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8837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天花机,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天花机包括壳体,其一端具有敞口,所述壳体内设有换热器;以及接水盘,连接于所述壳体的敞口端并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下方,所述接水盘上设有:入风口,位于所述接水盘中央;排风口,环绕在所述入风口的外侧;和接水槽,位于所述接水盘上朝向所述壳体内的一侧,所述接水槽位于所述入风口和所述排风口之间,所述接水槽的槽内壁包括靠近所述入风口一侧的第一槽侧壁和靠近所述排风口一侧的第二槽侧壁;其中,从所述接水槽的槽底到槽顶方向,所述第一槽侧壁朝向所述入风口方向倾斜,所述第二槽侧壁朝向所述排风口方向倾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换热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天花机
本技术属于空调
,尤其涉及一种天花机。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天花机的换热器下端位于接水槽内,由于接水槽与换热器之间间隙较小,气流很难进入到接水槽内,进而使得位于接水槽内的部分换热器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天花机,具有换热效率高的优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天花机,包括:壳体,其一端具有敞口,所述壳体内设有换热器;以及接水盘,连接于所述壳体的敞口端并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下方,所述接水盘上设有:入风口,位于所述接水盘中央;排风口,环绕在所述入风口的外侧;和接水槽,位于所述接水盘上朝向所述壳体内的一侧,所述接水槽位于所述入风口和所述排风口之间,所述接水槽的槽内壁包括靠近所述入风口一侧的第一槽侧壁和靠近所述排风口一侧的第二槽侧壁;其中,从所述接水槽的槽底到槽顶方向,所述第一槽侧壁朝向所述入风口方向倾斜,所述第二槽侧壁朝向所述排风口方向倾斜。作为优选,在装配位置上,所述换热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槽侧壁、所述第二槽侧壁具有间隔。作为优选,所述接水槽内设置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与所述换热器的端部相抵接,所述支撑台分别与所述第一槽侧壁、所述第二槽侧壁具有间隔。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台具有与所述换热器相同的延伸方向,且所述支撑台上设有多个缺口,所述缺口将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连通。作为优选,所述缺口的位置靠近所述接水盘的角部设置。作为优选,所述接水盘为塑料材质,所述接水盘远离所述换热器的一侧连接有泡沫层。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台与所述换热器的连接面设有海绵。作为优选,所述接水盘上连接有用于将所述接水槽的冷凝水排出的排水泵。作为优选,所述排水泵位于所述接水盘的角部。作为优选,所述接水槽内设置有贯穿所述接水槽槽底的紧急排水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天花机通过将接水槽的第一槽侧壁倾斜设置可以方便气流从接水槽的槽口流入接水槽内,接水槽的第二槽侧壁倾斜设置可以方便经过换热器下端的气流沿第二槽侧壁流出,减少接水槽槽壁对气流的阻碍,更加充分的利用换热器的下端进行换热,提高了换热效果。另外,接水槽槽侧壁的倾斜设置方便了换热器从较大的槽口进入接水槽,有利于换热器的装配,而且,也增大了接水槽底部的空间,有利冷凝水的排水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天花机的立体图;图2为图1中H向的放大图;图3为本天花机的侧视图;图4为图3中A-A的剖视图1;图5为图4中D向的放大图;图6为本天花机的爆炸图;图7为本天花机中面板组件的示意图;图8为本天花机中接水盘的示意图1;图9为本天花机中接水盘与泡沫层的示意图;图10为本天花机中接水盘与导风圈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Y向放大图;图12为本天花机中接水盘的示意图2;图13为图12中B向放大图;图14为本天花机中导风圈的示意图;图15为图14中C向放大图;图16为本天花机中接水盘的俯视图;图17为图16中E-E向的剖视图;图18为图17中F向放大图;图19为图3中A-A的剖视图2;图20为图19中I向的放大图1;图21为图19中I向的放大图2;图22为图19中I向的放大图3;图23为本天花机中接水盘、排水泵的示意图;图24为图23的俯视图;图25为图24中X向放大图;以上各图中:壳体1;底盘11;保