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减震型电子电气控制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9384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0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减震型电子电气控制柜,涉及电气控制柜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底座、隔震橡胶支座、外围架体、下减震组件、上减震组件和控制柜本体,隔震橡胶支座固定在底座的顶部,外围架体固定在隔震橡胶支座的顶部,下减震组件设置在外围架体的内部下端,上减震组件设置在外围架体的内部上端,控制柜本体固定在上减震组件的顶部;下减震组件包括下滚轴、下支撑板和下导向板;上减震组件包括上滚轴、上支撑板和上导向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隔震橡胶支座进行初步的隔震,通过下减震组件和上减震组件实现滑移隔震,通过下弹性阻尼器和上弹性阻尼器进行耗能减震,多种隔震减震措施相结合,大大提高控制柜本体的减震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减震型电子电气控制柜
本技术属于电气控制柜
,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载减震型电子电气控制柜。
技术介绍
控制柜是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其布置应满足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要求,便于检修,不危及人身及周围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时可借助手动或自动开关接通或分断电路,故障或不正常运行时借助保护电器切断电路或报警,借测量仪表可显示运行中的各种参数,还可对某些电气参数进行调整,对偏离正常工作状态进行提示或发出信号,常用于各发、配、变电所中,列车车载设备是列车控制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目的是实现列车安全行驶、实时反馈线路状态,列车车载设备均安装在专用的控制柜内,但是现有的车载电子电气控制柜减震措施单一,减震效果不理想,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减震型电子电气控制柜,通过隔震橡胶支座进行初步的隔震,通过下减震组件和上减震组件实现滑移隔震,通过下弹性阻尼器和上弹性阻尼器进行耗能减震,解决了现有的车载电子电气控制柜减震措施单一,减震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为一种车载减震型电子电气控制柜,包括底座、隔震橡胶支座、外围架体、下减震组件、上减震组件和控制柜本体,所述隔震橡胶支座固定在底座的顶部,所述外围架体固定在隔震橡胶支座的顶部,所述下减震组件设置在外围架体的内部下端,所述上减震组件设置在外围架体的内部上端,所述控制柜本体固定在上减震组件的顶部;所述外围架体的顶部分别设置有中间凹槽和环形槽,所述环形槽设置在中间凹槽的四周,所述外围架体左右两侧的内壁下端均设置有下弹性阻尼器,所述外围架体前后两侧的内壁上端均设置有上弹性阻尼器,所述下弹性阻尼器和上弹性阻尼器上均套设有内减震弹簧和外减震弹簧,所述内减震弹簧设置在中间凹槽内,所述外减震弹簧设置在环形槽内;所述下减震组件包括下滚轴、下支撑板和下导向板,所述下滚轴滚动设置在外围架体的内部底面上,所述下支撑板放置在下滚轴上,所述下支撑板的侧面开设有下通槽,所述下通槽内固定有下导轨,所述下导向板的中部穿过下通槽且与下导轨滑动连接,所述下导向板的两端均固定在外围架体的内部底面上;所述上减震组件包括上滚轴、上支撑板和上导向板,所述上滚轴滚动设置在下支撑板的顶面上,所述上支撑板放置在上滚轴上,所述上支撑板的侧面开设有上通槽,所述上通槽内固定有上导轨,所述上导向板的中部穿过上通槽且与上导轨滑动连接,所述上导向板的两端亦均固定在外围架体的内部底面上,所述上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安装定位槽,所述控制柜本体的底端固定在安装定位槽内。进一步地,所述隔震橡胶支座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隔震橡胶支座呈点阵状均匀设置在底座与外围架体之间,所述隔震橡胶支座包括橡胶、铅芯和钢片,为现有技术。进一步地,所述下弹性阻尼器与下支撑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上弹性阻尼器与上支撑板的侧面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下弹性阻尼器和上弹性阻尼器均设置有六个,六个所述下弹性阻尼器对称设置在外围架体左右两侧的内壁下端,六个所述上弹性阻尼器对称设置在外围架体前后两侧的内壁上端。进一步地,所述下滚轴和上滚轴均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下滚轴和若干个所述上滚轴分别等间距设置在各自的平面内。进一步地,所述下滚轴和上滚轴的两端面处均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供滚轴的转轴平移的腰孔。进一步地,所述下滚轴和上滚轴相互垂直设置。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隔震橡胶支座、下弹性阻尼器、上弹性阻尼器、下减震组件、上减震组件,通过隔震橡胶支座进行初步的隔震,通过下减震组件和上减震组件实现滑移隔震,通过下弹性阻尼器和上弹性阻尼器进行耗能减震,多种隔震减震措施相结合,大大提高控制柜本体的减震效果。2、本技术通过设置下减震组件和上减震组件,使得该电气控制柜可实现XY方向上的减震,当发生X方向上的振动时,通过下减震组件进行减震,当发生Y方向上的振动时,通过上减震组件进行减震。