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试装置及测试平台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9132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0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测试装置及测试平台,用于对待测产品进行插接测试,所述测试装置上的插接头的位置可调,以使所述测试装置能够包容待测产品和测试平台的加工误差,提高测试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测试装置及测试平台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测试装置及测试平台。
技术介绍
电子电力控制器(Powerelectronicsunit,PEU),是新能源汽车动力控制部分的关键零部件,在工厂装配完成后应进行各种功能测试,模拟PEU运行工况,分析并拦截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在早期的PEU产品设计中,采用铜排与线缆通过螺丝锁紧的车载连接模式,在进行测试时,使用测试探针与产品上的铜排充分接触即可满足测试要求。近年来,随着整车厂对PEU装配节拍、快速拆卸要求的提升,PEU产品多采用对配式快插接口的设计。这种情况下可采用手动装配的方式对PEU产品进行测试,但其效率低下。而采用自动测试平台进行测试时,PEU产品的位置基本固定,但由于PEU产品制造公差以及测试平台公差的存在,难以确保所有的PEU产品的快插接口与测试装置的插接头能够快速、有效地插接配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试装置及测试平台,该测试装置具有调整功能,可在测试过程中自动调整插接头的位置,以使产品与测试装置插接配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测试装置,用于对待测产品进行插接测试,包括浮动调整机构、配对头和插接头;其中,所述浮动调整机构包括限位结构、浮动板和锁定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一浮动空间;所述浮动板设置在所述浮动空间内,且在第一平面上,所述浮动板的面积小于所述浮动空间的面积;所述锁定结构部分设置在所述浮动空间内并与所述浮动板可活动地连接;所述配对头和所述插接头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外部并均与所述浮动板连接;所述测试装置具有锁定位置和工作位置;所述测试装置被配置为: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锁定结构锁定所述浮动板的位置,所述浮动板被固定于所述浮动空间内;在所述工作位置,所述锁定结构解除对所述浮动板的锁定,所述配对头用于与待测产品接触并引导所述浮动板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移动,直至所述插接头与所述产品插接配对。可选地,所述浮动板上设有锁定孔;所述锁定结构包括定位杆、锁定头和弹性支撑部,所述定位杆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所述定位杆的杆径小于所述锁定孔的孔径,且所述定位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浮动空间并穿过所述锁定孔而与所述锁定头连接,所述弹性支撑部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部并设置在所述定位杆上;所述测试装置被配置为: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弹性支撑部支撑所述定位杆,以使所述锁定头与所述锁定孔配合而锁定所述浮动板;在所述工作位置,所述弹性支撑部被压缩,所述锁定头脱离所述锁定孔而解除对所述浮动板的锁定。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皆平行于所述第一平面;所述浮动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朝向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表面朝向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上皆设有多个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包括万向球头,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万向球头与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抵接,所述第二表面上的万向球头与所述第二侧壁的内表面抵接。可选地,所述接触部为牛眼滚珠,所述牛眼滚珠中的滚珠构成所述万向球头;或,所述接触部包括球保持架和滚珠,所述球保持架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滚珠设置在所述球保持架上以构成所述万向球头。可选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任意一个所述万向球头到所述第一表面的最大距离至少为0.2mm;和/或,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上的任意一个所述万向球头到所述第二表面的最大距离至少为0.2mm。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粗糙度Ra介于0.4um-0.8um之间;和/或,所述第二侧壁的内表面的粗糙度Ra介于0.4um-0.8um之间。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壁的外表面上设有定位法兰,所述定位法兰具有安装通孔,所述定位杆从所述安装通孔处贯穿所述第一侧壁而延伸至所述浮动空间内,且所述定位杆的杆径与所述安装通孔的内径相匹配,同时,所述配对头和所述插接头均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可选地,所述测试装置还包括安装框架和高压线束,所述安装框架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壁上,且所述安装框架上设有定位部,所述高压线束与所述定位部连接,且所述高压线束与所述配对头连接。可选地,所述高压线束的数量至少为一组,所述测试装置还包括转接铜块和绝缘隔板,每一组所述高压线束通过一个所述转接铜块与所述配对头连接,所述转接铜块与所述安装框架之间、所述转接铜块与浮动调整机构之间分别设置有所述绝缘隔板。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测试平台,包括定位夹具、伸缩机构、载物台和前任一项所述的测试装置,所述伸缩机构设置在所述定位夹具上,所述测试装置设置在所述伸缩机构上,所述载物台与所述测试装置对应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测试装置及测试平台具有如下优点:第一,前述的测试装置包括浮动调整机构、配对头和插接头;其中,所述浮动调整机构包括限位结构、浮动板和锁定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一浮动空间;所述浮动板设置在所述浮动空间内,且在第一平面上,所述浮动板的面积小于所述浮动空间的面积;所述锁定结构部分设置在所述浮动空间内并与所述浮动板可活动地连接;所述配对头和所述插接头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外部并与所述浮动板连接。