温围板12;第一台阶面121;面板组件2;导风板21;进风孔22;第一出风孔23;第二出风孔24;吊装柱25;接水盘3;接水槽30;第一槽侧壁3001;第二槽侧壁3002;支撑台301;第一槽302;第二槽303;缺口304;紧急排水口305;挡板306;凸起环3061;筋条3062;第一入风口31;第一排风口32;第二排风口33;定位柱34;连接柱35;加强筋351;定位槽36;连接槽37;吊装臂38;吊装槽381;第一支撑部39;凹槽391;换热器4;风机组件5;导风圈6;定位孔61;连接孔62;电控盒7;排水泵8;吊钩9;泡沫层10;第二入风口101;第三排风口102;第四排风口103;第二台阶面1041;第二支撑部105;第三台阶面1051;贯穿孔106;槽体1061;天花机10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图4、图6-8所示,图示中箭头表示气流流动方向;天花机100包括:壳体1,包括底盘11和保温围板12,其中,底盘11具有底端敞口的腔室,保温围板12贴附于底盘11的内壁,保温围板12一般为泡沫制成。面板组件2,连接在壳体1的下方,面板组件2可以为方形、圆形或者异形等,在面板组件2的中央位置设置有进风孔22,进风孔22形成进风区域,围绕进风孔22的外周设置有出风孔。以下以方形的面板组件2为例进行示例描述,面板组件2包括位于四边的边部,以及位于边部之间的角部,出风孔包括:分别位于四个边部的第一出风孔23,第一出风孔23呈长条状,对应第一出风孔23处设置有导风板21,导风板21可相对面板组件2转动,从而将第一出风孔23打开或者关闭,导风板21的转动角度还可以用来调节出风方向;以及位于角部的第二出风孔24,第二出风孔24呈弧状;第一出风孔23和第二出风孔24的设置扩大了天花机的出风范围,避免了角部的出风损失,提高了出风效果。接水盘3,接水盘3连接在壳体1的敞口端、位于面板组件2的上方,接水盘3具有位于中央的第一入风口31,以及位于第一入风口31外侧周部的排风口,第一入风口31的设置与面板组件2上的进风孔22相对应,排风口与面板组件2上的出风孔相对应,其中,排风口包括:位于边部四个方向的第一排风口32,每一个第一排风口32对应一个第一出风孔23连通;位于相邻两个第一排风口32之间的第二排风口33,每一个第二排风口33对应一个第二出风孔24相连通。换热器4,大致呈环形位于壳体1的腔室内,换热器4的下端位于接水盘3内,换热器4的上端与保温围板12相抵;换热器4的内侧围成进风风道,换热器4的外侧和保温围板12之间围成出风风道,而且,进风风道与接水盘3上的第一入风口31、面板组件2上的进风孔22相连通,出风风道与接水盘3上的排风口、面板组件2上的出风孔相连通。风机组件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天花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其一端具有敞口,所述壳体内设有换热器;以及/n接水盘,连接于所述壳体的敞口端并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下方,所述接水盘上设有:/n入风口,位于所述接水盘中央;/n排风口,环绕在所述入风口的外侧;和/n接水槽,位于所述接水盘上朝向所述壳体内的一侧,所述接水槽位于所述入风口和所述排风口之间,所述接水槽的槽内壁包括靠近所述入风口一侧的第一槽侧壁和靠近所述排风口一侧的第二槽侧壁;/n其中,从所述接水槽的槽底到槽顶方向,所述第一槽侧壁朝向所述入风口方向倾斜,所述第二槽侧壁朝向所述排风口方向倾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花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一端具有敞口,所述壳体内设有换热器;以及
接水盘,连接于所述壳体的敞口端并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下方,所述接水盘上设有:
入风口,位于所述接水盘中央;
排风口,环绕在所述入风口的外侧;和
接水槽,位于所述接水盘上朝向所述壳体内的一侧,所述接水槽位于所述入风口和所述排风口之间,所述接水槽的槽内壁包括靠近所述入风口一侧的第一槽侧壁和靠近所述排风口一侧的第二槽侧壁;
其中,从所述接水槽的槽底到槽顶方向,所述第一槽侧壁朝向所述入风口方向倾斜,所述第二槽侧壁朝向所述排风口方向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花机,其特征在于,在装配位置上,所述换热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槽侧壁、所述第二槽侧壁具有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槽内设置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与所述换热器的端部相抵接,所述支撑台分别与所述第一槽侧壁、所述第二槽侧壁具有间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建芳程军陈超郭博渊周瑜王法军刘云龙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