氡探测器布放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39138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0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氡探测器布放系统,包括机盖、机体和氡探测器工作模块,所述机盖通过合页安装在机体的顶部,所述机盖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机体的侧壳腔内固定安装有电板,所述电板上从上至下分别固定安装有单片机、GPS定位模块、4G模块与内置数据接收芯片,所述机体的顶面上镶嵌安装有按钮与数显屏,所述GPS定位模块及氡探测器工作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信息接收终端之间通过4G网络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GPS定位信息整合模块,在对于各个氡探测器布放后,该GPS定位信息整合模块可有效对回传所有的氡探测器的位置信息进行整合,使大量的氡探测器可看作为一个整体,氡探测器的布放位置显示的一目了然,便于后续的收回或者位置改进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氡探测器布放系统
本技术涉及氡探测器布放
,尤其涉及氡探测器布放系统。
技术介绍
化学元素氡又称之为氡,是一种化学元素。氡通常的单质形态是氡气,为无色、无嗅、无味的惰性气体,具有放射性。氡的化学反应不活泼,氡也难以与其他元素发生反应成为化合物。氡没有已知的生物作用。因为氡是放射性气体,当人吸入体内后,氡发生衰变的阿尔法粒子可在人的呼吸系统造成辐射损伤,引发肺癌。而建筑材料是室内氡的最主要来源。如花岗岩、砖砂、水泥及石膏之类,特别是含放射性元素的天然石材,最容易释出氡。氡,是一种天然放射性气体,广泛存在于地基土壤、建筑材料、室内外空气、生活用水和家用燃料中。在开放的环境中容易被大气稀释到极低的水平,但在通风不良的房间内,有时可以累积到较高浓度。吸入的氡及子体会沉积在支气管、肺泡表面并释放α粒子有可能对肺组织产生持续的辐射损伤。氡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归类为第一类致癌因素,导致肺癌的第二大诱因,仅次于吸烟,为了对于氡进行有效探测,因此需要布放氡探测器,因此需要一种氡探测器布放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据环保部门介绍,是一种天然放射性气体,广泛存在于地基土壤、建筑材料、室内外空气、生活用水和家用燃料中。在开放的环境中容易被大气稀释到极低的水平,但在通风不良的房间内,有时可以累积到较高浓度。在标准范围内的氢不能对人体产生伤害,但若吸入过量会破坏气管细胞甚至起病症。氡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归类为第一类致癌因素,导致肺癌的第二大诱因,仅次于吸烟,为了对于氡进行有效探测,因此需要布放氡探测器的问题,而提出的氡探测器布放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氡探测器布放系统,包括机盖、机体和氡探测器工作模块,所述机盖通过合页安装在机体的顶部,所述机盖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机体的侧壳腔内固定安装有电板,所述电板上从上至下分别固定安装有单片机、GPS定位模块、4G模块与内置数据接收芯片,所述机体的顶面上镶嵌安装有按钮与数显屏;所述GPS定位模块及氡探测器工作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信息接收终端之间通过4G网络连接,所述信息接收终端的输出端与GPS定位信息整合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GPS定位信息整合模块的输出端与布放位置模型建立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安装槽的内部通过安装件活动安装有天线,且天线关于机盖的纵向中心轴对称安装有两个。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机体的底部两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底座,且底座的内部开设有安装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机盖的内壁上粘接固定有吸潮海绵。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按钮与数显屏之间位于机体的顶面上开设有散热口。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氡探测器工作模块包括氡含量监测模块、数据上传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对比模块及数据评估模块,所述氡含量监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上传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数据上传模块的输出端与内置数据接收芯片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内置数据接收芯片的输出端与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对比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分别与数据对比模块及数据评估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在氡探测器的底部安装有具有安装孔的底座,在对氡探测器进行安装时,可通过螺丝将该氡探测器通过底座固定安装在某一位置,保证了氡探测器在布放后的稳固性,不易移动。