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连接组件以及显示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9162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0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极连接组件和显示屏,电极连接组件包括:第一电极层、压电材料层、第二电极层、第一导电材料层、第二导电材料层和电路板,压电材料层设置于第一电极层的表面,压电材料层开设有通孔,第二电极层设置于压电材料层背离第一电极层的表面且具有避让通孔的避让区,电路板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与第一导电材料层相连接,第二连接端与第二导电材料层相连接。通过在压电材料层上设置通孔,在第二电极层上设置避让区,当第一连接端与第一导电材料层相连接,以及第二连接端与第二导电材料层相连接时,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可以在同一平面上,从而可以在封装时减少封装的工艺,进而可以实现大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极连接组件以及显示屏
本技术涉及电极连接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极连接组件以及显示屏。
技术介绍
通过在显示屏中,将超声波传感器制成薄膜附在薄膜晶体管与显示屏的下偏光片和背光之间,实现显示屏全屏指纹识别。相关技术中,可以采用分别连接在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上,从而可以实现与电路板之间的电路连接,但工艺复杂,成本高,不适合量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极连接组件,通过在压电材料层预留通孔,涂覆第一导电材料层时,遮住通孔上方区域,从而留下第一导电材料层避让区,通过封装,可以在电极两端施加一定频率电压。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极连接组件,包括:第一电极层、压电材料层、第二电极层、第一导电材料层、第二导电材料层和电路板,所述压电材料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层的表面,所述压电材料层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压电材料层背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表面且具有避让所述通孔的避让区,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层设置于所述通孔处且与所述第一电极层相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极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电极层;/n压电材料层,所述压电材料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层的表面,所述压电材料层开设有通孔;/n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压电材料层背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表面且具有避让所述通孔的避让区;/n第一导电材料层,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层设置于所述通孔处且与所述第一电极层相连接;/n第二导电材料层,所述第二导电材料层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极层背离所述压电材料层的表面;/n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层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二导电材料层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极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电极层;
压电材料层,所述压电材料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层的表面,所述压电材料层开设有通孔;
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压电材料层背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表面且具有避让所述通孔的避让区;
第一导电材料层,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层设置于所述通孔处且与所述第一电极层相连接;
第二导电材料层,所述第二导电材料层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极层背离所述压电材料层的表面;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层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二导电材料层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朝向所述压电材料层的表面和所述第二连接端朝向所述第二电极层的表面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区在所述压电材料层表面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通孔的横截面积。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士建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