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系统机头箱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39528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0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系统机头箱,拖链线连接在多系统机头箱的控制电路板与机头上位机之间,机头箱体包括呈矩形形状的机箱底板,机箱底板的三个边缘分别垂直向上延伸对应形成左侧壁、后侧壁和右侧壁;机头箱盖包括与机箱底板形状对应配合的机箱盖板,机箱盖板的1个边缘垂直向上延伸对应形成前侧壁,机头箱体和机头箱盖固定卡接为一体;其中,拖链线插接在拖链线卡接套内,同时拖链线卡接套上设有卡接头,同时左侧壁或右侧壁上设有与卡接头卡接配合的卡接窗口,卡接头与卡接窗口卡接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避免插接头的耗用,降低了安装器件成本,同时避免了采用插接头连接结构而存在接触不良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系统机头箱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系统机头箱。
技术介绍
全自动电脑横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软件设计花型文件达到自动编织衣物的机械设备,其中,电脑横机的多系统机头箱安装在机头天桥上,其内安装有用于控制机头的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通过电源线和通讯线作为拖链线与上位机电连接。在现有技术中,多系统机头箱通常都是采用若干紧固件实现紧固连接,散热效果差,而且安装过程耗时耗力,安装效率低下。此外,现有的多系统机头箱通常采用对插接头实现拖链线的电连接,对插接头的耗用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存在接触不良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系统机头箱,不仅避免插接头的耗用,降低了安装器件成本,同时避免了采用插接头连接结构而存在接触不良的风险。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高效散热效果的多系统机头箱,包括固定连接为一体且形成内部安装空间的机头箱体和机头箱盖,所述内部安装空间内固定安装用于控制机头的控制电路板,所述机头箱体包括呈矩形形状的机箱底板,所述机箱底板的三个边缘分别垂直向上延伸对应形成左侧壁、后侧壁和右侧壁;所述机头箱盖包括与所述机箱底板形状对应配合的机箱盖板,所述机箱盖板的1个边缘垂直向上延伸对应形成前侧壁,所述机头箱体和机头箱盖固定卡接为一体;其中,所述左侧壁和右侧壁上设有呈对称分布且呈平行四边形的散热孔阵列组合,所述散热孔阵列组合至少包括第一腰形散热孔排和第二腰形散热孔排,所述第一腰形散热孔排包括若干间隔分布且呈排状分布的第一腰形散热孔,所述第二腰形散热孔排包括若干间隔分布且呈排状分布的第二腰形散热孔,第二腰形散热孔与其对应的第一腰形散热孔呈八字型形状排列;同时所述后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扇。优选地,所述第二腰形散热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腰形散热孔的孔径。优选地,所述散热孔阵列组合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腰形散热孔排平行设置的第三腰形散热孔排,以及与所述第二腰形散热孔排平行设置的第四腰形散热孔排,其中,所述第三腰形散热孔排包括若干间隔分布且呈排状分布的第三腰形散热孔,所述第四腰形散热孔排包括若干间隔分布且呈排状分布的第四腰形散热孔,第四腰形散热孔与其对应的第三腰形散热孔呈八字型形状排列。优选地,所述第三腰形散热孔与所述第一腰形散热孔相同,所述第四腰形散热孔与所述第二腰形散热孔相同。优选地,所述左侧壁和右侧壁内侧分别设有1个或多个向内部安装空间方向延伸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位于在所述内部安装空间内形成散热空间。优选地,所述后侧壁外周边缘设有第一机箱卡接边,所述左侧壁外周边缘分别设有呈垂直分布的第二机箱卡接边和第三机箱卡接边,所述右侧壁外周边缘分别设有呈垂直分布的第四机箱卡接边和第五机箱卡接边,且所述第四机箱卡接边与所述第二机箱卡接边呈平行状,所述第五机箱卡接边与所述第三机箱卡接边呈平行分布;所述机箱盖板外周边缘分别设有第一箱盖卡接边、第二箱盖卡接边和第三箱盖卡接边,所述第二箱盖卡接边和第三箱盖卡接边呈平行分布且与所述第一箱盖卡接边呈垂直分布,所述前侧壁外周边缘分别设有呈平行分布的第四箱盖卡接边和第五箱盖卡接边;所述第一机箱卡接边与第一箱盖卡接边卡接配合,所述第三机箱卡接边与第二箱盖卡接边卡接配合,所述第五机箱卡接边与第三箱盖卡接边卡接配合,所述第二机箱卡接边与第四箱盖卡接边卡接配合,所述第四机箱卡接边与第五箱盖卡接边卡接配合。优选地,所述第二机箱卡接边和所述第四箱盖卡接边分别设有用于与第一螺钉紧固配合的第一螺钉孔,所述第四机箱卡接边与第五箱盖卡接边分别设有用于与二螺钉紧固配合的第二螺钉孔。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拖链线的优选稳固安装结构,所述拖链线连接在多系统机头箱的控制电路板与机头上位机之间,所述多系统机头箱包括固定连接为一体且形成内部安装空间的机头箱体和机头箱盖,所述内部安装空间内固定安装用于控制机头的所述控制电路板,所述机头箱体包括呈矩形形状的机箱底板,所述机箱底板的三个边缘分别垂直向上延伸对应形成左侧壁、后侧壁和右侧壁;所述机头箱盖包括与所述机箱底板形状对应配合的机箱盖板,所述机箱盖板的1个边缘垂直向上延伸对应形成前侧壁,所述机头箱体和机头箱盖固定卡接为一体;其中,所述拖链线插接在拖链线卡接套内,同时所述拖链线卡接套上设有卡接头,同时所述左侧壁或右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卡接头卡接配合的卡接窗口,所述卡接头与所述卡接窗口卡接配合。