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机器人产品线束用的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8962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数控机器人产品线束用的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台,所述检测台的顶部并排安装有两个气压伸缩杆,两个所述气压伸缩杆的活塞杆均安装有支撑板,每个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均水平安装有气压缸,每个所述气压缸的活塞杆均安装有安装座,每个所述安装座的腔内均安装有调节组件,每个所述调节组件均包括电动马达,每个所述电动马达的输出端均键连接有直齿轮,每个所述直齿轮的一侧均啮合连接有扇形齿圈,每个所述扇形齿圈的一侧均安装有连接杆,每个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均安装有夹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气压缸、电动马达、直齿轮、扇形齿圈、连接杆和夹具,实现了线束均匀度检测,检测了线束各处的厚度,检测的准确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控机器人产品线束用的检测装置
本技术主要涉及线束的
,具体为一种数控机器人产品线束用的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线束加工工艺中,需要对生产的线束进行检测,现有的检测装置大多是对线束的连接端子等进行电路检测,降低线束使用时出现短路等情况的可能性,但是检测装置大多不对线束的绝缘层进行检测,绝缘层的均匀度不合格会影响线束的使用寿命,在数控机器人制造领域,绝缘层均匀度不合格的线束会降低数控机器人的质量。根据专利文献申请号201721186104.1提供了一种线束检测装置该线束检测装置包括发送端装置、接收端装置和测试工装,所述发送端装置包括发送端壳体、发送端单片机、第一发送端接口和第二发送端接口,所述接收端装置包括接收端壳体、接收端单片机、显示屏,所述测试工装包括第一工装本体和第二工装本体,所述第一工装本体包括第一工装壳体和待测线束接口,所述第二工装本体包括第二工装壳体和检测仪接口,虽然实现了线束的电路检测及故障排除,但是未对线束的绝缘层进行检测。因此,有必要研制一种数控机器人产品线束用的检测装置,实现线束绝缘层均匀度的检测。...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控机器人产品线束用的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台(1)的顶部并排垂直安装有两个气压伸缩杆(3),两个所述气压伸缩杆(3)的活塞杆均安装有支撑板(31),每个所述支撑板(31)的顶部均水平安装有气压缸(32),每个所述气压缸(32)的活塞杆均安装有安装座(33),每个所述安装座(33)的腔内均水平安装有调节组件(5),每个所述调节组件(5)均包括电动马达(51),每个所述电动马达(51)的输出端均键连接有直齿轮(52),每个所述直齿轮(52)的一侧均啮合连接有扇形齿圈(53),每个所述扇形齿圈(53)的一侧中心处均水平安装有连接杆(54),每个所述连接杆(54)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控机器人产品线束用的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台(1)的顶部并排垂直安装有两个气压伸缩杆(3),两个所述气压伸缩杆(3)的活塞杆均安装有支撑板(31),每个所述支撑板(31)的顶部均水平安装有气压缸(32),每个所述气压缸(32)的活塞杆均安装有安装座(33),每个所述安装座(33)的腔内均水平安装有调节组件(5),每个所述调节组件(5)均包括电动马达(51),每个所述电动马达(51)的输出端均键连接有直齿轮(52),每个所述直齿轮(52)的一侧均啮合连接有扇形齿圈(53),每个所述扇形齿圈(53)的一侧中心处均水平安装有连接杆(54),每个所述连接杆(54)远离扇形齿圈(53)的一端均贯穿安装座(33)延伸至其外侧安装有夹具(34),且每个所述连接杆(54)远离夹具(34)的一端均延伸至安装座(33)的内壁通过滚珠轴承呈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机器人产品线束用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气压缸(32)之间设有支撑架(11),所述支撑架(11)的内侧水平安装有单向丝杠(2),所述单向丝杠(2)的外壁上安装有移动块(21),所述移动块(21)的前方安装有液压缸(22),所述液压缸(22)的活塞端安装有检测器(4),所述检测器(4)的底部安装有半圆形探测头(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数控机器人产品线束用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1)的一侧水平安装有驱动电机(23),且所述单向丝杠(2)的一端贯穿支撑架(11)延伸至其外侧与驱动电机(23)的输出轴相连,所述单向丝杠(2)远离驱动电机(23)的一端通过滚珠轴承与支撑架(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占兵
申请(专利权)人:桐城信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