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弧移相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93395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0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移相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圆弧移相器,包括介质板、移相器耦合片以及移相馈电组件;所述第二圆弧臂设于所述第一圆弧臂内侧且所述第一圆弧臂和所述第二圆弧臂的圆心相同;所述移相器耦合片包括安装臂;所述安装臂设有第一耦合臂以及第二耦合臂;所述安装臂设有第一开路支节以及第二开路支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第二圆弧臂设于第一圆弧臂内侧且第一圆弧臂和第二圆弧臂的圆心相同,从而使连接在不同圆弧臂上的辐射单元的相位不同且变化量大;另外通过设置第一开路支节以及第二开路支节,并且第一开路支节以及第二开路支节对称设于安装臂的两侧,能够使得移相器幅度分配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弧移相器
本技术涉及移相器
,具体涉及一种圆弧移相器。
技术介绍
目前,电调天线已经成为现有宏站覆盖的主流产品,通过调整改变天线移相器的移相位置来改变天线各个辐射单元的相位,从而改变天线波束的覆盖方向,因此天线的移相器是电调天线的技术核心。常规电调天线的集成化移相器普遍是介质移相器和微带扇形移相器演变而来的,它们的属性是尺寸大、幅度分配灵活性低,并且幅度分配不均匀,随着5G时代的到来,急需设计一种尺寸小并且幅度分配均匀的移相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圆弧移相器,使得幅度分配均匀。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圆弧移相器,包括介质板、转动安装于介质板的移相器耦合片以及设置介质板上的移相馈电组件;所述移相馈电组件包括中心相位输出线、中部为第一圆弧臂的第一移相馈电导轨、中部为第二圆弧臂的第二移相馈电导轨和与所述中心相位输出线连接的馈线;所述第二圆弧臂设于所述第一圆弧臂内侧且所述第一圆弧臂和所述第二圆弧臂的圆心相同;所述移相器耦合片包括安装臂;所述安装臂设有用于与第一圆弧臂耦合的第一耦合臂以及用于与第二圆弧臂耦合的第二耦合臂;所述安装臂在第一耦合臂与第二圆弧臂之间分别向两侧对称设有第一开路支节以及第二开路支节。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臂设有第一转轴孔;所述移相器耦合片通过第一转轴孔转动安装于介质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耦合臂以及第二耦合臂的截面形状均为圆弧形状;所述第一耦合臂的圆心以及第二耦合臂的圆心均位于所述第一转轴孔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介质板设有第二转轴孔;所述介质板通过第二转轴孔与移相器耦合片转动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心相位输出线设于第二转轴孔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圆弧臂和所述第二圆弧臂均呈规则波浪形状。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相器耦合片与介质板之间设有间隙。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开路支节的截面形状以及第二开路支节的截面形状均为长方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开路支节的截面形状以及第二开路支节的截面形状均为弧形;所述第一开路支节的圆心与第二开路支节的圆心重合。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开路支节以及第二开路支节均包括横部;所述横部向下延伸形成有竖部;所述竖部往安装臂的方向延伸有开路部;所述开路部与安装臂之间设有缝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将第二圆弧臂设于第一圆弧臂内侧且第一圆弧臂和第二圆弧臂的圆心相同,从而使连接在不同圆弧臂上的辐射单元的相位不同且变化量大;另外通过在第一耦合臂与第二圆弧臂之间设置第一开路支节以及第二开路支节,并且第一开路支节以及第二开路支节对称设于安装臂的两侧,能够使得移相器幅度分配均匀。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移相器耦合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移相器耦合片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4的移相器耦合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介质板;11、第二转轴孔;2、移相器耦合片;31、中心相位输出线;32、馈线;41、第一圆弧臂;42、第一移相馈电导轨;51、第二圆弧臂;52、第二移相馈电导轨;6、安装臂;61、第一转轴孔;71、第一耦合臂;72、第二耦合臂;81、第一开路支节;82、第二开路支节;91、横部;92、竖部;93、开路部;94、缝隙。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由图1至图3可知,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圆弧移相器,包括介质板1、转动安装于介质板1的移相器耦合片2以及设置介质板1上的移相馈电组件;所述移相馈电组件包括中心相位输出线31、中部为第一圆弧臂41的第一移相馈电导轨42、中部为第二圆弧臂51的第二移相馈电导轨52和与所述中心相位输出线31连接的馈线32;所述第二圆弧臂51设于所述第一圆弧臂41内侧且所述第一圆弧臂41和所述第二圆弧臂51的圆心相同;所述移相器耦合片2包括安装臂6;所述安装臂6设有用于与第一圆弧臂41耦合的第一耦合臂71以及用于与第二圆弧臂51耦合的第二耦合臂72;所述安装臂6在第一耦合臂71与第二圆弧臂51之间分别向两侧对称设有第一开路支节81以及第二开路支节82。