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棉花无膜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9593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棉花种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棉花无膜栽培方法,包括选择厚度高、通透性好的土壤,中耕除草,并对土壤进行播种预处理;选择适宜的棉花品种;选择饱满、粒大、充分成熟的种子,去除瘪籽、异籽、烂籽及毛头多的种子;并进行晒种;于四月底根据天气情况,将选取好的种子进行无墒、无膜播种;待气候稳定后,利用滴灌带或者微喷带,进行种区造墒出苗;进行化控、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其他相关田间栽培管理;并于10月初进行脱叶催熟,收获即可。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冀中南棉花无膜栽培技术,不再覆盖地膜,减少了地膜投入,防止了棉田残膜污染和原棉“三丝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棉花无膜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棉花种植
,尤其涉及一种棉花无膜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棉花主要通过地膜种植的方法进行种植,导致地膜残留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人工揭膜成本占人工管理成本的25%。即使采用人工揭膜或机械化回收,其土壤中地膜年残留率也在15%左右,部分不揭膜棉田,地膜残留率更是高达100%,地膜残留率年均24.4%,对土壤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国最严重地区之一。为了减少地膜的污染问题,现有技术采用了无膜棉花栽培方法,例如CN201710398071.5南疆无膜棉花的栽培方法主要是选用特早熟陆地棉品种,控制种植密度240000-255000株/hm2,加入适量的基肥再辅以化调以及水肥管理克服了晚播引起的晚熟减产减质,产量和质量稳步提升。但是该技术依赖于新疆干旱少雨的气候,并不能应用于其他地区,其他地区依然面临棉花地膜种植污染严重的问题。且现有的新疆无膜棉花栽培方法在黄河流域应用存在理论密度过大,杂草难以控制,灌水时间和次数过多,化控次数及时间很难满足黄河流域气候下棉花生育期间的需要。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现有棉花栽培主要采用地膜覆盖的方式进行,然而地膜覆盖会导致环境污染严重;而现有的棉花无膜棉花栽培方法密度太大,杂草难以控制,灌水时间和次数过多,化控次数及时间无法满足棉花生育期间的需要;同时不进行地膜覆盖会导致出苗率低,杂草不易控制,棉花晚熟,霜前花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棉花无膜栽培方法。r>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棉花无膜栽培方法,所述棉花无膜栽培方法包括:步骤一,选择厚度高、通透性好的土壤,中耕除草,并对土壤进行播种预处理;进行棉花品种的选择;步骤二,选择饱满、粒大、充分成熟的种子,去除瘪籽、异籽、烂籽及毛头多的种子;并进行晒种;步骤三,于四月底根据天气情况,将选取好的种子进行无墒、无膜播种;待气候稳定后,利用滴灌带或者微喷带,进行种区造墒出苗;步骤四,进行化控、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其他相关田间栽培管理;并于10月初进行脱叶催熟,收获即可。进一步,步骤一中,所述中耕除草包括:每亩土地喷施200ml二甲戊灵乳油,混土3-5公分。进一步,步骤一中,所述土壤播种预处理包括:(1)清除土壤中的杂物,并将土壤深翻打碎;(2)利用细耙将地表土壤耙细耙匀,平整土壤表面。进一步,步骤一中,所述棉花品种选择包括:选择冀172棉花品种。进一步,步骤二中,所述晒种包括:将种子放置于阳光照射下密闭房间内连续晾晒24h。进一步,步骤三中,所述播种深度1.5-2cm;播种密度为5000-6000株/亩。进一步,步骤四中,所述化控包括:棉花定苗后每亩施用缩节胺0.5-1.0克,现蕾期每亩施用1.0-2.0克,蕾期每亩施用2.0-3.0克,初花期每亩施用3.0-4.0克,盛蕾期每亩施用2.0-3.0克,花铃期每亩施用3.0-4.0克。进一步,步骤四中,所述水肥管理包括:通过滴灌亩施复合肥15kg作为初花肥;通过滴灌亩施尿素10kg作为花铃肥。进一步,步骤四中,所述脱叶催熟包括:每亩使用噻苯隆20~30g、乙烯利300~400ml、水30kg进行喷施。进一步,所述脱叶催熟之后还需进行:采收前对棉田地边地头进行平整和清理,整理出采棉机采收通道。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冀中南棉花无膜栽培技术,不再覆盖地膜,减少了地膜投入,防止了棉田残膜污染和原棉“三丝污染”。本专利技术通过提升种植密度弥补产量损失,种植密度控制在5000-6000株/亩。本专利技术通过调整化控次数和施用量,重塑群体结构,增加亩铃数,减少烂铃,达到增产效果。本专利技术采推迟播种时间,在四月底根据天气情况,不进行造墒,先进行播种,播种深度1.5-2cm,比覆膜栽培播种深度浅1-2cm。