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连接结构和光伏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9355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0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伏连接结构和光伏连接装置,包括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所述公端连接器包括公端套壳和设置于公端套壳内的公端子,所述母端连接器包括母端套壳和设置于母端套壳内的母端子所述母端子的一端具有一弹性收缩部和一套设于所述弹性收缩部外的套箍,所述套箍适于当所述公端子插入所述母端子后,将所述弹性收缩部收紧,以使所述公端子和母端子保持紧密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使母端子和公端子保持良好的电接触,从而降低了接触电阻,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进而避免了因接触电阻过大而导致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连接结构和光伏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特别涉及一种光伏连接结构和光伏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光伏连接器是应用于光伏发电系统,起到电流的导通作用。光伏连接器的电流导通是依靠连接器内部的铜金属端子,外部塑胶壳体起到电气及机械保护的作用。目前传统连接器(如图1)的金属端子连接结构,其通过母端子1’与转簧3’连接,再将转簧3’与公端子2’连接,转簧3’依靠自身的弹性和导电性起到连接公母端子的作用。然而这种结构具有以下弊端:1、转簧3’与母端子1’接触及转簧3’与公端子2’接触的导电方式一共有两级接触点,增加了接触电阻,当连接器接通电流时电阻越大温度会越高,连接器容易热变形,甚至导致烧毁,目前全球光伏发电系统已发生多起因连接器发热起火事件。2、转簧3’依靠自动化设备安装到母端子1’内,如果未能全部检查,会有漏装问题出现,结果光伏连接器在工作时会因接触不良产生电弧发热,导致光伏连接器烧坏,甚至损坏整个光伏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光伏连接结构和光伏连接装置,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降低安全隐患。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光伏连接结构,包括公端子和与所述公端子电连接的母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子的一端具有一弹性收缩部和一套设于所述弹性收缩部外的套箍,所述套箍适于当所述公端子插入所述母端子后,将所述弹性收缩部收紧,以使所述公端子和母端子保持紧密连接。优选地,所述弹性收缩部呈圆筒状,且在筒体的侧面沿母线开设有若干条贯通的切槽。优选地,所述套箍呈圆筒状,沿所述筒壁开设有一条贯通所述筒壁上下两端的切口。优选地,所述切口呈直线形或螺旋线型。优选地,所述母端子的另一端设置有适于包裹电缆的包片,所述包片包括适于两块铆压固定于电缆上的翼板。优选地,在所述包片的内壁设置有适于卡紧所述电缆的防滑结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光伏连接装置,包括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所述公端连接器包括公端套壳和设置于公端套壳内的公端子,所述母端连接器包括母端套壳和设置于母端套壳内的母端子,所述母端子的一端具有一弹性收缩部和一套设于所述弹性收缩部外的套箍,所述套箍适于当所述公端子插入所述母端子后,将所述弹性收缩部收紧,以使所述公端子和母端子保持紧密连接。上述光伏连接装置中,所述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还分别包括与光伏电缆连接的线爪和压紧所述线爪的螺帽。上述光伏连接装置中,在所述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之间还设置有防水圈。本技术在母端子的一端设置弹性收缩部,并在该弹性收缩部外套设一套箍,使得插入到母端子内的公端子能可靠地被套箍和弹性收缩部卡紧,使母端子和公端子保持良好的电接触,从而降低了接触电阻,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进而避免了因接触电阻过大而导致的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光伏连接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光伏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原理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母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中光伏连接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施例中光伏连接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施例中光伏连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及其功能、原理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附图作进一步阐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连接结构1,包括公端子12和母端子22,所述母端子22的一端具有一弹性收缩部221和一套设于所述弹性收缩部221外的套箍222,所述套箍222适于当所述公端子12插入所述母端子22后,将所述弹性收缩部221收紧,以使所述公端子12和母端子22保持紧密连接。公端子12和母端子22之间的良好接触可以降低接触电阻,从而避免因接触电阻过大导致发热而产生的安全隐患。参照图3所示,所述弹性收缩部221呈圆筒状,且在筒体的侧面沿母线开设有若干条贯通的切槽2211。公端子12与母端子22之间为过盈配合,公端子12插入母端子22内后,弹性收缩部221胀开,在套箍222的紧箍力作用下,母端子22将公端子12压紧,使二者之间保持紧密接触,即使在剧烈震荡的环境中也不会松脱或者接触不良,保障了产品的电气连接的可靠性。为简化产品结构,所述套箍222呈圆筒状,沿所述筒壁开设有一条贯通所述筒壁上下两端的切口2221,所述切口2221呈直线形或螺旋线型。套箍222可用铜片制成,弹性好,可以展开后套入弹性收缩部221的外部,对弹性收缩部221起到紧箍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母端子22的另一端设置有适于包裹电缆的包片223,所述包片223包括适于两块铆压固定于电缆上的翼板2231。在组装时,将电缆200内的芯线露出后,将该翼板2231包裹在芯线的外侧,再用工具将其铆压,使包片223与芯线紧紧地固定在一起,并实现良好的电接触。此外,在所述包片223的内壁设置有适于卡紧所述电缆的防滑结构2232,可有效防止电缆从母端子22内脱出,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参照图4~6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伏连接装置100,包括公端连接器10和母端连接器20,所述公端连接器10包括公端套壳11和设置于公端套壳11内的公端子12,所述母端连接器20包括母端套壳21和设置于母端套壳21内的母端子22,所述母端子22的一端具有一弹性收缩部221和一套设于所述弹性收缩部221外的套箍222,所述套箍222能够在当所述公端子12插入所述母端子22后将所述弹性收缩部221收紧,以使所述公端子12和母端子22保持紧密连接。所述公端连接器10和母端连接器20还分别包括与电缆200连接的线爪13、23和压紧所述线爪13、23的螺帽14、24。在所述公端连接器10和母端连接器20之间还设置有防水圈30。同时,在光伏电缆200与线爪13、23之间也设置有防水塞40,使得本实施例的光伏连接装置1可达到IP67的防护等级,大大拓宽了产品的使用环境。综上所述,本技术在母端子的一端设置弹性收缩部,并在该弹性收缩部外套设一套箍,使得插入到母端子内的公端子能可靠地被套箍和弹性收缩部卡紧,使母端子和公端子保持良好的电接触,从而降低了接触电阻,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进而避免了因接触电阻过大而导致的安全隐患。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连接结构,包括公端子和与所述公端子电连接的母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子的一端具有一弹性收缩部和一套设于所述弹性收缩部外的套箍,所述套箍适于当所述公端子插入所述母端子后,将所述弹性收缩部收紧,以使所述公端子和母端子保持紧密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连接结构,包括公端子和与所述公端子电连接的母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子的一端具有一弹性收缩部和一套设于所述弹性收缩部外的套箍,所述套箍适于当所述公端子插入所述母端子后,将所述弹性收缩部收紧,以使所述公端子和母端子保持紧密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收缩部呈圆筒状,且在筒体的侧面沿母线开设有若干条贯通的切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伏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箍呈圆筒状,沿筒壁开设有一条贯通所述筒壁上下两端的切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口呈直线形或螺旋线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子的另一端设置有适于包裹电缆的包片,所述包片包括适于两块铆压固定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金华王铁磊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誉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