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直变压器插拔式阀侧引线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9294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0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柔直变压器插拔式阀侧引线连接结构,属于柔直变压器技术领域。技术方案是:引线插头(3)上设有插拔头导电表链(6),插拔头导电表链(6)插入引线侧套筒(1)并与之匹配;套管(7)的插头上设有导电表链(4),导电表链(4)插入套管侧套筒(2)并与之匹配;引线侧套筒(1)与套管侧套筒(2)均为金属套筒,引线侧套筒(1)与套管侧套筒(2)之间采用多根电缆相连接,引线侧套筒(1)与套管侧套筒(2)通过支撑杆(5)进行定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可靠、易于操作、安装简便等特点,有效解决阀侧引线截面过大引起的连接操作不便,可全面适用于各个电压等级的柔直变压器,有利于柔直输变电行业的快速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直变压器插拔式阀侧引线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柔直变压器插拔式阀侧引线连接结构,属于柔直变压器

技术介绍
目前,柔性直流输电是构建智能电网的重要装备,与传统方式相比,柔性直流输电在孤岛供电、城市配电网的增容改造、交流系统互连、大规模风电场并网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是改变大电网发展格局的战略选择。随着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的不断发展,柔性直流变压器,简称柔直变压器,作为换流站主要设备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阀侧引线是柔直变压器中最关键的部件之一,阀侧引线的连接又是整个阀侧引线的核心技术,因其设计、工艺、生产制造流程复杂,直接影响我国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的全面发展。柔直变压器容量不断增大,阀侧电流不断增大,将造成阀侧引线电缆横截面积过大,从而导致阀侧引线连接处空间狭小,在严重影响了套管与阀侧引线连接,更有因为连接不牢固,造成了产品试验不合格,制约着整个柔直变压器的发展。因此研制一种新的阀侧引线连接结构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柔直变压器插拔式阀侧引线连接结构,结构可靠、易于操作、安装简便,有效解决阀侧引线截面过大引起的连接操作不便,可全面适用于各个电压等级的柔直变压器,解决已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柔直变压器插拔式阀侧引线连接结构,包含引线侧套筒、套管侧套筒、引线插头、导电表链、支撑杆、插拔头导电表链和套管;引线插头上设有插拔头导电表链,插拔头导电表链插入引线侧套筒并与之匹配;套管的插头上设有导电表链,导电表链插入套管侧套筒并与之匹配;引线侧套筒与套管侧套筒均为金属套筒,引线侧套筒与套管侧套筒之间采用多根电缆相连接,引线侧套筒与套管侧套筒通过支撑杆进行定位;所述引线插头与套管之间通过引线侧套筒与套管侧套筒及电缆相连接;所述导电表链和插拔头导电表链结构相同,均为多道环状凸起,用于与套管侧套筒和引线侧套筒连接。所述引线插头一端通过引线与变压器绕组连接,另一端设有保护树脂壳,保护树脂壳通过螺钉固定在引线插头的顶端。所述导电表链和插拔头导电表链为弹性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套管侧套筒和引线侧套筒内分别设有与导电表链和插拔头导电表链相匹配的环状沟槽。所述支撑杆为金属支撑杆,套管侧套筒和引线侧套筒之间依靠一侧绝缘一侧接地的金属支撑杆加以固定。