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配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39390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0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配电系统,属于配电设备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智能配电系统,包括柜体,在柜体顶部固定设置有挡雨罩,柜体的侧壁上开设有散热孔,在柜体上还设置有第一水浸传感器和挡雨组件,挡雨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挡雨罩下侧的相互平行的第一滚筒、第二滚筒以及相互平行的第三滚筒和第四滚筒,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分别位于柜体两侧,第三滚筒和第四滚筒分别位于柜体的两侧,挡雨组件还包括四块挡雨布和驱动件,通过驱动件能够带动第一滚筒、第二滚筒、第三滚筒和第四滚筒相对于挡雨罩绕其自身轴线转动,第一水浸传感器的输出端与驱动件的输入端连接。达到使得雨水不易进入到柜体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配电系统
本技术涉及配电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智能配电系统。
技术介绍
输配电包括:输电、变电和配电,输电是指电能的传输,通过输电,把相距甚远的发电厂和负荷中心联系起来,使电能的开发和利用超越地域的限制;变电是指利用一定的设备将电压由低等级转变为高等级(升压)或由高等级转变为低能级的过程;配电则是消费电能地区内将电力分配至用户的分配手段,直接为用户服务,其中配电柜(箱)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配电柜可根据需求设置在室内或者是户外。现有技术的配电柜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3026813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户外配电柜,包括柜体,所述柜体顶部设有音箱,音箱的两侧设有灯罩,灯罩内设有照明灯,柜体顶部固定设有支架,支架顶部设有一个防雨顶,柜体上设有通风百叶窗。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雨势较大的情况下,雨水不但会聚集在地面上,同时部分雨水可能会随着风力从百叶窗飘淋至柜体内,无论是从柜体底部浸入到柜体内的雨水还是飘淋至柜体内的雨水,只要雨水进入柜体内都可能会造成柜体内元器件的短路,则可能会给配电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配电系统,达到使得雨水不易进入到柜体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智能配电系统,包括柜体,在柜体顶部固定设置有挡雨罩,柜体的侧壁上开设有散热孔,在柜体上还设置有第一水浸传感器和挡雨组件,挡雨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挡雨罩下侧的相互平行的第一滚筒、第二滚筒以及相互平行的第三滚筒和第四滚筒,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分别位于柜体两侧,第三滚筒和第四滚筒分别位于柜体的两侧,挡雨组件还包括四块挡雨布和驱动件,四块挡雨布的端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四个配重杆,四块挡雨布分别绕设在第一滚筒、第二滚筒、第三滚筒和第四滚筒的外周壁上,四块挡雨布远离配重杆的端部分别第一滚筒、第二滚筒、第三滚筒和第四滚筒固定连接,通过驱动件能够带动第一滚筒、第二滚筒、第三滚筒和第四滚筒相对于挡雨罩绕其自身轴线转动,第一水浸传感器的输出端与驱动件的输入端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水浸传感器检测到雨水时,第一水浸传感器的输出端向驱动件发出控制信号,驱动件带动第一滚筒、第二滚筒、第三滚筒和第四滚筒相对于挡雨罩绕其自身轴线转动,使得配重杆沿竖直方向下落,此时四块挡雨布罩设在散热孔的外侧,使得外界飘散的雨水不易进入到柜体内,减小了雨水对配电柜工作的影响,且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位于挡雨罩内,使得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不易受到雨水的影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驱动件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和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滚筒的端部和第二滚筒的端部固定连接,在第一滚筒的两端的外周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在第三滚筒的端部和第四滚筒的端部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蜗轮和第二蜗轮,第一蜗杆与第一蜗轮相互啮合,第二蜗杆与第二蜗轮相互啮合,第一水浸传感器的输出端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输入端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水浸传感器检测到雨水时,通过控制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和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同步且同向转动,实现了对第一滚筒上的挡雨布和第二滚筒上的挡雨布进行同步收卷和放卷的功能,第一滚筒转动时,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转动并且带动第一蜗轮和第二蜗轮转动,使得第三滚筒上的挡雨布和第四滚筒上的挡雨布能够随第一滚筒的转动同步放卷和收卷,进而达到了使四块挡雨布能够同步收卷和放卷的功能;当水浸传感器未检测到雨水时,通过控制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和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反向转动,即可实现使四块挡雨布同步收卷,使得挡雨布不易干涉柜体的散热。