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引出线头折弯后的咬合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9454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0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圈引出线头折弯后的咬合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适应自动化生产流水作业的技术问题。将内圈引出线的线头根据拼接长度剪切后,通过内圈引出线折弯台向外折弯得到内圈引出线折弯线头(12);将外圈引出线的线头根据拼接长度剪切后,通过外圈引出线折弯台向内折弯得到外圈引出线折弯线头(13);将C形连接卡(24)扣接在内圈引出线折弯线头(12)与外圈引出线折弯线头(13)之间;将钳口(23)移动到C形连接卡(24)上,通过操作电控油缸(16),使C形连接卡(24)卡的卡口闭合,将内圈引出线折弯线头(12)与外圈引出线折弯线头(13)捏合在一起。为生产的自动化提供了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圈引出线头折弯后的咬合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圈接头的连接机构,特别涉及一种发电机定子铁芯嵌线后对线圈内圈引出线头与线圈外圈引出线头通过自动生产线上的钳体进行咬合的机构及咬合方法。
技术介绍
船用发电机用于舰船动力系统,是舰船动力系统的重要配套设备,其中以3MW和5MW的需求量较大,需进行批量生产;该类型的电子铁芯是由冲压后的硒钢片叠压而成,在圆柱状叠压成型铁芯两端设置有定位环,在圆柱状铁芯的外侧面上等间隔地设置有筋板,两定位环和间隔设置的筋板组成定子铁芯部分,在定子铁芯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线圈嵌入槽,将铜扁线线圈嵌入到定子铁芯内侧面上的线圈槽中,由于定子线圈要组成四级三相,在定子铁芯的两侧沿圆弧面引出有内侧线圈的引出线和外侧线圈的引出线,按工艺要求,现场操作人员,需将对应的内侧线圈的引出线和外侧线圈的引出线分别进行剪切、折弯,然后将对应的线头固定连接在一起,并对固定连接在一起的两线头实施焊接,从而完成定子铁芯线圈部分的安装,对线圈端头进行绝缘带绑扎后,再将装配好的定子铁芯装配到机座中;现有技术对一对拼接焊头进行定位剪切和折弯工作,是操作人员根据操作经验通过手工进行定位、剪切和折弯的,存在拼接线头定位不准确,在定子铁芯两端分布不均匀,需要进行后续整形,折弯不到位的缺陷,直接影响到后续焊接工艺的效果,也降低了定子铁芯的装配质量。按照电机定子生产工艺,需要连接的定子线圈的内圈引出线线头与外圈引出线线头折弯后,要通过钳体将两线头咬合在一起,并通过钎焊,使两线头牢固连接,现有工艺是在焊接前使用焊接设备进行线头压合,进而人工进行焊接操作,现场急需要开发一种能适应自动化生产流水作业的咬合工装,并为后续自动化焊接装配提供有利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线圈引出线头折弯后的咬合机构及咬合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适应自动化生产流水作业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一种线圈引出线头折弯后的咬合机构,包括伺服滚轮支架,在伺服滚轮支架上活动设置有定子铁芯,定子铁芯是通过两侧的工装环活动架设在伺服滚轮支架的滚轮上的,在工装环上连接有安装引出线定位折弯工装的双环形支撑板,在双环形支撑板的内环板与外环板之间设置有靠接在一起的定位长条块,在定位长条块上的内圈引出线定位穿接孔内,穿出有内圈引出线折弯线头,在定位长条块上的外圈引出线定位穿接孔内,穿出有外圈引出线折弯线头;在双环形支撑板的外侧设置有C形钳安装底座,在C形钳安装底座上固定设置有C形钳安装门字形架,在C形钳安装门字形架中的C形钳安装底座上设置有电控油缸,在电控油缸的输出轴上连接有油缸输出轴连接块,在油缸输出轴连接块上设置有第一销轴,在第一销轴上铰接有第一摆臂,第一摆臂的外端通过第二销轴铰接有第二摆臂,在第二摆臂的中部穿接有第三销轴,第三销轴的两端固定在C形钳安装门字形架的内侧端,在第二摆臂的内侧端上设置有钳口;在内圈引出线折弯线头与外圈引出线折弯线头之间设置有C形连接卡,C形连接卡设置在钳口中。定位长条块是由左定位长条块和右定位长条块靠接在一起组成的,在定位长条块的内圈引出线折弯台上折弯有内圈引出线折弯线头,在定位长条块的外圈引出线折弯台上折弯有外圈引出线折弯线头,在外圈引出线折弯台与内圈引出线折弯台之间设置有凹槽,C形连接卡扣接在内圈引出线折弯线头与外圈引出线折弯线头之间,C形连接卡的下端设置在凹槽中;左定位长条块的内侧端与右定位长条块的内侧端是通过铰轴销钉铰接在一起的,在左定位长条块的外侧端与右定位长条块的外侧端之间活动插接有卡接套。一种线圈引出线头折弯后的咬合机构的咬合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第一步、将双环形支撑板安装在工装环上,并使双环形支撑板的中心轴线与工装环的中心轴线重合;第二步、将左定位长条块的内侧端与右定位长条块的内侧端通过铰轴销钉铰接在一起,并将铰轴销钉穿接在铰轴销钉穿接孔中;第三步、将左定位长条块与右定位长条块靠接在一起,使内圈引出线设置在内圈引出线定位穿接孔中,使外圈引出线设置在外圈引出线定位穿接孔中,实现两引出线的准确定位;将卡接套插接到左定位长条块的外侧端与右定位长条块的外侧端上;第四步、将内圈引出线的线头根据拼接长度剪切后,通过内圈引出线折弯台向外折弯得到内圈引出线折弯线头;将外圈引出线的线头根据拼接长度剪切后,通过外圈引出线折弯台向内折弯得到外圈引出线折弯线头;第五步、将C形连接卡扣接在内圈引出线折弯线头与外圈引出线折弯线头之间;第六步、将钳口移动到C形连接卡上,通过操作电控油缸,使C形连接卡卡的卡口闭合,将内圈引出线折弯线头与外圈引出线折弯线头捏合在一起。