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文迪专利>正文

一种教学用地震模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92323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0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教学用地震模拟器,包括底座,震动电机,边板,填充腔,震源杆,地表层和模拟建筑物,所述底座的内部安装有震动电机,在震动电机的一端电性连接有震源杆,在震源杆的外围卡扣有边板;所述边板的内侧围设有填充腔,在边板的上端卡设有地表层,在地表层的上端卡设有模拟建筑物;所述震源杆包括杆腔和连接杆,在震源杆的内部开设有杆腔,在杆腔的内部设有连接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震动电机,震源杆和边板的设置,通过震动电机进行动力模拟,实现地震状态下的直观模拟,确保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地底地质层的挤压状态,与不同震源深度状态下的损伤范围,提高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教学用地震模拟器
本技术属于地震模拟器
,尤其涉及一种教学用地震模拟器。
技术介绍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因此,为了让人们能够更直观的体验到地震的破坏能力,人们制作出了地震模拟器,但是现有地震模拟器震源深度单一,造成的地震效果单一,影响使用体验的问题依然存在。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教学用地震模拟器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教学用地震模拟器,以解决现有现有地震模拟器震源深度单一,造成的地震效果单一,影响使用体验的问题。一种教学用地震模拟器,包括底座,震动电机,边板,填充腔,震源杆,地表层和模拟建筑物,所述底座的内部安装有震动电机,在震动电机的一端电性连接有震源杆,在震源杆的外围卡扣有边板;所述边板的内侧围设有填充腔,在边板的上端卡设有地表层,在地表层的上端卡设有模拟建筑物;所述震源杆包括杆腔和连接杆,在震源杆的内部开设有杆腔,在杆腔的内部设有连接杆;所述地表层包括扣物口和震源点,且地表层的表面开设有扣物口,在地表层的中央位置标识有震源点。所述底座采用矩形结构的复合木,在底座的内部螺钉安装有震动电机;所述震动电机采用YCT电磁调速电机,该震动电机通过电源线连接外部控制电源。所述震源杆采用柱状结构的复合木,在震源杆的内部开设有空腔结构杆腔;所述连接杆采用柱状螺纹结构的复合木,两震源杆之间通过一连接杆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边板采用矩形复合木,且边板的底端通过卡扣结构固定在底座的上表面,两边板之间采用榫卯结构固定,一边板的高度与一震源杆的高度相等。所述地表层采用矩形复合木,地表层的底端与最上端边板通过榫卯结构固定。所述填充腔成型在边板的内壁与震源杆的外壁之间;所述模拟建筑物采用复合板状结构,且模拟建筑物包括但不限于木质房屋、高层建筑和树木,该模拟建筑物的底端均设有卡扣槽与扣物口形成榫卯结构连接。所述扣物口环绕开设在地表层的上表面,且扣物口用于安装不同位置模拟建筑物形成不同震中距。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震源杆的设置,通过活性连接结构避免现有结构中震源深度单一,无法提供不同震源状态下的损伤受害情况,无法为使用者带来直观对比的问题。2.本技术边板的设置,通过辅助结构形成稳定的防护做工实时了解地下地质结构在地震发生时的运动与挤压状态,实现直观教学,现象记忆。3.本技术震动电机的设置,采用衔接结构为使用者带来较为稳定的做工体验,避免由于做工不衔接引起的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优化使用体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图1中的震源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图1中的地表层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震动电机,3-边板,4-填充腔,5-震源杆,51-杆腔,52-连接杆,6-地表层,61-扣物口,62-震源点,7-模拟建筑物。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附图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教学用地震模拟器,包括底座1,震动电机2,边板3,填充腔4,震源杆5,地表层6和模拟建筑物7,使用者通过榫卯结构将装置进行拼接安装,将装置接通外部电源,最低端震源杆5与震动电机2为固定连接,通过连接杆51将震源杆5进行安装至一定高度后,在外围固定边板3至相同高度,通过外部钮装开关进行通电,并通过电性连接震动电机2进行档位调节,震动电机2产生等级震动,震源杆5产生震动,在填充腔4内部可按照地质结构进行比例填充,填充物在震源杆5的震动下变形挤压,上端地表层6伴随震动产生摇晃,模拟建筑物7随之产生坍塌解体,实现地震模拟。利用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教学用地震模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震动电机(2),边板(3),填充腔(4),震源杆(5),地表层(6)和模拟建筑物(7),所述底座(1)的内部安装有震动电机(2),在震动电机(2)的一端电性连接有震源杆(5),在震源杆(5)的外围卡扣有边板(3);所述边板(3)的内侧围设有填充腔(4),在边板(3)的上端卡设有地表层(6),在地表层(6)的上端卡设有模拟建筑物(7);所述震源杆(5)包括杆腔(51)和连接杆(52),在震源杆(5)的内部开设有杆腔(51),在杆腔(51)的内部设有连接杆(52);所述地表层(6)包括扣物口(61)和震源点(62),且地表层(6)的表面开设有扣物口(61),在地表层(6)的中央位置标识有震源点(6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教学用地震模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震动电机(2),边板(3),填充腔(4),震源杆(5),地表层(6)和模拟建筑物(7),所述底座(1)的内部安装有震动电机(2),在震动电机(2)的一端电性连接有震源杆(5),在震源杆(5)的外围卡扣有边板(3);所述边板(3)的内侧围设有填充腔(4),在边板(3)的上端卡设有地表层(6),在地表层(6)的上端卡设有模拟建筑物(7);所述震源杆(5)包括杆腔(51)和连接杆(52),在震源杆(5)的内部开设有杆腔(51),在杆腔(51)的内部设有连接杆(52);所述地表层(6)包括扣物口(61)和震源点(62),且地表层(6)的表面开设有扣物口(61),在地表层(6)的中央位置标识有震源点(6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教学用地震模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采用矩形结构的复合木,在底座(1)的内部螺钉安装有震动电机(2);所述震动电机(2)采用YCT电磁调速电机,该震动电机(2)通过电源线连接外部控制电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教学用地震模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震源杆(5)采用柱状结构的复合木,在震源杆(5)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文迪
申请(专利权)人:胡文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