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透镜组件、指纹识别模组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9203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0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透镜组件、指纹识别模组及电子设备。一种微透镜组件,包括透明基底,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透明基底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若干个相互间隔的凸起;嵌入式遮光结构,填充于所述凸起之间形成的相对凹陷区域;微透镜阵列,包括若干个设于透明基底的第一表面且阵列排列的微透镜;微透镜为多边形微透镜,且相邻微透镜共边,且若干个所述微透镜整体无缝衔接;微透镜与凸起一一对应;在垂直于第一表面的方向,微透镜的中心轴与对应的凸起的中心轴重合;微透镜在透明基底上的投影的边缘全部落在相对凹陷区域,且与凸起有间隔;以及嵌入式遮光结构,填充于相对凹陷区域内。上述微透镜组件,通过嵌入式遮光结构可提高聚光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透镜组件、指纹识别模组及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微透镜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透镜组件、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微透镜阵列是指若干个呈阵列状排布的微纳尺度的透镜。它不仅具有传统透镜的聚焦、成像等基本功能,而且具有单元尺寸小、集成度高的特点,使得它能够完成传统光学元件无法完成的功能,并能构成许多新型的光学系统。然而,光透过微透镜后形成的图像的清晰度不一致,影响成像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提供一种可以提高成像效果的微透镜组件。一种微透镜组件,包括:透明基底,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透明基底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若干个相互间隔的凸起;嵌入式遮光结构,填充于所述凸起之间形成的相对凹陷区域;微透镜阵列,包括若干个设于所述透明基底的第一表面且阵列排列的微透镜;所述微透镜为多边形微透镜,且相邻所述微透镜共边以使所述若干个微透镜整体无缝衔接;所述微透镜与所述凸起一一对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所述微透镜的中心轴与对应的所述凸起的中心轴重合;所述微透镜在所述透明基底上的投影的边缘全部落在所述相对凹陷区域,且与所述凸起有间隔。上述微透镜组件,通过嵌入式遮光结构可以遮挡入射角较大的杂光,从而提高入射光透过微透镜后形成的图像的清晰度的一致性,提高微透镜聚光效率,即提高成像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嵌入式遮光结构为环氧树脂遮光结构。环氧树脂遮光结构具有较好的吸光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微透镜的与所述透明基底贴合的表面为第一贴合面;所述凸起的与所述透明基底平行的截面形状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贴合面的形状相同,所述凸起的截面的每个边缘均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贴合面的相应侧的边缘平行,且若干个所述凸起的大小相同。从而使得每个微透镜对应的聚光位置的边缘的聚光效率一致,进而避免通过微透镜阵列组件形成的图形的清晰度出现忽高忽低的现象,即提高微透镜阵列组件的成像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凸起之间的距离大于3μm。可以比较好的遮挡入射角较大的杂光,得到较好的成像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所述透明基底的第二表面的第一遮光层;所述第一遮光层具有若干个与所述微透镜一一对应的第一镂空结构;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所述第一镂空结构的中心轴与对应的所述微透镜的中心轴重合;所述第一遮光层的未设置所述第一镂空结构的部分为第一遮光部,所述凸起在所述第一遮光层上的投影的边缘全部落在所述第一遮光层的第一遮光部上,且与所述第一镂空结构有间隔。第一遮光层的设置可以进一步遮挡透过透明基底的入射角较大的杂光。从而进一步提高入射光透过微透镜后形成的图像的清晰度的一致性,提高微透镜的聚光效率,即提高成像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遮光层的厚度为0.8μm~3μm。从而使得第一遮光层可较好地吸收入射角较大的杂光,且避免因第一遮光层的设置而过多的增加微透镜阵列组件的厚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遮光层为钛层、铬层、硅层、二氧化硅层或碳化硅层。钛层、铬层、硅层、二氧化硅层和碳化硅层均为吸光性较好的黑色遮光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微透镜的与所述透明基底贴合的表面为第一贴合面;所述第一镂空结构的形状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贴合面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一镂空结构的每个边缘均与对应的第一贴合面的相应侧的边缘平行,且若干个所述第一镂空结构的大小相同。从而使得每个微透镜对应的聚光位置的边缘的聚光效率一致,进而避免通过微透镜阵列组件形成的图形的清晰度出现忽高忽低的现象,即提高微透镜阵列组件的成像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所述透明基底的第一表面,且位于所述透明基底和所述微透镜阵列之间的第二遮光层;所述第二遮光层具有若干个与所述微透镜一一对应的第二镂空结构;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所述第二镂空结构的中心轴与对应的所述微透镜的中心轴重合;所述第二遮光层的未设置所述第二镂空结构的部分为第二遮光部,所述微透镜在所述第二遮光层上的投影的边缘完全落在所述第二遮光层的第二遮光部上,且与所述第二镂空结构有间隔;所述凸起在所述第二遮光层上的投影完全落在所述第二镂空结构上,且与所述第二镂空结构的边缘有间隔。第二遮光层的设置可以首先遮挡部分透过透明基底的入射角较大的杂光。从而进一步提高入射光透过微透镜后形成的图像的清晰度的一致性,提高微透镜的聚光效率,即提高成像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遮光层的厚度为0.8μm~3μm。