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于黑龙港流域沙壤土类型的棉花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4961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于黑龙港流域沙壤土类型的棉花栽培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冬季11月5日至11月15日,当地表下5cm处的地温下降到5~10℃时进行播种。该方法可以增强种子的抗逆性,在地温达到种子发芽所需温度时,种子可以及时萌发,保障棉花提早出苗,提高出苗率和籽棉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于黑龙港流域沙壤土类型的棉花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栽培
,尤其是涉及一种适于黑龙港流域沙壤土类型的棉花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在河北省黑龙港流域棉区,棉花春播覆膜栽培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通常而言,棉花种子在土壤中发芽需要一定的温度,当土壤表层下地表下5cm处的地温连续5天≥12℃,为适宜的播种日期,一般棉田播种时间为4月15日-25日。现有的种植模式和密度为基于棉农小面积分散种植,播种均采用小型棉花播种覆膜一体机,1膜2行,大小行种植,行距基本稳定在大行0.70~0.8m,小行0.45~0.5m。一般常规棉品种密度4000株/亩左右,杂交棉密度3000株/亩左右。依据黑龙港流域棉区棉花生长特点,传统棉花打顶时间遵循“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的原则,通常要等到果枝数13~14时打顶,时间在7月20日-7月25日之间。打顶方法多采用人工打顶,费工费力。黑龙港流域棉区传统施肥方法为播前基施一次、花铃期追施一次,60%氮肥+100%磷钾肥基施,40%氮肥花铃期追施。黑龙港流域棉区广泛应用的棉花春播覆膜栽培技术存在以下缺点:(1)容易错失最佳播种时间。黑龙港流域棉区春季时间短,温度回升快,倒春寒气候极少。目前,该区域棉农对棉花播种时间的掌握,极少有人通过测量地温来判断播种时间,大部分棉农是根据农事经验,依据传统节气,进行造墒、等待蒸发、整地、播种。实施以上农事的操作中,当适合棉花播种的地温出现时,容易出现不能及时播种,造成播种时间滞后于适宜地温出现的时间,通常会延后5~8天,浪费了适合棉花萌发、生长的季节,致使前期的积温得不到充分利用,对棉花高产丰收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2)目前的种植模式落后,种植密度低,与当前使用的棉花采摘机不配套,难以实现机械化集中采收,采摘效率低,不利于实现高产且棉絮中“三丝”含量高。(3)现有棉田管理技术的打顶时间在7月20-7月25日,打顶时间晚,秋桃多,霜后花比例大,不利于集中采收。而且,多采用人工打顶,费工费力,人工投入20~30元/亩。(4)该地区常规肥料施用时间与棉花生长需肥规律严重不符,易造成肥料浪费,影响棉花生长发育,不利于棉花优质高产。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黑龙港流域沙壤土类型的棉花栽培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栽培方法可以保障棉花提早出苗,提高出苗率,进行化学调控免整枝,节约成本,优化棉田群体结构结合药剂防治降低烂铃率,使得栽培棉花的籽棉产量较常规种植方法大幅提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适于黑龙港流域沙壤土类型的棉花栽培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冬季11月5日至11月15日,当地表下5cm处的地温下降到5~10℃时进行播种。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栽培方法,适用于河北省黑龙港流域棉区沙壤土的棉花种植。由于黑龙港流域区域秋季降雨少,沙壤土保水性差,土壤含水量低,透气性好,播种后种子在土壤中利于种子过冬,不易腐烂,且经过一冬的低温锻炼,增强了种子的抗逆性,有利于提高棉花出苗率。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第二年春季当地表下5cm处的地温连续5天≥12℃时,进行滴灌浇水。优选地,采用膜下滴灌,出苗前滴灌造墒,棉花整个生育期视降雨情况滴灌2~4次,每次用水量20~25m3/亩。春季提前测量地温,当地温达到种子发芽所需温度时,及时对棉田进行滴灌,保障棉花提早出苗,提高出苗率,可充分利用春季生长时间,为棉花高产丰收奠定重要基础。与常规的棉田灌溉技术相比,滴灌可以大幅降低用水量,节水40-50%。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棉花生育期内实施化学调控整枝;优选地,实施3次化学调控整枝,第一次,在棉花生长至6~8片真叶时,叶面喷施缩节胺;第二次,当棉田50%以上植株果枝达到10个时,应用艾氟迪与氟节胺混合液均匀喷施棉田;第三次,8月上旬,施用168多铃专家稀释后均匀喷施棉田;更优选的,所述缩节胺的用量为0.5~0.8g/亩,所述混合液为艾氟迪与氟节胺按照1±0.2:1±0.2的混合液稀释280~320倍,所述168多铃专家的用量为每亩一套(1瓶+1袋)。