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集水功能的环保农业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9630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集水功能的环保农业大棚,包括两个底板,两个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大棚,大棚内壁的上部位置固定连接有顶盖,顶盖上表面两侧的中部位置均分别开设有第二通口,两个第二通口中均分别固定连接有过滤网,两个底板的上表面均分别固定连接有蓄水箱,大棚内壁两侧的上部位置均分别固定连接有集水漏斗,且两个集水漏斗均分别位于两个过滤网的正下方,两个集水漏斗的下端均分别固定连通有导管,且两个导管的下端均分别延伸至两个蓄水箱内,大棚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保温层。该具有集水功能的环保农业大棚不仅能够方便地收集雨水,而且能够过滤掉水中的一些固体颗粒杂质,实用性很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集水功能的环保农业大棚
本技术涉及农业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集水功能的环保农业大棚。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需求和经济技术的发展,我国农业大棚发展也是越来越来广泛,其能够进行多种类型农作物种植,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目前,通常会在农业大棚的外侧壁上设置一个或者若干个蓄水箱,当遇到下雨天时,部分雨水就会落进到蓄水箱中,即可对雨水进行了收集,可以用来对大棚内的农作物的浇水。但是,蓄水箱一般都是设置在大棚的外侧的,工作人员还需要到大棚外面进行取水,从而会给农作物的浇水过程带来很大的不便;另外,雨水当中必定会存在着一些固体颗粒杂质,这些固体颗粒杂质很容易就会随着雨水落进到蓄水箱中,从而也会影响到雨水的收集过程和浇水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便于对大棚内的农作物进行浇水和收集的雨水中会存在着一些固体颗粒杂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具有集水功能的环保农业大棚。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具有集水功能的环保农业大棚,包括两个底板,两个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大棚,所述大棚内壁的上部位置固定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上表面两侧的中部位置均分别开设有第二通口,两个所述第二通口中均分别固定连接有过滤网,两个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均分别固定连接有蓄水箱,且两个所述蓄水箱均设置于所述大棚的内部,所述大棚内壁两侧的上部位置均分别固定连接有集水漏斗,且两个所述集水漏斗均分别位于两个所述过滤网的正下方,两个所述集水漏斗的下端均分别固定连通有导管,且两个所述导管的下端均分别延伸至两个所述蓄水箱内,所述大棚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保温层。优选的,所述保温层包括第一保温板和第二保温板,所述第一保温板和所述第二保温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大棚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保温板和所述第二保温板上均匀地可滑动地贯穿设置有若干个保温钉,且所述第一保温板和所述第二保温板通过若干个所述保温钉固定连接在所述大棚的外侧壁上。优选的,所述第一保温板和所述第二保温板之间填充有保温棉。优选的,所述顶盖为人字形结构件。优选的,所述大棚两侧的上部位置均分别贯穿开设有第一通口,两个所述第一通口均分别为倾斜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一通口的底面位置与两个所述过滤网的上表面位置均分别处于同一倾斜面上。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具有集水功能的环保农业大棚,有益效果在于:1、该具有集水功能的环保农业大棚设置了两个蓄水箱,两个蓄水箱之间的区域为种植区域,那么,两个蓄水箱就分别设置在该农业大棚的种植区域的两边,当需要对农作物进行浇水时,工作人员能够方便地直接从两边的蓄水箱内进行取水,从而能够方便了对农作物的浇水灌溉过程。2、该具有集水功能的环保农业大棚通过顶盖、第二通口、过滤网、集水漏斗、导管以及蓄水箱的设置,不仅能够方便地对雨水进行收集,而且在过滤网的过滤作用下,能够对雨水当中的一些固体颗粒杂质进行过滤,从而能够有效地避免这些固体颗粒杂质流进到蓄水箱中;另外,本申请还设置了第一通口,通过第一通口的设置,通过过滤网过滤分离出的固体颗粒杂质会顺着过滤网的上表面向下滑落,最终,这些固体颗粒杂质会从第一通口中直接地滑落出,从而能够方便了对过滤网的清理过程和对这些固体颗粒杂质的处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具有集水功能的环保农业大棚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保温层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底板1、大棚2、蓄水箱3、集水漏斗4、导管5、第一通口6、顶盖7、保温层8、第一保温板81、第二保温板82、保温钉83、保温棉84、第二通口9、过滤网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1参照图1-3,一种具有集水功能的环保农业大棚,包括两个底板1,两个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大棚2,大棚2内壁的上部位置固定连接有顶盖7,顶盖7为人字形结构件,通过该种人字形结构的顶盖7的设计,当下雨天时,雨水能够顺着顶盖7的两个边向下流动。