从而使得第二遮光层可较好地吸收入射角较大的杂光,且避免因第二遮光层的设置而过多的增加微透镜阵列组件的厚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遮光层为钛层、铬层、硅层、二氧化硅层或碳化硅层。钛层、铬层、硅层、二氧化硅层和碳化硅层均为吸光性较好的黑色遮光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微透镜的与所述透明基底贴合的表面为第一贴合面;所述第二镂空结构的形状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贴合面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二镂空结构的每个边缘均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贴合面的相应侧的边缘平行,且若干个所述第二镂空结构的大小相同。从而使得每个微透镜对应的聚光位置的边缘的聚光效率一致,进而避免通过微透镜阵列组件形成的图形的清晰度出现忽高忽低的现象,即提高微透镜阵列组件的成像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镂空结构之间的距离大于3μm。可以比较好的遮挡入射角较大的杂光,得到较好的成像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微透镜均为正三角形微透镜、正方形微透镜或正六边形微透镜。结构简单,易成型。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指纹识别模组,其包括本技术提供的微透镜组件。上述指纹识别模组,通过嵌入式遮光结构可以遮挡入射角较大的杂光,从而提高入射光透过微透镜后形成的图像的清晰度的一致性,提高微透镜聚光效率,即提高成像效果。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本技术提供的摄像模组。上述电子设备,通过嵌入式遮光结构可以遮挡入射角较大的杂光,从而提高入射光透过微透镜后形成的图像的清晰度的一致性,提高微透镜聚光效率,即提高成像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微透镜组件的俯视图。图2为图1所示微透镜组件的M-M向剖视图。图3为图1所示微透镜组件的仰视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微透镜组件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微透镜组件的剖视图。图6为图5所示微透镜组件的仰视图。图7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微透镜组件的剖视图。图8为图7中第二遮光层的俯视图。图9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微透镜组件的剖视图。100/200/300/400/500、微透镜组件;110、透明基底;111、第一表面;113、第二表面;114、相对凹陷区域;1141、凸起;130、微透镜;150、第二遮光层;151、第二镂空结构;160、嵌入式遮光结构;190、第一遮光层;191、第一镂空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专利技术人经研究发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透明基底,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透明基底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设有若干个相互间隔的凸起;/n嵌入式遮光结构,填充于所述凸起之间形成的相对凹陷区域;/n微透镜阵列,包括若干个设于所述透明基底的第一表面且阵列排列的微透镜;所述微透镜为多边形微透镜,且相邻所述微透镜共边以使所述若干个微透镜整体无缝衔接;所述微透镜与所述凸起一一对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所述微透镜的中心轴与对应的所述凸起的中心轴重合;所述微透镜在所述透明基底上的投影的边缘全部落在所述相对凹陷区域,且与所述凸起有间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透明基底,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透明基底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设有若干个相互间隔的凸起;
嵌入式遮光结构,填充于所述凸起之间形成的相对凹陷区域;
微透镜阵列,包括若干个设于所述透明基底的第一表面且阵列排列的微透镜;所述微透镜为多边形微透镜,且相邻所述微透镜共边以使所述若干个微透镜整体无缝衔接;所述微透镜与所述凸起一一对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所述微透镜的中心轴与对应的所述凸起的中心轴重合;所述微透镜在所述透明基底上的投影的边缘全部落在所述相对凹陷区域,且与所述凸起有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入式遮光结构为环氧树脂遮光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透镜的与所述透明基底贴合的表面为第一贴合面;所述凸起的与所述透明基底平行的截面形状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贴合面的形状相同,所述凸起的截面的每个边缘均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贴合面的相应侧的边缘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凸起之间的距离大于3μ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透明基底的第二表面的第一遮光层;所述第一遮光层具有若干个与所述微透镜一一对应的第一镂空结构;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所述第一镂空结构的中心轴与对应的所述微透镜的中心轴重合;所述第一遮光层的未设置所述第一镂空结构的部分为第一遮光部,所述凸起在所述第一遮光层上的投影的边缘全部落在所述第一遮光层的第一遮光部上,且与所述第一镂空结构有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层为钛层、铬层、硅层、二氧化硅层或碳化硅层;和/或,所述第一遮光层的厚度为0.8μm~3μ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郑刚强任金虎黄梅峰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