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化床喷雾包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9333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0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化床喷雾包覆设备,该设备包括:固定底座,固定底座上设置有混料装置,混料装置用于将包覆晶核用的料液或料浆混合均匀;喷雾包覆装置,喷雾包覆装置具有喷雾包覆室,并设置在固定底座上方、与混料装置连接,用于将混料装置混合均匀的料液或料浆送入至喷雾包覆室内,并对送入至喷雾包覆室内的晶核进行包覆及干燥;井状进风筛选装置,井状进风筛选装置与喷雾包覆装置连接,用于将喷雾包覆室分隔成流化床包覆区和固料收集区,并将送入至喷雾包覆室内的所述晶核悬浮于流化床包覆区以形成流化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获得粒径均一、包覆层均匀的实心梯度正极材料包覆颗粒,以达到满足电池正极材料对成品球型度、粒径分布和振实密度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化床喷雾包覆设备
本技术涉及冶金与新能源材料制备
,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流化床喷雾包覆设备。
技术介绍
粉末冶金制品常远远超出材料和冶金的范畴,往往是跨多学科的技术。喷雾干燥机为连续式常压干燥器的一种,喷雾干燥是一个把原料液用特殊设备将液料喷成雾状,以热空气或者别的气体和雾滴直接接触的办法来获取粉粒形状产品的干燥过程。喷雾干燥具有速度快的优势,其干燥完成只需数秒钟,适宜于热敏性物料干燥,并主要用于干燥有些热敏性的液体、悬浮液和粘滞液体,如药物及材料等。由于干燥过程是在瞬间完成的,生成的成品颗粒基本上能保持液滴近似的球状,产品具有良好的分散性、流动性和溶解性,且生产过程简化、操作控制方便。但是,传统的喷雾干燥设备生成的产品常有粉状、颗粒状、空心球或团粒状,生成物容易团聚,不能对成品颗粒形状、大小分布、残留水分含量、堆积密度等实现准确的把控,导致在材料包覆的工作过程中容易产生包覆不均匀及破碎空心球等多种问题,不能满足电池正极材料对成品球型度、粒径分布和振实密度的要求。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r>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化床喷雾包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上设置有混料装置,所述混料装置用于将包覆晶核用的料液或料浆混合均匀;/n喷雾包覆装置,所述喷雾包覆装置具有喷雾包覆室,并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上方、与所述混料装置连接,用于将所述混料装置混合均匀的料液或料浆送入至所述喷雾包覆室内,并对送入至喷雾包覆室内的晶核进行包覆及干燥;以及/n井状进风筛选装置,所述井状进风筛选装置与所述喷雾包覆装置连接,用于将所述喷雾包覆室分隔成流化床包覆区和固料收集区,并将送入至喷雾包覆室内的所述晶核悬浮于所述流化床包覆区,以形成流化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化床喷雾包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上设置有混料装置,所述混料装置用于将包覆晶核用的料液或料浆混合均匀;
喷雾包覆装置,所述喷雾包覆装置具有喷雾包覆室,并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上方、与所述混料装置连接,用于将所述混料装置混合均匀的料液或料浆送入至所述喷雾包覆室内,并对送入至喷雾包覆室内的晶核进行包覆及干燥;以及
井状进风筛选装置,所述井状进风筛选装置与所述喷雾包覆装置连接,用于将所述喷雾包覆室分隔成流化床包覆区和固料收集区,并将送入至喷雾包覆室内的所述晶核悬浮于所述流化床包覆区,以形成流化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化床喷雾包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料收集装置,所述固料收集装置设置在所述喷雾包覆装置底部,用于收集经所述喷雾包覆装置包覆及干燥后的晶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化床喷雾包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包覆装置包括:
若干固定柱,所述固定柱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上;
喷雾包覆塔,所述喷雾包覆塔设置在所述固定柱上;其中,所述喷雾包覆塔中空设置以形成所述喷雾包覆室;所述喷雾包覆塔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延伸至所述喷雾包覆室内;
超细雾化器,所述超细雾化器设置在所述喷雾包覆塔顶部;所述超细雾化器设置有进液口和第一出液管,所述第一出液管与所述进液口连接,所述进液口垂直于所述喷雾包覆塔设置并延伸至所述流化床包覆区;
热泵系统组件,所述热泵系统组件上设置有第一进液管,所述第一进液管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混料装置和所述热泵系统组件,所述第一出液管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进液口和所述热泵系统组件,用于将经过混料装置混合均匀的料液或料浆送入所述进液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化床喷雾包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包覆塔包括:
壳体,所述热泵系统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内箱体和外箱体,所述外箱体与所述内箱体间隔设置并与所述内箱体之间形成空腔;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外箱体上;
电热丝,所述电热丝设置在所述空腔中,并与所述热泵系统组件电连接;以及
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由隔热材料制成,所述隔热材料填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艳王皓逸崔焱张英杰宁培超张义永孟奇段建国徐明丽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