等气候稳定后,利用滴灌带或者微喷带,通过种区造墒出苗技术,提高无膜棉出苗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棉花无膜栽培方法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土壤播种预处理方法流程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冀172与常规品种的衣分对比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冀172与常规品种的霜前花率对比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冀172与常规品种的籽棉产量对比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棉花无膜栽培方法,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棉花无膜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选择厚度高、通透性好的土壤,中耕除草,并对土壤进行播种预处理;进行棉花品种的选择;S102,选择饱满、粒大、充分成熟的种子,去除瘪籽、异籽、烂籽及毛头多的种子;并进行晒种;S103,于四月底根据天气情况,将选取好的种子进行无墒、无膜播种;待气候稳定后,利用滴灌带或者微喷带,进行种区造墒出苗;S104,进行化控、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其他相关田间栽培管理;并于10月初进行脱叶催熟,收获即可。步骤S101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中耕除草包括:每亩土地喷施200ml二甲戊灵乳油,混土3-5公分。如图2所示,步骤S101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土壤播种预处理包括:S201,清除土壤中的杂物,并将土壤深翻打碎;S202,利用细耙将地表土壤耙细耙匀,平整土壤表面。步骤S101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棉花品种选择包括:选择冀172棉花品种。步骤S102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晒种包括:将种子放置于阳光照射下密闭房间内连续晾晒24h。步骤S103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播种深度1.5-2cm;播种密度为5000-6000株/亩。步骤S104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化控包括:棉花定苗后每亩施用缩节胺0.5-1.0克,现蕾期每亩施用1.0-2.0克,蕾期每亩施用2.0-3.0克,初花期每亩施用3.0-4.0克,盛蕾期每亩施用2.0-3.0克,花铃期每亩施用3.0-4.0克。步骤S104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肥管理包括:通过滴灌亩施复合肥15kg作为初花肥;通过滴灌亩施尿素10kg作为花铃肥。步骤S104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脱叶催熟包括:每亩使用噻苯隆20~30g、乙烯利300~400ml、水30kg进行喷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棉花无膜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棉花无膜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选择厚度高、通透性好的土壤,中耕除草,并对土壤进行播种预处理;进行棉花品种的选择;/n步骤二,选择饱满、粒大、充分成熟的种子,去除瘪籽、异籽、烂籽及毛头多的种子;并进行晒种;/n步骤三,于四月底根据天气情况,将选取好的种子进行无墒、无膜播种;待气候稳定后,利用滴灌带或者微喷带,进行种区造墒出苗;/n步骤四,进行化控、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其他相关田间栽培管理;并于10月初进行脱叶催熟,收获即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棉花无膜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棉花无膜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择厚度高、通透性好的土壤,中耕除草,并对土壤进行播种预处理;进行棉花品种的选择;
步骤二,选择饱满、粒大、充分成熟的种子,去除瘪籽、异籽、烂籽及毛头多的种子;并进行晒种;
步骤三,于四月底根据天气情况,将选取好的种子进行无墒、无膜播种;待气候稳定后,利用滴灌带或者微喷带,进行种区造墒出苗;
步骤四,进行化控、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其他相关田间栽培管理;并于10月初进行脱叶催熟,收获即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棉花无膜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中耕除草包括:每亩土地喷施200ml二甲戊灵乳油,混土3-5公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棉花无膜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土壤播种预处理包括:
(1)清除土壤中的杂物,并将土壤深翻打碎;
(2)利用细耙将地表土壤耙细耙匀,平整土壤表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棉花无膜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棉花品种选择包括:选择冀172棉花品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棉花无膜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强赵贵元刘建光耿昭豆海宽张寒霜祁虹田海燕周永萍刘旭任晓微任景河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特种经济作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