优选地,所述拖链线卡接套采用一体注塑成型。优选地,所述机箱底板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机头箱安装板,所述多系统机头箱通过所述机头箱安装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机头天桥上。本技术创造性提出采用固定卡接为一体的机头箱体和机头箱盖作为多系统机头箱的安装结构,实现了便捷式多系统机头箱安装结构,极大地简化了多系统机头箱的安装工序,有效提高了多系统机头箱的安装效率;同时本技术提出采用在左侧壁、右侧壁上分别对称设置第一腰形散热孔排和第二腰形散热孔排形成的散热孔阵列组合作为多系统机头箱的散热结构,具体地将第二腰形散热孔与其对应的第一腰形散热孔呈八字型形状排列,同时在后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扇,在实际工作时,可以实现对多系统机头箱内部安装空间的高效快速散热,散热效果优异;本技术还进一步优选地提出了所述左侧壁和右侧壁内侧分别设置1个或多个向内部安装空间方向延伸的加强筋,加强筋可以在内部安装空间内形成散热空间,可靠地避免控制电路板与左侧壁和右侧壁之间的距离过近而对散热空间过而影响散热效果;本技术还进一步优选地提出在机头箱体和机头箱盖分别设置若干卡接边,实现机头箱体和机头箱盖之间的快速卡接,同时可以通过位于左右两侧的螺钉进行加固安装连接,安装便捷且安装效果稳固可靠;本技术还进一步提出了拖链线的优选稳固安装结构,创造性采用拖链线卡接套来取代现有技术中插接头的安装连接结构,拖链线卡接套通过设置卡接头,同时在左侧壁或右侧壁上设置与卡接头卡接配合的卡接窗口,卡接头与卡接窗口卡接配合,进而实现拖链线与多系统机头箱的快速安装,不仅避免插接头的耗用,降低了安装器件成本,同时避免了采用插接头连接结构而存在接触不良的风险。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多系统机头箱1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将图1旋转一定角度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图3中机头箱体10的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图4中A处结构放大图;附图6是图3中机头箱盖20的结构示意图;附图7是图3中拖链线卡接套100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系统机头箱,拖链线连接在多系统机头箱的控制电路板与机头上位机之间,多系统机头箱包括固定连接为一体且形成内部安装空间的机头箱体和机头箱盖,内部安装空间内固定安装用于控制机头的控制电路板,机头箱体包括呈矩形形状的机箱底板,机箱底板的三个边缘分别垂直向上延伸对应形成左侧壁、后侧壁和右侧壁;机头箱盖包括与机箱底板形状对应配合的机箱盖板,机箱盖板的1个边缘垂直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系统机头箱,所述拖链线连接在多系统机头箱的控制电路板与机头上位机之间,所述多系统机头箱包括固定连接为一体且形成内部安装空间的机头箱体和机头箱盖,所述内部安装空间内固定安装用于控制机头的所述控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箱体包括呈矩形形状的机箱底板,所述机箱底板的三个边缘分别垂直向上延伸对应形成左侧壁、后侧壁和右侧壁;所述机头箱盖包括与所述机箱底板形状对应配合的机箱盖板,所述机箱盖板的1个边缘垂直向上延伸对应形成前侧壁,所述机头箱体和机头箱盖固定卡接为一体;其中,所述拖链线插接在拖链线卡接套内,同时所述拖链线卡接套上设有卡接头,同时所述左侧壁或右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卡接头卡接配合的卡接窗口,所述卡接头与所述卡接窗口卡接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系统机头箱,所述拖链线连接在多系统机头箱的控制电路板与机头上位机之间,所述多系统机头箱包括固定连接为一体且形成内部安装空间的机头箱体和机头箱盖,所述内部安装空间内固定安装用于控制机头的所述控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箱体包括呈矩形形状的机箱底板,所述机箱底板的三个边缘分别垂直向上延伸对应形成左侧壁、后侧壁和右侧壁;所述机头箱盖包括与所述机箱底板形状对应配合的机箱盖板,所述机箱盖板的1个边缘垂直向上延伸对应形成前侧壁,所述机头箱体和机头箱盖固定卡接为一体;其中,所述拖链线插接在拖链线卡接套内,同时所述拖链线卡接套上设有卡接头,同时所述左侧壁或右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卡接头卡接配合的卡接窗口,所述卡接头与所述卡接窗口卡接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系统机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拖链线卡接套采用一体注塑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系统机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壁外周边缘设有第一机箱卡接边,所述左侧壁外周边缘分别设有呈垂直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超郝尧尧刘正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特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