本专利技术的化学调控整枝技术可以完全替代人工整枝,减少人工投入50~80元/亩;通过合理搭配不同化学调控试剂,可实现棉株塑型,使棉花耐密性增强,抑制赘芽生长,诱导花芽分化,增加单株铃数,且施用过程可与棉花病虫害防治同时进行,不增加额外人工投入。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棉田分两次进行化学打顶,第一次打顶选择棉田一半播种行进行隔行喷施;第二次打顶选择剩余的一半播种行进行喷施,塑造“凹凸形”群体冠层结构。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化学打顶使用艾氟迪与氟节胺1±0.2:1±0.2混合液稀释130~180倍液后喷施棉株主茎顶端。本专利技术通过化学打顶塑造的“凹凸形”群体冠层结构凹凸交替,错落有致,充分发挥作物生长中的边行效应,减少叶片相互重叠、提高光照利用率,增加光合产物,进而提高棉花产量;化学打顶代替人工打顶,省工高效,节省人工投入10~20元/亩;当棉田打顶后,本专利技术中打顶时间由原来的7月20日-7月25日提前到7月5日-7月10日,由于出苗早,充分利用了春季生长时间,虽然提早打顶,棉花果枝台数依然可以达到12~14个,既保证了产量又减少了霜后花,吐絮早且相对集中,不仅提高棉花整体纤维品质还利于机械化一次性采收。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采用药剂防治烂铃,所述药剂选自25%嘧菌酯悬浮剂400~500倍液+新高脂膜母液400~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50~250倍液+新高脂膜母液400~500倍液以及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新高脂膜母液400~500倍液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在8月上旬棉花烂铃病害发生前,对棉花植株下部喷施上述防治烂铃的药剂。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还通过及时排水的方式降低土壤湿度,减少烂铃。本专利技术主要以药剂为主防治烂铃,同时配合技术排水,对于地势低洼,积水较重的棉田,应加深排水沟,以便加快排水速度,降低土壤湿度;而且本专利技术棉田塑造的“凹凸形”群体冠层结构,可以降低叶片重叠率、提高棉田群体下部光照利用率,降低烂铃率。黑龙港流域棉区夏季多雨,棉田湿度较大,适宜病原菌繁衍侵染,棉花烂铃发生较重。本专利技术的防治烂铃的方法可以将烂铃率降低41.5%~73.7%。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播种之前进行选种、种子包衣以及播前整地的步骤。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选择抗逆性好、播期弹性大的中早熟、出苗好、生长势壮、赘芽弱、株型紧凑适宜简化栽培机械化采收的品种,所述品种可以选自以下棉种中的任一种:农大601、冀863、冀丰1271、邯258和国欣棉9号。所述种子质量符合GB4407.1的规定。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采用咯菌腈、吡虫啉和枯草芽孢杆菌进行种子包衣,优选地,先用吡虫啉和咯菌腈拌种,晾干后再用枯草芽孢杆菌拌种。优选地,拌种时,1kg种子用药量分别为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于黑龙港流域沙壤土类型的棉花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冬季11月5日至11月15日,当地表下5cm处的地温下降到5~10℃时进行播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于黑龙港流域沙壤土类型的棉花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冬季11月5日至11月15日,当地表下5cm处的地温下降到5~10℃时进行播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第二年春季当地表下5cm处的地温连续5天≥12℃时,进行滴灌浇水;优选地,所述滴灌采用膜下滴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棉花生育期内实施化学调控整枝;
优选地,实施3次化学调控整枝,第一次,在棉花生长至6~8片真叶时,叶面喷施缩节胺;第二次,当棉田50%以上植株果枝达到10个时,应用艾氟迪与氟节胺混合液均匀喷施棉田;第三次,8月上旬,施用168多铃专家稀释后均匀喷施棉田;
更优选的,所述缩节胺的用量为0.5~0.8g/亩,所述混合液为艾氟迪与氟节胺按照1±0.2:1±0.2的混合液稀释280~320倍,所述168多铃专家的用量为每亩一套。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7月5日-7月15日之间对棉田分两次进行化学打顶;
优选地,第一次打顶选择棉田一半播种行进行隔行喷施;第二次打顶选择剩余的一半播种行进行喷施,塑造“凹凸形”群体冠层结构;
更优选地,所述化学打顶使用艾氟迪与氟节胺1±0.2:1±0.2混合液稀释130~180倍液后喷施棉株主茎顶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采用药剂防治烂铃,所述药剂选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文超张忠波黄伟蒋建勋刘贞贞赵光辉曹平平柴卫东李洪芹王安录李洪民刘永平刘志强李辉孙树泽
申请(专利权)人:沧州市农林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