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编程生物电传感放大器
本技术涉及传感技术和集成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可编程生物电传感放大器。
技术介绍
生物电信号的前端放大器是健康信息采集系统的核心模块。作为整个采集系统直接接触电极实现信号采集的首个电路模块,其采集精度直接影响了获取的健康信息的准确度。在生物电信号如心电、脑电等微弱生物电信号的采集测量中,通常会使用皮肤清洁剂和具有导体胶的电极来减小皮肤阻抗,增强电极和皮肤间的导电性,然而这种传统电极具有一定的极化电压,造成采集放大器的输入失调电压大而引起信号饱和失真,特别是长期测量下电极极化电压会更大。另外生物电信号幅度较小,极其微弱,因而极易受到环境噪声、电极接触扰动、电路噪声的干扰,而且上述问题在实际信号采集测量中会显得更加严重。因此设计具有抑制失调电压、低噪声和高能效的前端放大器是打造高性能的采集系统的关键,特别是面向穿戴式健康监测的应用趋势,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开始涌现以满足高性能前端放大器的设计需求。目前主流的设计方法是采用交流AC耦合输入,但是AC耦合的缺点是需要在前置放大器输入端放置大的耦合电容,而大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编程生物电传感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六输入差分放大器电路(10)、第一直流失调抑制电路(20)、第二直流失调抑制电路(30)、闭环增益电路(40),其中,/n所述第一直流失调抑制电路(20)连接在所述六输入差分放大器电路(10)的第一正输入端Vpp与第一负输入端Vpn之间,所述第一直流失调抑制电路(20)与所述六输入差分放大器电路(10)的第一正输入端Vpp的连接点为所述可编程生物电传感放大器的外部信号正差分输入端Vip;所述第二直流失调抑制电路(30)连接在所述六输入差分放大器电路(10)的第二正输入端Vnp与第二负输入端Vnn之间,所述第二直流失调抑制电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编程生物电传感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六输入差分放大器电路(10)、第一直流失调抑制电路(20)、第二直流失调抑制电路(30)、闭环增益电路(40),其中,
所述第一直流失调抑制电路(20)连接在所述六输入差分放大器电路(10)的第一正输入端Vpp与第一负输入端Vpn之间,所述第一直流失调抑制电路(20)与所述六输入差分放大器电路(10)的第一正输入端Vpp的连接点为所述可编程生物电传感放大器的外部信号正差分输入端Vip;所述第二直流失调抑制电路(30)连接在所述六输入差分放大器电路(10)的第二正输入端Vnp与第二负输入端Vnn之间,所述第二直流失调抑制电路(30)与所述六输入差分放大器电路(10)的第二正输入端Vnp的连接点为所述可编程生物电传感放大器的外部信号负差分输入端Vin;所述六输入差分放大器电路(10)的正辅助输入端Vpx和所述闭环增益电路(40)均输入共模电压Vcm,所述六输入差分放大器电路(10)的负辅助输入端Vnx经所述闭环增益电路(40)与所述六输入差分放大器电路(10)的输出端Vout连接;
所述第一直流失调抑制电路(20)和第二直流失调抑制电路(30)用于抑制直流失调电压;所述闭环增益电路(40)作为负反馈环路为所述可编程生物电传感放大器提供闭环增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编程生物电传感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六输入差分放大器电路(10)包括:偏置电路、多输入级电路、增益级电路、输出级电路;其中,
所述偏置电路包括PMOS管Mp1、Mp2以及偏置电流源Ib;所述PMOS管Mp1的源极与电源正端Vdd连接,所述PMOS管Mp1的漏极与所述PMOS管Mp2的源极连接,所述PMOS管Mp2的源极经所述偏置电流源Ib与电源负端Vss连接;所述PMOS管Mp1的栅极与漏极短接,所述PMOS管Mp2的栅极与漏极短接;
