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小头裸裂尻鱼人工繁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96077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青藏高原小头裸裂尻鱼人工繁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野外亲鱼产前栖息地定位及行为观察;(2)自然产卵场孵化水温监测;(3)亲鱼挑选;(4)雌雄配比;(5)人工采卵采精;(6)人工授精;(7)人工孵化;(8)出膜关键水温控制以及(9)仔鱼转移。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青藏高原小头裸裂尻鱼人工繁殖方法,方法易行,操作简便,亲鱼具有稳定的产卵量和排精量,产后亲鱼存活率达到100%,受精率和孵化率高,所得仔鱼发育良好,抗病力强,该方法适用于培育极端条件下的实验动物,重现胚胎发育过程,同时有利于青藏高原小头裸裂尻鱼自然种群恢复以及人工保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青藏高原小头裸裂尻鱼人工繁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野生动物种质资源保护
,具体是一种青藏高原小头裸裂尻鱼人工繁殖方法。
技术介绍
小头裸裂尻鱼(Herzensteiniamicrocephalus,Herzenstein1891),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裸裂尻鱼属,为我国特有鱼类,别名小头高原鱼、小头赫氏鱼,小头单列齿鱼和小嘴湟鱼。分布在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南北两侧江河源头及其湖泊,诸如长江源头及其附属水体,奇林湖和纳木湖及其附属河流。分布海拔最低处为青海玉树隆宝滩(4400m),最高处达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冬长江发源地附近(5200m)。小头裸裂尻鱼个体大,处于水生食物链的顶端,为这些水域的关键种,也是我国青海和西藏地区颇有开发价值的主要鱼种(任慕莲等,1982;武云飞和吴翠珍,1992;武云飞,1994),无须,下咽齿多为1行,齿式4/4,背、头部黑褐色,具有圆或点状黑斑,体侧或间有云斑,腹部银白色,背、尾鳍分布有数行小黑点。由于气候变暖以及人类活动增强,小头裸裂尻鱼栖息地遭受威胁,导致出现资源量下降、个体变小的趋势。另外,小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青藏高原小头裸裂尻鱼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野外亲鱼产前栖息地定位及行为观察:在小头裸裂尻鱼的繁殖季节5月底6月初,于长江源源头河流4800-4820m处定位小头裸裂尻鱼亲鱼的产前栖息地分布,摸清亲鱼喜好栖息地类型以及活动范围和游泳行为;/n(2)自然产卵场孵化水温监测:通过全自动水温记录仪监测自然产卵场的孵化水温,将全自动水温记录仪埋置在产卵场江段底部,设置每隔1小时整点测量水温并记录水温,监测时间为6-7月,监测结束后,分析水温区间和水温过程特征;/n(3)亲鱼挑选:筛选性腺发育成熟,发育期处于V期的小头裸裂尻鱼亲本,该发育时相的亲鱼处于临产状态;/n(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青藏高原小头裸裂尻鱼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野外亲鱼产前栖息地定位及行为观察:在小头裸裂尻鱼的繁殖季节5月底6月初,于长江源源头河流4800-4820m处定位小头裸裂尻鱼亲鱼的产前栖息地分布,摸清亲鱼喜好栖息地类型以及活动范围和游泳行为;
(2)自然产卵场孵化水温监测:通过全自动水温记录仪监测自然产卵场的孵化水温,将全自动水温记录仪埋置在产卵场江段底部,设置每隔1小时整点测量水温并记录水温,监测时间为6-7月,监测结束后,分析水温区间和水温过程特征;
(3)亲鱼挑选:筛选性腺发育成熟,发育期处于V期的小头裸裂尻鱼亲本,该发育时相的亲鱼处于临产状态;
(4)雌雄配比:雌雄按照比例为1:5-1:7配对;
(5)人工采卵采精:将亲本收集并按步骤(4)配比后,按照先采集雌鱼后采集雄鱼的顺序采集卵粒和精液,在天然河道旁完成人工采卵和采精;
(6)人工授精:采用湿法授精,加入1/2盆的澄清天然河水,水温16-22℃,混匀,戴上橡胶手套,轻微、缓慢手动搅动4-6分钟完成受精过程;
(7)人工孵化:开展原位孵化,孵化海拔为4767-4800ma.s.l.,将受精卵静置运回孵化室开展人工孵化,受精卵孵化地所在的海拔高度与该鱼自然生活的海拔高度相同,孵化密度为4-5万/㎡,将海拔476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赵良元赵伟华郭伟杰乔强龙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