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有GPS定位信息整合模块,在对于各个氡探测器布放后,每台氡探测器可将位置信息发送至终端,此时该GPS定位信息整合模块可有效对所有的氡探测器的位置信息进行整合,使大量的氡探测器可看作为一个整体,氡探测器的布放位置显示的一目了然,便于后续的收回或者位置改进等。3、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有布放位置模型建立模块,在对于氡探测器的位置整合后,该布放位置模型建立模块可对于整合的位置信息建立模型,使监管者可更加直观的观察到氡探测器的布放规律,最终可根据氡探测器的探测结果分析出氡含量的分布规律,实用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氡探测器布放系统中机体的局部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氡探测器布放系统中机体机盖开启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氡探测器布放系统的工作原理模块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氡探测器布放系统中氡探测器工作模块的子模块原理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机盖;2、安装槽;3、天线;4、安装件;5、电板;6、单片机;7、GPS定位模块;8、4G模块;9、内置数据接收芯片;10、机体;11、安装孔;12、底座;13、按钮;14、数显屏;15、吸潮海绵;16、氡探测器工作模块;161、氡含量监测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氡探测器布放系统,包括机盖1、机体10和氡探测器工作模块16,所述机盖1通过合页安装在机体10的顶部,所述机盖1上开设有安装槽2,所述机体10的侧壳腔内固定安装有电板5,所述电板5上从上至下分别固定安装有单片机6、GPS定位模块7、4G模块8与内置数据接收芯片9,所述机体10的顶面上镶嵌安装有按钮13与数显屏14;所述GPS定位模块7及氡探测器工作模块16的输出端分别与信息接收终端之间通过4G网络连接,所述信息接收终端的输出端与GPS定位信息整合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GPS定位信息整合模块的输出端与布放位置模型建立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安装槽2的内部通过安装件4活动安装有天线3,且天线3关于机盖1的纵向中心轴对称安装有两个,通过安装有双天线3有效保障了信号传输过程的稳定性。具体的,如图1和2所示,所述机体10的底部两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底座12,且底座12的内部开设有安装孔11,通过安装有底座12,且底座12的内部开设有安装孔11,在安装该装置时,可通过螺丝穿过安装孔11将该装置固定安装在指定区域。具体的,如图1和2所示,所述机盖1的内壁上粘接固定有吸潮海绵15,通过安装有吸潮海绵15,可对于进入装置内的潮气进行一定吸附处理,避免装置内受潮。具体的,如图1和2所示,所述按钮13与数显屏14之间位于机体10的顶面上开设有散热口,通过开设有散热口,在装置工作时,热量可通过散热口有效散出。具体的,如图3和4所示,所述氡探测器工作模块16包括氡含量监测模块161、数据上传模块、数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氡探测器布放系统,包括机盖(1)、机体(10)和氡探测器工作模块(16),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盖(1)通过合页安装在机体(10)的顶部,所述机盖(1)上开设有安装槽(2),所述机体(10)的侧壳腔内固定安装有电板(5),所述电板(5)上从上至下分别固定安装有单片机(6)、GPS定位模块(7)、4G模块(8)与内置数据接收芯片(9),所述机体(10)的顶面上镶嵌安装有按钮(13)与数显屏(14);/n所述GPS定位模块(7)及氡探测器工作模块(16)的输出端分别与信息接收终端之间通过4G网络连接,所述信息接收终端的输出端与GPS定位信息整合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GPS定位信息整合模块的输出端与布放位置模型建立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氡探测器布放系统,包括机盖(1)、机体(10)和氡探测器工作模块(16),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盖(1)通过合页安装在机体(10)的顶部,所述机盖(1)上开设有安装槽(2),所述机体(10)的侧壳腔内固定安装有电板(5),所述电板(5)上从上至下分别固定安装有单片机(6)、GPS定位模块(7)、4G模块(8)与内置数据接收芯片(9),所述机体(10)的顶面上镶嵌安装有按钮(13)与数显屏(14);
所述GPS定位模块(7)及氡探测器工作模块(16)的输出端分别与信息接收终端之间通过4G网络连接,所述信息接收终端的输出端与GPS定位信息整合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GPS定位信息整合模块的输出端与布放位置模型建立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氡探测器布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2)的内部通过安装件(4)活动安装有天线(3),且天线(3)关于机盖(1)的纵向中心轴对称安装有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氡探测器布放系统,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璐崔勇孙素梅杨佐森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省职业病防治院辽宁预防医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