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架空地线补强缠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94108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0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架空地线补强缠绕装置,包括第一半体和第二半体,所述第一半体和所述第二半体抱合构成一个柱状体,且柱状体的内部具有修复腔,所述第一半体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半体包括第二固定部和第二安装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相互配合的两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外圆周均设有多个安装孔,安装孔内均设有钢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半体和第二半体相互抱合形成修复腔,利用修复腔实现架空地线中心股的固定,然后顺时针转动钢针即可实现断股散股缠绕修复及预绞丝缠绕,结构简单轻巧,易于操作,便于安装拆卸,满足检修工艺的要求,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高空作业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架空地线补强缠绕装置
本技术涉及输电线路架空地线散股修复及加固工艺
,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架空地线补强缠绕装置。
技术介绍
架空地线是架空输电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年暴露于各种气候环境下,且国内的架空地线多采用多股铝包钢线缠绕在一起制作而成。受到环境的影响或被破坏时常出现断股、散股、锈蚀、散落等问题。当出现这些问题时,现在技术中一般通过预绞丝进行连续缠绕在架空地线断股处,用于固定散股的钢线,以及连接断股的钢线。然而上述修复方式存在修复效率低、修复效果差、造成高空作业人员劳动强度过大而不利于长时间工作的等问题。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架空地线补强缠绕装置,使其克服上述问题,以满足当前的安全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架空地线补强缠绕装置,本技术通过第一半体和第二半体相互抱合形成修复腔,利用修复腔实现架空地线中心股的固定,然后顺时针转动钢针即可实现断股散股缠绕修复及预绞丝缠绕,结构简单轻巧,易于操作,便于安装拆卸,满足检修工艺的要求,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高空作业劳动强度。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架空地线补强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半体(1)和第二半体(2),所述第一半体(1)和所述第二半体(2)抱合构成一个柱状体,且柱状体的内部具有修复腔,所述第一半体(1)包括第一固定部(11)和第一安装部(12),所述第一固定部(11)与所述第一安装部(1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半体(2)包括第二固定部(21)和第二安装部(22),所述第二固定部(21)与所述第二安装部(22)固定连接,第一固定部(11)和第二固定部(21)相互配合的两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部(12)和所述第二安装部(22)的外圆周均设有多个安装孔(3),多个所述安装孔(3)均匀分布于第一安装部(12)和第二安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架空地线补强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半体(1)和第二半体(2),所述第一半体(1)和所述第二半体(2)抱合构成一个柱状体,且柱状体的内部具有修复腔,所述第一半体(1)包括第一固定部(11)和第一安装部(12),所述第一固定部(11)与所述第一安装部(1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半体(2)包括第二固定部(21)和第二安装部(22),所述第二固定部(21)与所述第二安装部(22)固定连接,第一固定部(11)和第二固定部(21)相互配合的两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部(12)和所述第二安装部(22)的外圆周均设有多个安装孔(3),多个所述安装孔(3)均匀分布于第一安装部(12)和第二安装部(22)的外圆周,安装孔(3)内均设有钢针(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空地线补强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11)和所述第二固定部(21)均设有两个,两个第一固定部(11)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2)的上下两侧,两个第二固定部(21)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部(22)的上下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空地线补强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11)与所述第二固定部(21)一端铰接,第一固定部(11)与第二固定部(21)另一端通过开口闭锁组件(5)可开启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11)与所述第二固定部(21)铰接端均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辉琨唐勇许华科廖新来谭永殿肖初阳朱明亮陆凯凯郭明明杨捷赵海强李少华李双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百色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