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正剖图;图2为本技术的外围架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下减震组件和上减震组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限位板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底座;2、隔震橡胶支座;3、外围架体;4、下减震组件;5、上减震组件;6、控制柜本体;7、限位板;301、中间凹槽;302、环形槽;303、下弹性阻尼器;304、上弹性阻尼器;305、内减震弹簧;306、外减震弹簧;401、下滚轴;402、下支撑板;403、下导向板;404、下通槽;405、下导轨;501、上滚轴;502、上支撑板;503、上导向板;504、上通槽;505、上导轨;506、安装定位槽;701、腰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为一种车载减震型电子电气控制柜,包括底座1、隔震橡胶支座2、外围架体3、下减震组件4、上减震组件5和控制柜本体6,隔震橡胶支座2固定在底座1的顶部,外围架体3固定在隔震橡胶支座2的顶部,隔震橡胶支座2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隔震橡胶支座2呈点阵状均匀设置在底座1与外围架体3之间,通过隔震橡胶支座2可实现初步的隔震,下减震组件4设置在外围架体3的内部下端,上减震组件5设置在外围架体3的内部上端,控制柜本体6固定在上减震组件5的顶部。其中如图2所示,外围架体3的顶部分别设置有中间凹槽301和环形槽302,环形槽302设置在中间凹槽301的四周,外围架体3左右两侧的内壁下端均设置有下弹性阻尼器303,外围架体3前后两侧的内壁上端均设置有上弹性阻尼器304,下弹性阻尼器303与下支撑板402的侧面固定连接,上弹性阻尼器304与上支撑板502的侧面固定连接,下弹性阻尼器303和上弹性阻尼器304均设置有六个,六个下弹性阻尼器303对称设置在外围架体3左右两侧的内壁下端,六个上弹性阻尼器304对称设置在外围架体3前后两侧的内壁上端,下弹性阻尼器303和上弹性阻尼器304上均套设有内减震弹簧305和外减震弹簧306,内减震弹簧305设置在中间凹槽301内,外减震弹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减震型电子电气控制柜,包括底座(1)、隔震橡胶支座(2)、外围架体(3)、下减震组件(4)、上减震组件(5)和控制柜本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橡胶支座(2)固定在底座(1)的顶部,所述外围架体(3)固定在隔震橡胶支座(2)的顶部,所述下减震组件(4)设置在外围架体(3)的内部下端,所述上减震组件(5)设置在外围架体(3)的内部上端,所述控制柜本体(6)固定在上减震组件(5)的顶部;/n所述外围架体(3)的顶部分别设置有中间凹槽(301)和环形槽(302),所述环形槽(302)设置在中间凹槽(301)的四周,所述外围架体(3)左右两侧的内壁下端均设置有下弹性阻尼器(303),所述外围架体(3)前后两侧的内壁上端均设置有上弹性阻尼器(304),所述下弹性阻尼器(303)和上弹性阻尼器(304)上均套设有内减震弹簧(305)和外减震弹簧(306),所述内减震弹簧(305)设置在中间凹槽(301)内,所述外减震弹簧(306)设置在环形槽(302)内;/n所述下减震组件(4)包括下滚轴(401)、下支撑板(402)和下导向板(403),所述下滚轴(401)滚动设置在外围架体(3)的内部底面上,所述下支撑板(402)放置在下滚轴(401)上,所述下支撑板(402)的侧面开设有下通槽(404),所述下通槽(404)内固定有下导轨(405),所述下导向板(403)的中部穿过下通槽(404)且与下导轨(405)滑动连接,所述下导向板(403)的两端均固定在外围架体(3)的内部底面上;/n所述上减震组件(5)包括上滚轴(501)、上支撑板(502)和上导向板(503),所述上滚轴(501)滚动设置在下支撑板(402)的顶面上,所述上支撑板(502)放置在上滚轴(501)上,所述上支撑板(502)的侧面开设有上通槽(504),所述上通槽(504)内固定有上导轨(505),所述上导向板(503)的中部穿过上通槽(504)且与上导轨(505)滑动连接,所述上导向板(503)的两端亦均固定在外围架体(3)的内部底面上,所述上支撑板(502)的顶部设置有安装定位槽(506),所述控制柜本体(6)的底端固定在安装定位槽(506)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减震型电子电气控制柜,包括底座(1)、隔震橡胶支座(2)、外围架体(3)、下减震组件(4)、上减震组件(5)和控制柜本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橡胶支座(2)固定在底座(1)的顶部,所述外围架体(3)固定在隔震橡胶支座(2)的顶部,所述下减震组件(4)设置在外围架体(3)的内部下端,所述上减震组件(5)设置在外围架体(3)的内部上端,所述控制柜本体(6)固定在上减震组件(5)的顶部;
所述外围架体(3)的顶部分别设置有中间凹槽(301)和环形槽(302),所述环形槽(302)设置在中间凹槽(301)的四周,所述外围架体(3)左右两侧的内壁下端均设置有下弹性阻尼器(303),所述外围架体(3)前后两侧的内壁上端均设置有上弹性阻尼器(304),所述下弹性阻尼器(303)和上弹性阻尼器(304)上均套设有内减震弹簧(305)和外减震弹簧(306),所述内减震弹簧(305)设置在中间凹槽(301)内,所述外减震弹簧(306)设置在环形槽(302)内;
所述下减震组件(4)包括下滚轴(401)、下支撑板(402)和下导向板(403),所述下滚轴(401)滚动设置在外围架体(3)的内部底面上,所述下支撑板(402)放置在下滚轴(401)上,所述下支撑板(402)的侧面开设有下通槽(404),所述下通槽(404)内固定有下导轨(405),所述下导向板(403)的中部穿过下通槽(404)且与下导轨(405)滑动连接,所述下导向板(403)的两端均固定在外围架体(3)的内部底面上;
所述上减震组件(5)包括上滚轴(501)、上支撑板(502)和上导向板(503),所述上滚轴(501)滚动设置在下支撑板(402)的顶面上,所述上支撑板(502)放置在上滚轴(501)上,所述上支撑板(502)的侧面开设有上通槽(504),所述上通槽(504)内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海永杨海南黄培李姗姗陈宇丁丽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