套管可以直接从外部插入套管侧套筒2,不必再在内部进行连线;在两个金属套筒之间采用多根电缆相连接,省去了套管与阀侧引线在狭小空间内的连接操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具有结构可靠、易于操作、安装简便等特点,有效解决阀侧引线截面过大引起的连接操作不便,可全面适用于各个电压等级的柔直变压器,有利于柔直输变电行业的快速发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引线侧套筒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引线插头示意图;图中:引线侧套筒1、套管侧套筒2、引线插头3、导电表链4、支撑杆5、插拔头导电表链6、套管7、螺钉8、保护树脂壳9、引线10、环状沟槽11、法兰1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一种柔直变压器插拔式阀侧引线连接结构,包含引线侧套筒1、套管侧套筒2、引线插头3、导电表链4、支撑杆5、插拔头导电表链6和套管7;引线插头3上设有插拔头导电表链6,插拔头导电表链6插入引线侧套筒1并与之匹配;套管7的插头上设有导电表链4,导电表链4插入套管侧套筒2并与之匹配;引线侧套筒1与套管侧套筒2均为金属套筒,引线侧套筒1与套管侧套筒2之间采用多根电缆相连接,引线侧套筒1与套管侧套筒2通过支撑杆5进行定位;所述引线插头3与套管7之间通过引线侧套筒1与套管侧套筒2及电缆相连接,将变压器阀侧引线与套管7连接在一起;所述导电表链4和插拔头导电表链6结构相同,均为多道环状凸起,用于与套管侧套筒2和引线侧套筒1连接。所述引线插头3一端通过引线10与变压器绕组连接,另一端设有保护树脂壳9,保护树脂壳9通过螺钉8固定在引线插头3的顶端。所述导电表链4和插拔头导电表链6为弹性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套管侧套筒2和引线侧套筒1内分别设有与导电表链4和插拔头导电表链6相匹配的环状沟槽11。所述支撑杆为金属支撑杆,套管侧套筒和引线侧套筒之间依靠一侧绝缘一侧接地的金属支撑杆加以固定。套管可以直接从外部插入套管侧套筒2,不必再在内部进行连线;在两个金属套筒之间采用多根电缆相连接,省去了套管与阀侧引线在狭小空间内的连接操作。所述支撑杆5上设有法兰12,支撑杆5上的法兰与变压器的均压球连接安装。在实施例中,参照附图1,阀侧的引线10与引线插头3连接,引线插头3再插入引线侧套筒1,通过插拔头导电表链6与引线侧套筒1可靠连接。引线侧套筒与套管侧套筒通过支撑杆5固定,依靠电缆进行传导电流。引线侧套筒1与引线插头3的电流是通过插拔头导电表链来传导的。整体安装完成后,将本技术通过支撑杆5上的法兰与变压器的均压球安装。附图2,为本技术引线侧套筒或套管侧套筒的剖面图,所述导电表链4和插拔头导电表链6为弹性金属材料制成;所套管侧套筒2和引线侧套筒1内分别设有与导电表链4和插拔头导电表链6相匹配的环状沟槽11。根据电流的大小决定导电表带的数量。附图3为引线插头3上设有插拔头导电表链6。安装时将插拔头导电表链6、保护树脂壳9安装在引线插头3上组成完整的插拔头,保护树脂壳9有效保证引线插头3安装时出线磕碰金属屑掉落现象发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直变压器插拔式阀侧引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引线侧套筒(1)、套管侧套筒(2)、引线插头(3)、导电表链(4)、支撑杆(5)、插拔头导电表链(6)和套管(7);引线插头(3)上设有插拔头导电表链(6),插拔头导电表链(6)插入引线侧套筒(1)并与之匹配;套管(7)的插头上设有导电表链(4),导电表链(4)插入套管侧套筒(2)并与之匹配;引线侧套筒(1)与套管侧套筒(2)均为金属套筒,引线侧套筒(1)与套管侧套筒(2)之间采用多根电缆相连接,引线侧套筒(1)与套管侧套筒(2)通过支撑杆(5)进行定位;所述引线插头(3)与套管(7)之间通过引线侧套筒(1)与套管侧套筒(2)及电缆相连接;所述导电表链(4)和插拔头导电表链(6)结构相同,均为多道环状凸起,用于与套管侧套筒(2)和引线侧套筒(1)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直变压器插拔式阀侧引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引线侧套筒(1)、套管侧套筒(2)、引线插头(3)、导电表链(4)、支撑杆(5)、插拔头导电表链(6)和套管(7);引线插头(3)上设有插拔头导电表链(6),插拔头导电表链(6)插入引线侧套筒(1)并与之匹配;套管(7)的插头上设有导电表链(4),导电表链(4)插入套管侧套筒(2)并与之匹配;引线侧套筒(1)与套管侧套筒(2)均为金属套筒,引线侧套筒(1)与套管侧套筒(2)之间采用多根电缆相连接,引线侧套筒(1)与套管侧套筒(2)通过支撑杆(5)进行定位;所述引线插头(3)与套管(7)之间通过引线侧套筒(1)与套管侧套筒(2)及电缆相连接;所述导电表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磊李文平赵文祥齐桂芬李斌张丽丽巩跟盼平腾志石文静吴增泊刘艳娜徐世超
申请(专利权)人: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