(1)前侧的两根支撑脚(13)之间,所述安装架(6)上下两端沿着长度方向分别滑动设置有上推杆(62)和下推杆(63),所述上推杆(62)的上端伸出安装架(6)上端且与横杆(71)铰接,所述下推杆(63)的下端伸出安装架(6)下端,所述安装架(6)上设置有能够带动上推杆(62)和下推杆(63)同步反向滑动的驱动机构;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助起座椅,其包括坐板(1),所述坐板(1)下侧面上固设有四根支撑脚(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活动板(2),所述坐板(1)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11),所述第一通孔(11)左右内壁上转动设置有第一铰接轴(21),所述活动板(2)的前端固设在第一铰接轴(21)上,所述活动板(2)上开设有第二通孔(22),所述第二通孔(22)的前后边沿上分别开设有第二凹肩(23),所述第二凹肩(23)内活动设置有两个能够放置大腿的上腿支架(7),两个所述上腿支架(7)之间固设有横杆(71);
提升机构(3),其设置在位于坐板(1)后侧的两根支撑脚(13)之间,所述提升机构(3)能够带动活动板(2)绕着第一铰接轴(21)转动;
安装架(6),其经第三铰接轴(61)铰接在位于坐板(1)前侧的两根支撑脚(13)之间,所述安装架(6)上下两端沿着长度方向分别滑动设置有上推杆(62)和下推杆(63),所述上推杆(62)的上端伸出安装架(6)上端且与横杆(71)铰接,所述下推杆(63)的下端伸出安装架(6)下端,所述安装架(6)上设置有能够带动上推杆(62)和下推杆(63)同步反向滑动的驱动机构;所述下推杆(63)的下端上活动设置有连杆(8),所述连杆(8)上固设有两个能够放置小腿的下腿支架(8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助起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腿支架(7)和下腿支架(8)的横截面均呈圆弧形,所述上腿支架(7)的尺寸与大腿的尺寸相匹配,所述下腿支架(81)的两侧边沿之间形成有开口(82),两个所述开口(82)位于坐板(1)的左右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助起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构(3)包括外壳(31),位于所述坐板(1)后侧的两根支撑脚(13)之间固设有第二铰接轴(32),所述外壳(31)下侧面转动设置在第二铰接轴(32)上,所述外壳(31)上侧面上开设有第一限位孔(33),所述外壳(31)内固设有第一圆筒(4),所述第一圆筒(4)内沿着长度方向滑动设置有第一齿条(41),所述第一齿条(41)与第一限位孔(33)相对应,所述第一齿条(41)上端伸出第一圆筒(4)上端,所述第一齿条(41)下端伸进第一圆筒(4)内,所述第一齿条(4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固设有支撑臂(38)和第一活塞(42),所述支撑臂(38)上端铰接在活动板(2)下侧面上;所述第一活塞(42)与第一圆筒(4)底部之间形成有第一气腔(44),所述第一气腔(44)内壁上分别连接有进气管(45)和排气管(46),所述进气管(45)和排气管(46)上分别设置有进气单向阀(451)和排气单向阀(461);所述第一气腔(44)内设置有弹簧(43),所述弹簧(43)上下两端分别抵压在第一活塞(42)下侧面和第一圆筒(4)底部;所述外壳(31)内设置有蓄能器,所述蓄能器经排气管(46)与第一气腔(44)连通,所述蓄能器能够储存高压空气并通过释放高压空气来驱动第一齿条(41)向上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助起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雨晴,顾赛男,石学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