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精细化无剪力分配法双层刚架结构实验装置
本技术属于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力学的教学实践领域,涉及双层刚架结构实验装置,可进行结构力学中无剪力分配部分的课堂演示实验。
技术介绍
结构力学是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必修学科,主要以梁、拱、桁架、刚架等杆件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力学原理研究外力和其他外界因素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和变形,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动力反应,以及结构的组成规律和受力性能。目前高等院校结构力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理论教学,缺少对相关力学原理的实验验证,导致部分同学对相关理论理解不够深入,甚至对相关理论产生质疑。因此,在结构力学教学中引入实验环节是其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结构力学教学的无剪力分配部分,经常以双层刚架结构为研究对象,但目前并无较为成功的无剪力分配实验演示装置,实验室中的刚架结构模型大多十分笨重,自重和摩擦较大,并不适合进行无剪力分配实验,也不适合进入课堂,所以技术一种精细、小巧、方便携带的双层刚架结构模型以研究结构力学中无剪力分配的相关理论,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改变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精细化无剪力分配法双层刚架结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框架(1)、支撑横梁(2)、中间立柱(18)、反“F”形双层刚架模型、加载设备、测量设备和采集设备;/n所述基础框架(1)依靠其自重保证整个装置的稳定;中间立柱(18)垂直固定于基础框架(1)的底面,且能够根据需要调整其位置;支撑横梁(2)共两根,均垂直固定于基础框架(1)的侧面,且能够根据需要调整其位置;窄形导轨(3)固定于支撑横梁(2)上;铰支座(5)与窄形导轨(3)相连,铰支座(5)能在窄形导轨(3)上自由滑动;反光片(6)固定于铰支座(5)上,用以反射激光位移计发射的激光,测量铰支座(5)的位移;/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精细化无剪力分配法双层刚架结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框架(1)、支撑横梁(2)、中间立柱(18)、反“F”形双层刚架模型、加载设备、测量设备和采集设备;
所述基础框架(1)依靠其自重保证整个装置的稳定;中间立柱(18)垂直固定于基础框架(1)的底面,且能够根据需要调整其位置;支撑横梁(2)共两根,均垂直固定于基础框架(1)的侧面,且能够根据需要调整其位置;窄形导轨(3)固定于支撑横梁(2)上;铰支座(5)与窄形导轨(3)相连,铰支座(5)能在窄形导轨(3)上自由滑动;反光片(6)固定于铰支座(5)上,用以反射激光位移计发射的激光,测量铰支座(5)的位移;
所述的反“F”形双层刚架模型包括试验梁(7)和夹紧刚结点(8);四根试验梁(7)通过三组夹紧刚结点(8)组成反“F”形双层刚架模型,并固定于基础框架(1)底面;六对应变片(9)分别位于四根试验梁(7)上,用以测量反“F”形双层刚架模型内力,其中,横向的两根试验梁(7)上各一对,纵向的两根试验梁(7)上各两对;反“F”形双层刚架模型的两根横向的试验梁(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廷国,刘子楠,尚金磊,朱德庆,董官宁,王德伦,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