顶盖7上表面两侧的中部位置均分别开设有第二通口9,两个第二通口9中均分别固定连接有过滤网10,两个底板1的上表面均分别固定连接有蓄水箱3,且两个蓄水箱3均设置于大棚2的内部,两个蓄水箱3之间的区域为种植区域,那么,两个蓄水箱3就分别设置在该农业大棚的种植区域的两边,当需要对农作物进行浇水时,工作人员能够方便地直接从两边的蓄水箱3内进行取水,从而能够方便了对农作物的浇水灌溉过程。大棚2内壁两侧的上部位置均分别固定连接有集水漏斗4,且两个集水漏斗4均分别位于两个过滤网10的正下方,两个集水漏斗4的下端均分别固定连通有导管5,且两个导管5的下端均分别延伸至两个蓄水箱3内,大棚2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保温层8,在下雨天时,雨水会顺着顶盖7的两个边向下流动,然后,雨水就会分别地流动到第二通口9处,接着,雨水就会经过过滤网10的过滤作用并会从第二通口9中向下流出,雨水就会落入到集水漏斗4中,最终雨水从导管5中流进到蓄水箱3中,从而即可完成雨水的收集过程;其中,通过过滤网10,从而能够对雨水当中的一些固体颗粒杂质进行过滤,进而能够有效地避免这些固体颗粒杂质流进到蓄水箱3中。实施例2参照图1和图3,作为本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保温层8包括第一保温板81和第二保温板82,第一保温板81和第二保温板82固定连接在大棚2的外侧壁上,第一保温板81和第二保温板82上均匀地可滑动地贯穿设置有若干个保温钉83,且第一保温板81和第二保温板82通过若干个保温钉83固定连接在大棚2的外侧壁上,通过第一保温板81、第二保温板82以及若干个保温钉83的设置,从而能够有效地起到对该农业大棚的保温效果,提高了该农业大棚的保温能力,能够保证农业大棚内部的温度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进而避免农业大棚内部环境的温度波动太大而影响到农作物的种植过程。实施例3参照图3,作为本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第一保温板81和第二保温板82之间填充有保温棉84,通过保温棉84的增添设置,从而能够进一步增强对农业大棚的保温效果,能够进一步提高该农业大棚的保温能力,有利于维持农业大棚内部环境温度的恒定,进而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实施例4参照图1,作为本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大棚2两侧的上部位置均分别贯穿开设有第一通口6,两个第一通口6均分别为倾斜设置,且两个第一通口6的底面位置与两个过滤网10的上表面位置均分别处于同一倾斜面上,通过第一通口6的设置,通过过滤网10过滤分离出的固体颗粒杂质会顺着过滤网10的上表面向下滑落,最终,这些固体颗粒杂质会从第一通口6中直接地滑落出,从而能够方便了对过滤网10的清理过程和对这些固体颗粒杂质的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集水功能的环保农业大棚,包括两个底板(1),两个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大棚(2),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2)内壁的上部位置固定连接有顶盖(7),所述顶盖(7)上表面两侧的中部位置均分别开设有第二通口(9),两个所述第二通口(9)中均分别固定连接有过滤网(10),两个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均分别固定连接有蓄水箱(3),且两个所述蓄水箱(3)均设置于所述大棚(2)的内部,所述大棚(2)内壁两侧的上部位置均分别固定连接有集水漏斗(4),且两个所述集水漏斗(4)均分别位于两个所述过滤网(10)的正下方,两个所述集水漏斗(4)的下端均分别固定连通有导管(5),且两个所述导管(5)的下端均分别延伸至两个所述蓄水箱(3)内,所述大棚(2)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保温层(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集水功能的环保农业大棚,包括两个底板(1),两个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大棚(2),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2)内壁的上部位置固定连接有顶盖(7),所述顶盖(7)上表面两侧的中部位置均分别开设有第二通口(9),两个所述第二通口(9)中均分别固定连接有过滤网(10),两个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均分别固定连接有蓄水箱(3),且两个所述蓄水箱(3)均设置于所述大棚(2)的内部,所述大棚(2)内壁两侧的上部位置均分别固定连接有集水漏斗(4),且两个所述集水漏斗(4)均分别位于两个所述过滤网(10)的正下方,两个所述集水漏斗(4)的下端均分别固定连通有导管(5),且两个所述导管(5)的下端均分别延伸至两个所述蓄水箱(3)内,所述大棚(2)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保温层(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集水功能的环保农业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8)包括第一保温板(81)和第二保温板(82),所述第一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超
申请(专利权)人:广饶县张守凤家庭农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