所述测试装置具有锁定位置和工作位置;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锁定结构锁定所述浮动板的位置,以固定所述浮动板;在所述工作位置,所述锁定结构解除对所述浮动板的锁定,所述配对头与待测产品接触,并引导所述浮动板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移动,直至所述插接头与所述产品插接配对。通过在所述测试装置上设置浮动调整机构,以使所述测试装置上的插接头的位置可调整,使得测试装置能够包容测试平台及产品的公差,使得产品与测试装置可快速、准确地进行插接配对,提高测试效率。第二、所述锁定结构包括定位杆、锁定头和弹性支撑部,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弹性支撑部支撑所述定位杆,以使所述锁定头锁定所述浮动板,而在所述工作位置,所述弹性支撑部在外力的作用下被压缩,使得锁定头解除对所述浮动板的锁定,当测试工作结束时,撤除外力,所述弹性支撑部即可复位,进而驱动所述锁定头复位,以使所述锁定结构重新锁定浮动板。如此一来在每次测试结束之后,所述测试装置可自动复位,以便于下一次的测试,进一步提高测试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测试装置在一个方向上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测试装置在另一个方向上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测试装置的浮动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的测试装置的浮动调整机构的A向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的测试装置的浮动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的测试装置的浮动板的B向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测试装置的局部示意图。图中:110-壳体;111-第一侧壁,112-第二侧壁;120-浮动板;121-锁定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测试装置,用于对待测产品进行插接测试,其特征在于,包括浮动调整机构、配对头和插接头;其中,/n所述浮动调整机构包括限位结构、浮动板和锁定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一浮动空间;所述浮动板设置在所述浮动空间内,且在第一平面上,所述浮动板的面积小于所述浮动空间的面积;所述锁定结构部分设置在所述浮动空间内并与所述浮动板可活动地连接;所述配对头和所述插接头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外部并均与所述浮动板连接;/n所述测试装置具有锁定位置和工作位置;/n所述测试装置被配置为: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锁定结构锁定所述浮动板的位置,所述浮动板被固定于所述浮动空间内;在所述工作位置,所述锁定结构解除对所述浮动板的锁定,所述配对头用于与待测产品接触并引导所述浮动板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移动,直至所述插接头与所述产品插接配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试装置,用于对待测产品进行插接测试,其特征在于,包括浮动调整机构、配对头和插接头;其中,
所述浮动调整机构包括限位结构、浮动板和锁定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一浮动空间;所述浮动板设置在所述浮动空间内,且在第一平面上,所述浮动板的面积小于所述浮动空间的面积;所述锁定结构部分设置在所述浮动空间内并与所述浮动板可活动地连接;所述配对头和所述插接头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外部并均与所述浮动板连接;
所述测试装置具有锁定位置和工作位置;
所述测试装置被配置为: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锁定结构锁定所述浮动板的位置,所述浮动板被固定于所述浮动空间内;在所述工作位置,所述锁定结构解除对所述浮动板的锁定,所述配对头用于与待测产品接触并引导所述浮动板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移动,直至所述插接头与所述产品插接配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板上设有锁定孔;所述锁定结构包括定位杆、锁定头和弹性支撑部,所述定位杆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所述定位杆的杆径小于所述锁定孔的孔径,且所述定位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浮动空间并穿过所述锁定孔而与所述锁定头连接,所述弹性支撑部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部并设置在所述定位杆上;
所述测试装置被配置为: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弹性支撑部支撑所述定位杆,以使所述锁定头与所述锁定孔配合而锁定所述浮动板;在所述工作位置,所述弹性支撑部被压缩,所述锁定头脱离所述锁定孔而解除对所述浮动板的锁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皆平行于所述第一平面;所述浮动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朝向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表面朝向所述第二侧壁;
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上皆设有多个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包括万向球头,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万向球头与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抵接,所述第二表面上的万向球头与所述第二侧壁的内表面抵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啸刘会方杨廷俊蒋朝东
申请(专利权)人: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