本专利技术的工装实现了电机定子线圈的内圈引出线与外圈引出线的准确定位和卡接,方便了定位、卡接后的对线头的自动焊接操作,为整个生产过程的焊接装配自动化提供了条件。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双环形支撑板6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定位长条块9与内圈引出线折弯线头12及外圈引出线折弯线头13的配合关系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定位长条块9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C形钳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C形钳夹紧两引出线头的工作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电控油缸16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油缸输出轴连接块17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摆臂19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摆臂21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C形连接卡24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一种线圈引出线头折弯后的咬合机构,包括伺服滚轮支架1,在伺服滚轮支架1上活动设置有定子铁芯2,定子铁芯2是通过两侧的工装环5活动架设在伺服滚轮支架1的滚轮上的,在工装环5上连接有安装引出线定位折弯工装的双环形支撑板6,在双环形支撑板6的内环板7与外环板8之间设置有靠接在一起的定位长条块9,在定位长条块9上的内圈引出线定位穿接孔10内,穿出有内圈引出线折弯线头12,在定位长条块9上的外圈引出线定位穿接孔11内,穿出有外圈引出线折弯线头13;在双环形支撑板6的外侧设置有C形钳安装底座14,在C形钳安装底座14上固定设置有C形钳安装门字形架15,在C形钳安装门字形架15中的C形钳安装底座14上设置有电控油缸16,在电控油缸16的输出轴上连接有油缸输出轴连接块17,在油缸输出轴连接块17上设置有结构相同的两钳体,其中之一的钳体结构为:在油缸输出轴连接块17上设置有第一销轴18,在第一销轴18上铰接有第一摆臂19,第一摆臂19的外端通过第二销轴20铰接有第二摆臂21,在第二摆臂21的中部穿接有第三销轴22,第三销轴22的两端固定在C形钳安装门字形架15的内侧端;两钳体的第二摆臂21的内侧端之间形成有钳口23;在内圈引出线折弯线头12与外圈引出线折弯线头13之间设置有C形连接卡24,C形连接卡24设置在钳口23中。定位长条块9是由左定位长条块25和右定位长条块26靠接在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圈引出线头折弯后的咬合机构,包括伺服滚轮支架(1),在伺服滚轮支架(1)上活动设置有定子铁芯(2),定子铁芯(2)是通过两侧的工装环(5)活动架设在伺服滚轮支架(1)的滚轮上的,其特征在于,在工装环(5)上连接有双环形支撑板(6),在双环形支撑板(6)的内环板(7)与外环板(8)之间设置有靠接在一起的定位长条块(9),在定位长条块(9)上的内圈引出线定位穿接孔(10)内,穿出有内圈引出线折弯线头(12),在定位长条块(9)上的外圈引出线定位穿接孔(11)内,穿出有外圈引出线折弯线头(13);在双环形支撑板(6)的外侧设置有C形钳安装底座(14),在C形钳安装底座(14)上固定设置有C形钳安装门字形架(15),在C形钳安装门字形架(15)中的C形钳安装底座(14)上设置有电控油缸(16),在电控油缸(16)的输出轴上连接有油缸输出轴连接块(17),在油缸输出轴连接块(17)上设置有第一销轴(18),在第一销轴(18)上铰接有第一摆臂(19),第一摆臂(19)的外端通过第二销轴(20)铰接有第二摆臂(21),在第二摆臂(21)的中部穿接有第三销轴(22),第三销轴(22)的两端固定在C形钳安装门字形架(15)的内侧端,在第二摆臂(21)的内侧端上设置有钳口(23);在内圈引出线折弯线头(12)与外圈引出线折弯线头(13)之间设置有C形连接卡(24),C形连接卡(24)设置在钳口(23)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圈引出线头折弯后的咬合机构,包括伺服滚轮支架(1),在伺服滚轮支架(1)上活动设置有定子铁芯(2),定子铁芯(2)是通过两侧的工装环(5)活动架设在伺服滚轮支架(1)的滚轮上的,其特征在于,在工装环(5)上连接有双环形支撑板(6),在双环形支撑板(6)的内环板(7)与外环板(8)之间设置有靠接在一起的定位长条块(9),在定位长条块(9)上的内圈引出线定位穿接孔(10)内,穿出有内圈引出线折弯线头(12),在定位长条块(9)上的外圈引出线定位穿接孔(11)内,穿出有外圈引出线折弯线头(13);在双环形支撑板(6)的外侧设置有C形钳安装底座(14),在C形钳安装底座(14)上固定设置有C形钳安装门字形架(15),在C形钳安装门字形架(15)中的C形钳安装底座(14)上设置有电控油缸(16),在电控油缸(16)的输出轴上连接有油缸输出轴连接块(17),在油缸输出轴连接块(17)上设置有第一销轴(18),在第一销轴(18)上铰接有第一摆臂(19),第一摆臂(19)的外端通过第二销轴(20)铰接有第二摆臂(21),在第二摆臂(21)的中部穿接有第三销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晋燕李利民丁卫刚胡杨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