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柜体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承接板,承接板位于散热孔的下侧,在承接板上固定连接有导雨板,两个导雨板的端部倾斜设置,第一水浸传感器位于两个导雨板相互靠近两个端部之间,挡雨布能够罩设在承接板远离柜体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飘淋至承接板上,聚集在承接板上雨水在导雨板的导向作用下达到第一水浸传感器处,第一水浸传感器检测到雨水后将向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发出控制信号,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控制四块挡雨布放卷,使得雨水不易飘淋至柜体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承接板向远离柜体的方向自上而下倾斜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倾斜向下设置的承接板,使得落在承接板的雨水能够在承接板的导向作用下快速流至第一水浸传感器处,方便工作人员及时检测到飘淋至柜体上的雨水,方便工作人员及时对柜体内的元件进行检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柜体的底部固定设置有防水台,防水台上固定设置有多个导向杆,配重杆的端部与导向杆沿竖直方向插接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配重杆与导向杆插接配合,导向杆对配重杆的竖直下落起到导向作用,使得配重杆在下落过程中不易因自身重力发生摆动或者是因为风力发生晃动,使得挡雨布能够沿竖直方向顺利展开。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配重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阻挡块,在导向杆上开设有插接孔,插接孔对阻挡块起到限位作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阻挡块能够使得配重杆无法从插接孔内穿出,当风力较大时挡雨布也不易发生较大角度和晃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防水台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二水浸传感器P1,第二水浸传感器P1的输出端连接有远程报警装置,远程报警装置响应于第二水浸传感器P1并报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水浸传感器P1用于检测地面上雨水聚集的高度,方便工作人员对地面聚集的水位进行判断,进而在雨水从柜体底部浸入到柜体内前及时进行电路维修措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外侧分别罩设有第一电机罩和第二电机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电机罩和第二电机罩分别对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起到防护作用,使得雨水不易对电机造成影响。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采用第一水浸传感器和挡雨组件的结构,实现了使飘淋的雨水不易进入到柜体内的功能;2、通过采用导向杆的结构,实现了使挡雨布不易发生晃动的功能;3、通过采用第二水浸传感器P1的结构,实现了当地面水位较高时及时提醒工作人员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突出挡雨组件结构的局部三维示意图;图3是第一水浸传感器与电机控制模块的连接示意图;图4是第二水浸检测装置的电路示意图;图5是突出导向杆与配重杆插接配合的局部三维示意图。附图标记:1、柜体;11、挡雨罩;12、散热孔;13、承接板;131、导雨板;14、防水台;141、导向杆;1411、插接孔;2、挡雨组件;21、第一滚筒;211、第一蜗杆;212、第二蜗杆;22、第二滚筒;23、第三滚筒;231、第一蜗轮;24、第四滚筒;241、第二蜗轮;25、挡雨布;251、配重杆;2511、阻挡块;26、驱动件;261、第一电机;2611、第一电机罩;262、第二电机;26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配电系统,包括柜体(1),在柜体(1)顶部固定设置有挡雨罩(11),柜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散热孔(12),其特征在于:在柜体(1)上还设置有挡雨组件(2)和第一水浸传感器(3),挡雨组件(2)包括转动设置在挡雨罩(11)下侧的相互平行的第一滚筒(21)、第二滚筒(22)以及相互平行的第三滚筒(23)和第四滚筒(24),第一滚筒(21)和第二滚筒(22)分别位于柜体(1)两侧,第三滚筒(23)和第四滚筒(24)分别位于柜体(1)的两侧,挡雨组件(2)还包括四块挡雨布(25)和驱动件(26),四块挡雨布(25)的端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四个配重杆(251),四块挡雨布(25)分别绕设在第一滚筒(21)、第二滚筒(22)、第三滚筒(23)和第四滚筒(24)的外周壁上,四块挡雨布(25)远离配重杆(251)的端部分别第一滚筒(21)、第二滚筒(22)、第三滚筒(23)和第四滚筒(24)固定连接,通过驱动件(26)能够带动第一滚筒(21)、第二滚筒(22)、第三滚筒(23)和第四滚筒(24)相对于挡雨罩(11)绕其自身轴线转动,第一水浸传感器(3)的输出端与驱动件(26)的输入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配电系统,包括柜体(1),在柜体(1)顶部固定设置有挡雨罩(11),柜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散热孔(12),其特征在于:在柜体(1)上还设置有挡雨组件(2)和第一水浸传感器(3),挡雨组件(2)包括转动设置在挡雨罩(11)下侧的相互平行的第一滚筒(21)、第二滚筒(22)以及相互平行的第三滚筒(23)和第四滚筒(24),第一滚筒(21)和第二滚筒(22)分别位于柜体(1)两侧,第三滚筒(23)和第四滚筒(24)分别位于柜体(1)的两侧,挡雨组件(2)还包括四块挡雨布(25)和驱动件(26),四块挡雨布(25)的端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四个配重杆(251),四块挡雨布(25)分别绕设在第一滚筒(21)、第二滚筒(22)、第三滚筒(23)和第四滚筒(24)的外周壁上,四块挡雨布(25)远离配重杆(251)的端部分别第一滚筒(21)、第二滚筒(22)、第三滚筒(23)和第四滚筒(24)固定连接,通过驱动件(26)能够带动第一滚筒(21)、第二滚筒(22)、第三滚筒(23)和第四滚筒(24)相对于挡雨罩(11)绕其自身轴线转动,第一水浸传感器(3)的输出端与驱动件(26)的输入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驱动件(26)包括第一电机(261)和第二电机(262),第一电机(261)的输出端和第二电机(262)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滚筒(21)的端部和第二滚筒(22)的端部固定连接,在第一滚筒(21)的两端的外周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蜗杆(211)和第二蜗杆(212),在第三滚筒(23)的端部和第四滚筒(24)的端部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蜗轮(231)和第二蜗轮(241),第一蜗杆(211)与第一蜗轮(231)相互啮合,第二蜗杆(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保才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宇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