具体地,本实施例所述的圆弧移相器,通过将第二圆弧臂51设于第一圆弧臂41内侧且第一圆弧臂41和第二圆弧臂51的圆心相同,从而使连接在不同圆弧臂上的辐射单元的相位不同且变化量大;另外通过在第一耦合臂71与第二圆弧臂51之间设置第一开路支节81以及第二开路支节82,并且第一开路支节81以及第二开路支节82对称设于安装臂6的两侧,第一开路支节81以及第二开路支节82起到匹配的作用,能够使得移相器幅度分配均匀。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圆弧移相器,所述安装臂6设有第一转轴孔61;所述移相器耦合片2通过第一转轴孔61转动安装于介质板1。通过上述设置便于移相器耦合片2与介质板1转动连接。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圆弧移相器,所述第一耦合臂71以及第二耦合臂72的截面形状均为圆弧形状;所述第一耦合臂71的圆心以及第二耦合臂72的圆心均位于所述第一转轴孔61处。上述设置使得移相器结构紧凑。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圆弧移相器,所述介质板1设有第二转轴孔11;所述介质板1通过第二转轴孔11与移相器耦合片2转动连接。通过上述设置便于移相器耦合片2与介质板1转动连接。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圆弧移相器,所述中心相位输出线31设于第二转轴孔11处。上述设置使得移相器结构紧凑。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圆弧移相器,所述第一圆弧臂41和所述第二圆弧臂51均呈规则波浪形状。第一圆弧臂41和第二圆弧臂51均呈规则波浪形状,从而使移相耦合片在滑动调节时,旋转每一度所改变的相位更大,从而在保证相同移相量情况下,移相器的体积相对较小。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圆弧移相器,所述移相器耦合片2与介质板1之间设有间隙。上述设置便于移相耦合片转动。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圆弧移相器,所述第一开路支节81的截面形状以及第二开路支节82的截面形状均为长方形。通过上述设置,使得移相器幅度分配均匀。实施例2,如图4和图5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圆弧移相器,所述第一开路支节81的截面形状以及第二开路支节82的截面形状均为弧形;所述第一开路支节81的圆心与第二开路支节82的圆心重合。实施例3,如图6和图7所示,与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弧移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介质板(1)、转动安装于介质板(1)的移相器耦合片(2)以及设置介质板(1)上的移相馈电组件;/n所述移相馈电组件包括中心相位输出线(31)、中部为第一圆弧臂(41)的第一移相馈电导轨(42)、中部为第二圆弧臂(51)的第二移相馈电导轨(52)和与所述中心相位输出线(31)连接的馈线(32);所述第二圆弧臂(51)设于所述第一圆弧臂(41)内侧且所述第一圆弧臂(41)和所述第二圆弧臂(51)的圆心相同;/n所述移相器耦合片(2)包括安装臂(6);所述安装臂(6)设有用于与第一圆弧臂(41)耦合的第一耦合臂(71)以及用于与第二圆弧臂(51)耦合的第二耦合臂(72);所述安装臂(6)在第一耦合臂(71)与第二圆弧臂(51)之间分别向两侧对称设有第一开路支节(81)以及第二开路支节(8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弧移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介质板(1)、转动安装于介质板(1)的移相器耦合片(2)以及设置介质板(1)上的移相馈电组件;
所述移相馈电组件包括中心相位输出线(31)、中部为第一圆弧臂(41)的第一移相馈电导轨(42)、中部为第二圆弧臂(51)的第二移相馈电导轨(52)和与所述中心相位输出线(31)连接的馈线(32);所述第二圆弧臂(51)设于所述第一圆弧臂(41)内侧且所述第一圆弧臂(41)和所述第二圆弧臂(51)的圆心相同;
所述移相器耦合片(2)包括安装臂(6);所述安装臂(6)设有用于与第一圆弧臂(41)耦合的第一耦合臂(71)以及用于与第二圆弧臂(51)耦合的第二耦合臂(72);所述安装臂(6)在第一耦合臂(71)与第二圆弧臂(51)之间分别向两侧对称设有第一开路支节(81)以及第二开路支节(8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弧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臂(6)设有第一转轴孔(61);所述移相器耦合片(2)通过第一转轴孔(61)转动安装于介质板(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圆弧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合臂(71)以及第二耦合臂(72)的截面形状均为圆弧形状;所述第一耦合臂(71)的圆心以及第二耦合臂(72)的圆心均位于所述第一转轴孔(61)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益耒李祖福孙桂春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晖速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