所述多输入级电路包括PMOS管Mp3、Mp4、Mp5、Mp6、Mp7、Mp8、Mp15、Mp16、Mp17以及NMOS管Mn1、Mn3;所述PMOS管Mp3、Mp6、Mp15的源极均与所述电源正端Vdd连接,所述PMOS管Mp3、Mp6、Mp15三者的栅极短接并连接至所述PMOS管Mp1的栅极;所述PMOS管Mp7和Mp8的栅极分别作为所述六输入差分放大器电路(10)的第一正输入端Vpp和第一负输入端Vpn,所述PMOS管Mp7和Mp8的源极相连并连接至所述PMOS管Mp6的漏极,所述PMOS管Mp7的漏极与所述NMOS管Mn3的漏极连接,所述PMOS管Mp8的漏极与所述NMOS管Mn1的漏极连接;所述PMOS管Mp4和Mp5的栅极分别作为所述六输入差分放大器电路(10)的第二负输入端Vnn和第二正输入端Vnp,所述PMOS管Mp4和Mp5的源极相连并连接至所述PMOS管Mp3的漏极,所述PMOS管Mp4的漏极与所述NMOS管Mn3的漏极连接,所述PMOS管Mp5的漏极与所述NMOS管Mn1的漏极连接;所述PMOS管Mp16和Mp17的栅极分别作为所述六输入差分放大器电路(10)的负辅助输入端Vnx和正辅助输入端Vpx,所述PMOS管Mp16和Mp17的源极相连并连接至所述PMOS管Mp15的漏极,所述PMOS管Mp16的漏极与所述NMOS管Mn1的漏极连接,所述PMOS管Mp17的漏极与所述NMOS管Mn3的漏极连接;所述NMOS管Mn1栅极与漏极短接,所述NMOS管Mn3栅极与漏极短接,所述NMOS管Mn1和Mn3的源极均连接至电源负端Vss;
所述增益级电路包括PMOS管Mp9、Mp10、Mp11、Mp12、Mp13以及NMOS管Mn2、Mn4、Mn5、Mn6;所述PMOS管Mp9和Mp10构成有源电流镜作为负载,所述PMOS管Mp10的栅极与漏极短接后与所述PMOS管Mp9的栅极连接,所述PMOS管Mp9的漏极与所述NMOS管Mn4的漏极连接,所述PMOS管Mp10的漏极与所述NMOS管Mn2的漏极连接;所述NMOS管Mn2与所述多输入级电路中的NMOS管Mn1形成电流镜电路,所述NMOS管Mn2的栅极与所述NMOS管Mn1的栅极相连,所述NMOS管Mn2的源极连接至电源负端Vss;所述NMOS管Mn4与所述多输入级电路中的NMOS管Mn3形成电流镜电路,所述NMOS管Mn4的栅极与所述NMOS管Mn3的栅极相连,所述NMOS管Mn4的源极连接至电源负端Vss;所述PMOS管Mp11、Mp12、Mp13与所述NMOS管Mn5、Mn6形成一个一阶放大器结构,所述PMOS管Mp11的栅极与所述偏置电路中的PMOS管Mp1的栅极相连形成电流源,所述PMOS管Mp12、Mp13的栅极分别连接所述PMOS管Mp9、Mp10的漏极,所述PMOS管Mp12和Mp13的源极相连并连接至所述PMOS管Mp11的漏极,所述PMOS管Mp12、Mp13的漏极分别与所述NMOS管Mn5、Mn6的漏极连接;所述NMOS管Mn5和Mn6构成有源电流镜作为负载,所述NMOS管Mn5的栅极与漏极短接后与所述NMOS管Mn6的栅极连接,所述NMOS管Mn5、Mn6的源极均连接至电源负端Vss;
所述输出级电路包括PMOS管Mp14和NMOS管Mn7;所述PMOS管Mp14的栅极与所述偏置电路中的PMOS管Mp1的栅极连接构成镜像电流源,所述PMOS管Mp14的源极与电源正端Vdd连接,所述PMOS管Mp14的漏极与所述NMOS管Mn7的漏极连接;所述NMOS管Mn7的栅极与所述NMOS管Mn6的漏极连接,所述NMOS管Mn7的源极连接至电源负端Vss;所述PMOS管Mp14的漏极与所述NMOS管Mn7的漏极连接点作为所述六输入差分放大器电路(10)的输出端Vout。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编程生物电传感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六输入差分放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骏哲,许小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芯森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